本实用新型涉及燃烧器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全预混燃烧头。
背景技术:
全预混燃烧是指燃气在燃烧前与足够的空气充分混合,在燃烧的过程中不再需要提供空气的燃烧方式。全预混燃烧能够有效的降低污染物的排放。
现有申请公布号为cn106765095a的专利文献《一种多段式全预混燃烧器》(对比文件)。对比文件公开了一种全预混燃烧的燃烧头的结构,燃烧头包括制成圆柱形结构的冲孔板以及套在冲孔板外的金属纤维网毡。燃气与空气混合之后由内向外穿过冲孔板以及金属纤维网毡,并在燃烧头外部进行燃烧。
燃气与空气的混合效果,是决定全预混燃烧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全预混燃烧头,其具有燃气与空气能更加充分的混合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全预混燃烧头,包括支撑管以及套在支撑管外的金属纤维网毡,支撑管仅有一端封闭,支撑管的管体上设置有若干个冲孔,在支撑管内固定有扰流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气流在支撑管内流动时会受到扰流板的扰流,进而增加燃气与空气的混合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扰流板包括呈圆形的支撑部以及若干个呈矩形的扰流部,支撑部位于扰流板的中央,若干个扰流部以支撑部的中心呈辐射状设置;扰流板垂直于所述支撑管的轴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气流流经相邻的扰流部之间时,会在扰流部背离来流方向的一侧形成漩涡区,在漩涡区内燃气与空气将更加充分的混合。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管包括收缩管以及混合管,混合管呈圆管状,收缩管呈锥管状,收缩管向混合管逐渐收缩,所述冲孔以及所述扰流板设置于混合管,支撑管封闭的一端位于混合管背离收缩管的一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收缩管形成了渐缩的流道,气流在渐缩的流道内向混合管流动时会加速,进而会以更高的速度冲击到扰流板上,增加燃气与空气的混合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部上开设有导气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方面可以增加通气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扰流板设置有两块,两块扰流板沿所述混合管的轴向分布并留有间距。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加对气流的扰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在所述混合管的轴线方向上,两块所述扰流板的所述扰流部相错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加对气流的扰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通过设置扰流板,气流在支撑管内流动时会受到扰流板的扰流,进而增加燃气与空气的混合度;
2.包含了收缩管的支撑管形成了渐缩流道,气流会以更高的速度冲击到扰流板上,增加燃气与空气的混合度。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全预混燃烧头的主视图;
图2是支撑管的主视图;
图3是图2中a-a截面的剖视图;
图4是支撑管的俯视图;
图5是支撑管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6是扰流板的等轴测视图;
图7是气流流经扰流部时的流动示意图。
图中,1、支撑管;11、混合管;111、冲孔;12、收缩管;13、封板;2、金属纤维网毡;3、扰流板;31、支撑部;311、导气孔;32、扰流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见图1、图2,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全预混燃烧头,包括支撑管1以及金属纤维网毡2。
支撑管1包括同轴焊接相连的收缩管12以及混合管11。混合管11呈圆管状,收缩管12锥管状。收缩管12向混合管11逐渐收缩,混合管11的管径与收缩管12的小径端的管径一致。混合管11为冲孔111板制成的圆管结构,进而在混合管11的管壁上形成多个冲孔111。结合图3和图4,支撑管1还包括在混合管11背离收缩管12的一端设置的封板13,封板13与混合管11焊接相连并将混合管11的管口封闭。
金属纤维毛毡包覆在混合管11外并将全部的冲孔111覆盖住,混合管11在实现通气的同时还为金属纤维毛毡提供支撑。金属纤维毛毡与混合管11焊接相连。
参见图3和图6,在混合管11还是设置有两个扰流板3。两个扰流板3之间留有间距,扰流板3垂直于混合管11的轴线设置。其中一块扰流板3位于收缩管12与混合管11的交界处。扰流板3包括呈圆形的支撑部31以及若干个呈矩形的扰流部32。支撑部31位于扰流板3的中央,在支撑部31的中央开设有导气孔311,导气孔311为通孔;若干个支撑部31的以支撑部31的中心呈辐射状设置,扰流部32与支撑部31一体成型。扰流部32贴合在混合管11的内壁并焊接固定。结合图5,在支撑管1的轴线方向上,两块扰流板3的扰流部32相错设置。
收缩管12的大径端用于与燃烧器连接。由于收缩管12形成了渐缩的流道,所以气流进入到收缩管12内后流速会增加,气流将以更高的速度冲击到扰流板3上。结合图7,图7中箭头所示方向为气流的流向。气流将从相邻的扰流部32之间穿过,并且在扰流部32背离来流方向的一侧形成漩涡区。在漩涡区内,气流中的燃气与空气将会更加充分的混合。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1.一种全预混燃烧头,包括支撑管(1)以及套在支撑管(1)外的金属纤维网毡(2),支撑管(1)仅有一端封闭,支撑管(1)的管体上设置有若干个冲孔(111),其特征在于:在支撑管(1)内固定有扰流板(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预混燃烧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板(3)包括呈圆形的支撑部(31)以及若干个呈矩形的扰流部(32),支撑部(31)位于扰流板(3)的中央,若干个扰流部(32)以支撑部(31)的中心呈辐射状设置;扰流板(3)垂直于所述支撑管(1)的轴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全预混燃烧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管(1)包括收缩管(12)以及混合管(11),混合管(11)呈圆管状,收缩管(12)呈锥管状,收缩管(12)向混合管(11)逐渐收缩,所述冲孔(111)以及所述扰流板(3)设置于混合管(11),支撑管(1)封闭的一端位于混合管(11)背离收缩管(12)的一端。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全预混燃烧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31)上开设有导气孔(311)。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全预混燃烧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板(3)设置有两块,两块扰流板(3)沿所述混合管(11)的轴向分布并留有间距。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全预混燃烧头,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混合管(11)的轴线方向上,两块所述扰流板(3)的所述扰流部(32)相错设置。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