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剂型热熔粘接剂、固化物和交联时间的控制方法与流程

专利2022-06-28  93


本发明涉及二剂型热熔粘接剂、固化物和交联时间的控制方法。更详细而言,涉及包含具有烷氧基甲硅烷基的改性聚烯烃的二剂型热熔粘接剂、固化物和交联时间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为了使各种被粘材料接合,使用了各种粘接剂。另外,根据被粘材料的材质、接合体的用途等而选择热熔粘接剂(例如、参照日本特开2010-23694号公报等)、水性粘接剂、溶剂系粘接剂等,根据所需的粘接强度而选择成为粘接剂的主剂的合成树脂等。进而,粘接剂也可以根据对被粘材料的涂布方法、使被粘材料接合时的温度、压力、和适用期、可使用时间等而适宜选择并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在上述各种粘接剂中,水性粘接剂和溶剂系粘接剂大多是固体成分最高为50质量%左右,由于必须用不起粘接剂功能的溶剂来运输,因此被认为运输效率低。与此相对,热熔粘接剂的特点是运输效率高,因为其几乎完全为固体成分,无需运输溶剂。此外,溶剂系粘接剂还存在如下问题:在涂布于被粘材料后的干燥工序等中有机溶剂蒸发,在环境方面不优选。与此相对,热熔粘接剂不含有机溶剂,因此,特征在于不具有上述问题。如此,热熔粘接剂在运输效率高、不包含有机溶剂所导致的问题的方面可以说是优选的粘接剂。

然而,热熔粘接剂也存在缺点。热熔粘接剂通常是将由热塑性树脂等形成的成分作为粘接主剂,使粘接主剂熔融,夹杂于被粘材料之间,然后进行冷却、固化,从而得到接合。因此,例如,如果想要获得高性能的接合,则需要使用高分子化的、熔点高的热塑性树脂,但熔融温度高,且粘度高,作为粘接剂的作业性变低。另外,高熔点的热熔粘接剂还存在如下倾向:涂布后,进行粘接为止的期间的可使用时间变短。如此,热熔粘接剂存在如果想要高性能化则作业性降低的矛盾。

与此相对,已知有被称为反应型热熔粘接剂的热熔粘接剂。反应型热熔粘接剂与非反应型者相比,提供交联基团,而代替使粘接主剂低分子化。因此,粘接主剂可以以低分子状态进行处理,作业性优异,另一方面,使交联基团交联可以高分子化,因此,可以得到高性能的接合。其反面,为了得到适度的适用期、抑制使用时的粘度上升、使作业性良好,需要降低交联性。因此,粘接后直至交联反应稳定变得需要较长的熟化时间。如此反应型热熔粘接剂中也存在如果想要改善作业性、适用期则熟化时间变长的矛盾。尤其是,现实中不存在边缩短熟化时间边较长地保持适用期的方法,也不存在使其均衡性可变的方法,为了得到作业性、适用期,需要较长的熟化时间。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实际情况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边良好地维持作业性、适用期,边能调整为根据需要的熟化时间的二剂型热熔粘接剂和其固化物、以及二剂型热熔粘接剂的交联时间的控制方法。

即,本发明如以下所示。

[1]本第1发明的二剂型热熔粘接剂的主旨在于,独立地具备:

(a)粘接主剂,其包含具有烷氧基甲硅烷基的改性聚烯烃;

(b)催化剂,其促进源自前述烷氧基甲硅烷基的硅氧烷交联的形成,

将前述粘接主剂(a)的溶解度参数设为spa、

前述催化剂(b)的溶解度参数设为spb、

前述催化剂(b)的分子量设为nm的情况下,满足下述式(1)。

10≤(x1×nm) (x2×|spa-spb|)≤400···式(1)

(其中,式(1)中,0.15≤x1≤0.55且40≤x2≤80。)

[2]本第1发明的二剂型热熔粘接剂中,前述nm可以满足50≤nm≤800。

[3]本第1发明的二剂型热熔粘接剂中,前述spa和前述spb可以满足|spa-spb|≤5。

[4]本第1发明的二剂型热熔粘接剂中,前述催化剂(b)可以包含胺系化合物。

[5]本第1发明的二剂型热熔粘接剂中,将前述胺系化合物中所含的杂原子数设为nh的情况下,前述nm和前述nh可以满足1≤(nh/nm)×1000≤50。

[6]本第1发明的二剂型热熔粘接剂中,前述胺系化合物的分子量可以为500以下。

[7]本第1发明的二剂型热熔粘接剂中,前述胺系化合物可以具有仲胺基或叔胺基。

[8]本第2发明的二剂型热熔粘接剂的主旨在于,独立地具备:

(a)粘接主剂,其包含具有烷氧基甲硅烷基的改性聚烯烃;

(b)催化剂,其促进源自前述烷氧基甲硅烷基的硅氧烷交联的形成,

前述催化剂(b)包含胺系化合物,

将前述粘接主剂(a)的溶解度参数设为spa、

前述催化剂(b)的溶解度参数设为spb的情况下,前述spa和前述spb满足|spa-spb|≤5。

[9]本第2发明的二剂型热熔粘接剂中,前述胺系化合物的分子量可以为500以下。

[10]本第2发明的二剂型热熔粘接剂中,前述胺系化合物可以具有仲胺基或叔胺基。

[11]本发明的固化物的主旨在于,

其为由本第1发明或本第2发明的二剂型热熔粘接剂形成的固化物,其包含:

前述硅氧烷交联后的交联改性聚烯烃;和,

浸渗于前述交联改性聚烯烃内的前述催化剂(b)。

[12]本发明的二剂型热熔粘接剂的交联时间的控制方法的主旨在于,

利用使用下述粘接主剂(a)和下述催化剂(b)的二剂型热熔粘接剂时,

(a)粘接主剂,其包含具有烷氧基甲硅烷基的改性聚烯烃,

(b)催化剂,其促进源自所述烷氧基甲硅烷基的硅氧烷交联的形成,

将前述粘接主剂(a)的溶解度参数设为spa、

前述催化剂(b)的溶解度参数设为spb、

前述催化剂(b)的分子量设为nm的情况下,选择根据下述式(2)算出的值x3进一步变大的前述粘接主剂(a)和前述催化剂(b)的组合来增大交联时间,或选择根据下述式(2)算出的值x3进一步变小的前述粘接主剂(a)和前述催化剂(b)的组合来缩短交联时间。

(x1×nm) (x2×|spa-spb|)=x3···式(2)

(其中,式(2)中,0.15≤x1≤0.55、40≤x2≤80、10≤x3≤400。)

[13]本发明的二剂型热熔粘接剂的交联时间的控制方法中,前述nm可以满足50≤nm≤800。

[14]本发明的二剂型热熔粘接剂的交联时间的控制方法中,前述spa和前述spb可以满足|spa-spb|≤5。

[15]本发明的二剂型热熔粘接剂的交联时间的控制方法中,前述催化剂(b)可以包含胺系化合物。

[16]本发明的二剂型热熔粘接剂的交联时间的控制方法中,将前述胺系化合物中所含的杂原子数设为nh的情况下,前述nm和前述nh可以满足1≤(nh/nm)×1000≤50。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二剂型热熔粘接剂,包含满足式(1)的成分(a)和成分(b),因此,边良好地维持作业性、适用期,边根据需要可以调整熟化时间。

根据本发明的固化物,可以得到优异的接合强度。尤其是,可以得到优异的耐热性。

根据本发明的二剂型热熔粘接剂的交联时间的控制方法,边良好地维持作业性、适用期,边根据需要可以调整熟化时间。

附图说明

图1为示出倾向推测值与催化剂(b)的实测渗透深度的相关性的图。

图2为示出经过时间与催化剂(b)的实测渗透深度的相关性的图。

图3为测定各实验例中的交联进行度而得到的图表。

图4为标绘各催化剂作为δsp与催化剂和分子量nm的相关性而成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详细进行说明。此处所示的特征是示例性的和用于示例性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目的在于,提供认为是最有效且能不难以理解本发明的原理和概念的特征的说明,进行阐述。在这一点,不意图示出本发明的结构详细情况至用于根本理解本发明所需的、某种程度以上,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根据符合附图的说明,实际上如何具体化本发明的几个方式。

1.二剂型热熔粘接剂(第1发明)

本第1发明的二剂型热熔粘接剂的特征在于,独立地具备:

(a)粘接主剂,其包含具有烷氧基甲硅烷基的改性聚烯烃;

(b)催化剂,其促进源自前述烷氧基甲硅烷基的硅氧烷交联的形成,

将粘接主剂(a)的溶解度参数设为spa、

催化剂(b)的溶解度参数设为spb、

催化剂(b)的分子量设为nm的情况下,满足式(1)。

10≤(x1×nm) (x2×|spa-spb|)≤400···式(1)

(其中,式(1)中,0.15≤x1≤0.55且40≤x2≤80。)

上述“粘接主剂(a)”包含具有烷氧基甲硅烷基的改性聚烯烃。改性聚烯烃是能形成源自烷氧基甲硅烷基的硅氧烷交联的成分。将该改性聚烯烃配置于作为粘接对象物的被粘材料间,然后,进行硅氧烷交联,从而形成粘接层。在粘接层中,可以得到改性聚烯烃彼此的三维结合,因此,可以利用粘接层将被粘材料彼此更牢固地接合,且可以使粘接层高强度化、高耐热化。

改性聚烯烃所具有的烷氧基甲硅烷基可以仅具有1个烷氧基,优选具有多个。具有多个烷氧基的情况下,构成烷氧基的烷基可以彼此相同也可以不同。作为烷氧基,例如可以举出甲氧基、乙氧基、丙氧基、异丙氧基、丁氧基、叔丁氧基、苯氧基、苄氧基等等。它们可以仅使用1种,也可以组合使用2种以上。

另外,烷氧基甲硅烷基具有除烷氧基以外的其他基团的情况下,作为其他基团,例如可以举出氢原子、卤素原子、烷基、烷氧基、酰氧基、氨基、氨基氧基等。

具体而言,作为烷氧基甲硅烷基,可以举出三甲氧基甲硅烷基和三乙氧基甲硅烷基等三烷氧基甲硅烷基;甲基二甲氧基甲硅烷基、甲基二乙氧基甲硅烷基、甲基甲氧基乙氧基甲硅烷基等烷基二烷氧基甲硅烷基;二甲基甲氧基甲硅烷基、二乙基甲氧基甲硅烷基等二烷基烷氧基甲硅烷基等。其中,从交联速度的观点出发,优选具有更多烷氧基的基团,进一步优选烷基的碳数更少者。具体而言,特别优选三甲氧基甲硅烷基、甲基二甲氧基甲硅烷基等。

这些烷氧基甲硅烷基可以对后述的聚烯烃骨架直接结合(与形成主链骨架的碳原子直接结合),也可以借助烃基结合。作为该烃基,例如可以举出碳数1~3的亚烷基。

另外,对构成改性聚烯烃的聚烯烃骨架(主链骨架)的结构没有限定,将构成聚烯烃骨架的结构单元总量设为100%的情况下,优选50%以上的结构单元源自烯烃单体。作为该烯烃单体,可以举出乙烯、丙烯、1-丁烯、1-戊烯、3-甲基-1-戊烯、4-甲基-1-戊烯、3-甲基-1-丁烯、1-己烯、1-辛烯等。它们可以仅使用1种,也可以组合使用2种以上。作为能构成改性聚烯烃的其他单体,可以举出各种乙烯基单体和苯乙烯系单体等。聚烯烃骨架如上可以为均聚物也可以为共聚物。为共聚物的情况下,可以为无规共聚物也可以为嵌段共聚物。

需要说明的是,粘接主剂中所含的改性聚烯烃的量没有限定,例如,将粘接主剂整体设为100质量%的情况下,改性聚烯烃优选包含10质量%以上(可以为100质量%)、更优选30质量%以上、特别优选40质量%以上。

粘接主剂除改性聚烯烃以外还可以含有其他聚烯烃。作为其他聚烯烃,可以举出均聚聚乙烯、均聚聚丙烯、乙烯共聚物和丙烯共聚物等非改性聚烯烃、不具有烷氧基甲硅烷基的改性聚烯烃(由除烷氧基甲硅烷基以外的基团所改性的聚烯烃)等。它们可以仅使用1种,也可以组合使用2种以上。其中,作为乙烯共聚物,可以举出乙烯-丙烯共聚物、乙烯-辛烯共聚物、乙烯-丁烯共聚物等乙烯-α-烯烃共聚物。另外,作为丙烯共聚物,可以举出丙烯-1-丁烯共聚物、丙烯-乙烯共聚物等丙烯-α-烯烃共聚物。

粘接主剂(a)的溶解度参数spa根据各种条件而变动。即,例如,可以根据改性聚烯烃所具有的烷氧基甲硅烷基的形态(烷氧基取代数等)、其量(改性量)等、改性聚烯烃以外的其他聚烯烃的性状、其比率等而变化。

具体而言,对于改性聚烯烃来说,烷氧基甲硅烷基的改性量越多,有spa越变大的倾向,烷氧基甲硅烷基的改性量越少,有spa越变小的倾向。另外,烷氧基甲硅烷基的烷氧基取代数越多,有spa越变大的倾向,烷氧基甲硅烷基的烷氧基取代数越少,有spa越变小的倾向。进而,粘接主剂(a)中所含的非改性聚烯烃量越少,有spa越变大的倾向,非改性聚烯烃量越多,有spa越变小的倾向。另外,由烷氧基甲硅烷基以外的极性基团所改性的其他改性聚烯烃量越多,有spa越变大的倾向,其他改性聚烯烃量越少,有spa越变小的倾向。

如上述,粘接主剂(a)的spa根据各种条件而变动,其值没有限定,例如可以设为spa≤11。其值进一步可以设为6.0≤spa≤11.0,进一步可以设为6.5≤spa≤10.0,进一步可以设为7.0≤spa≤9.5,进一步可以设为7.2≤spa≤9.0。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sp值的单位为“(cal/cm3)1/2”。另外,粘接主剂(a)的溶解度参数spa用fedors法(polymerengineeringandscience,feburuary,1974,vol.14、no.2p.147~154)中记载的方法算出。

上述“催化剂(b)”为促进源自烷氧基甲硅烷基的硅氧烷交联的形成的成分。即,为促进粘接主剂(a)中所含的改性聚烯烃所具有的烷氧基甲硅烷基的交联的成分。催化剂(b)只要能促进源自烷氧基甲硅烷基的硅氧烷交联的形成就对其种类没有限定,例如可以举出酸、碱、有机金属化合物、胺系化合物等。它们可以仅使用1种,也可以组合使用2种以上。

其中,作为酸,可以举出无机酸、有机酸。作为无机酸,可以举出硫酸、盐酸、磷酸等。作为有机酸,可以举出乙酸、丙酸、草酸、己二酸、癸二酸、苯甲酸、马来酸、马来酸酐、磺酸〔脂肪族磺酸(十二烷基苯磺酸等)、芳香族磺酸(烷基芳基磺酸等)〕等。它们可以仅使用1种,也可以组合使用2种以上。

另外,作为碱,可以举出无机碱、有机碱。作为无机碱,可以举出氨、碱金属或碱土金属的氢氧化物、碱金属或碱土金属的碳酸盐等。作为有机碱,可以举出乙胺、二乙胺、三乙胺、吡啶、哒嗪、嘧啶、吡嗪、喹啉、三乙胺等。它们可以仅使用1种,也可以组合使用2种以上。

进而,作为有机金属化合物,可以举出锡、锌、铁、铅、钴、钛等金属的羧酸盐。它们可以仅使用1种,也可以组合使用2种以上。

胺系化合物为具有胺基的化合物,通常为有机化合物。胺基中包括伯胺基(-nh2)、仲胺基(-nh(r))和叔胺基(-n(r1)(r2))。它们可以仅使用1种,也可以组合使用2种以上。另外,胺系化合物中包括伯胺化合物、仲胺化合物和叔胺化合物。

胺系化合物的种类没有限定,例如可以举出非环状胺化合物、环状非共轭胺化合物、环状共轭胺化合物等。环状非共轭胺化合物是指,具有形成环骨架的氮原子、且该氮原子不构成环结构的共轭的胺化合物。另一方面,环状共轭胺化合物是指,具有形成环骨架的氮原子、且该氮原子构成环结构的共轭的胺化合物。这些胺化合物可以仅使用1种,也可以组合使用2种以上。

上述中,作为非环状胺化合物,可以举出烷基胺、二烷基亚烷基二胺、四烷基亚烷基二胺、烷醇胺、氨基醚、胍类等。它们可以仅使用1种,也可以组合使用2种以上。

其中,作为烷基胺,可以举出乙胺、己胺、十二烷胺、二甲胺、二丁胺、三甲胺、二乙胺、三乙胺、乙二胺、多亚乙胺等。作为二烷基亚烷基二胺,可以举出n,n’-二甲基乙二胺、n,n-二甲基乙二胺、n,n’-二乙基乙二胺、n,n-二乙基乙二胺、n,n-二甲基十二烷胺等。作为四烷基亚烷基二胺,可以举出四甲基乙二胺、四甲基己二胺等。作为烷醇胺,可以举出甲醇胺、乙醇胺、丙醇胺、二乙醇胺、三乙醇胺、甲基氨基甲醇、甲基氨基乙醇、甲基氨基丙醇、二甲基氨基甲醇(n,n-或n,n’-)、二甲基氨基乙醇(n,n-或n,n’-)、二甲基氨基乙醇(n,n-或n,n’-)、二乙基氨基乙醇(n,n-或n,n’-)、二甲基氨基丁醇(n,n-或n,n’-)、二丙基氨基丁醇(n,n-或n,n’-)等。作为氨基醚,可以举出双(2-二甲基氨基乙基)醚、双(3-单甲基氨基丙基)醚等。作为胍类,可以举出胍、二甲基胍、四甲基胍等。它们可以仅使用1种,也可以组合使用2种以上。此外,作为氮原子不构成环骨架的环状胺化合物,例如可以举出环己胺、n,n-二甲基环己胺等。

上述中,作为环状非共轭胺化合物,可以举出哌嗪类、三嗪烷类、吗啉类、哌啶类等。它们可以仅使用1种,也可以组合使用2种以上。

其中,作为哌嗪类,可以举出哌嗪和其衍生物。作为哌嗪衍生物,可以举出n-(2-氨基乙基)哌嗪、1-(二甲基氨基乙基)-4-甲基哌嗪、反式-2,5-二甲基哌嗪、1,4-双(2-氨基乙基)哌嗪、1,4-双(2-二甲基氨基乙基)哌嗪、1,4-双(3-氨基丙基)哌嗪、1,4-双(3-二氨基氨基丙基)哌嗪、n,n’-二甲基哌嗪、n-甲基-n’-(2-二甲基氨基乙基)哌嗪、n-氨基乙基哌嗪等。另外,作为三嗪烷类,可以举出三嗪烷和其衍生物。作为三嗪烷衍生物,可以举出n,n’-双(2-氨基乙基)六氢-均三嗪、n,n’-双(2-二甲基氨基乙基)六氢-均三嗪、n,n’,n”-三(3-氨基丙基)六氢-均三嗪、n,n’,n”-三(3-二甲基氨基丙基)六氢-均三嗪等。作为吗啉类,可以举出吗啉和其衍生物。作为吗啉衍生物,可以举出n-甲基吗啉、n-乙基吗啉、n-(n’,n’-二甲基氨基乙基)-吗啉等。它们可以仅使用1种,也可以组合使用2种以上。

上述中,作为环状共轭胺化合物,可以举出吡啶类、吡嗪类、嘧啶类、三嗪类、喹啉类、吩嗪类、咪唑类等。它们可以仅使用1种,也可以组合使用2种以上。

其中,作为三嗪类,可以举出三嗪和其衍生物。作为三嗪衍生物,可以举出甲基胍胺、2,4-二氨基-6-乙基-1,3,5-三嗪(プロピオグアナミン)、2,4-二氨基-6-甲基-1,3,5-三嗪、三聚氰胺和其衍生物。作为三聚氰胺衍生物,可以举出二甲基三聚氰胺、四甲基三聚氰胺、六甲基三聚氰胺、单苯基三聚氰胺、六甲氧基甲基三聚氰胺等。作为咪唑类,可以举出1-甲基咪唑、1,2-二甲基咪唑、1-异丁基-2-甲基咪唑、1-二甲基氨基丙基咪唑等。

胺系化合物除构成胺基的氮原子以外还可以包含其他杂原子。通过调整杂原子的含有比率与烃基的含有比率,可以改变sp值。作为杂原子,可以举出n、o、s、p和卤素原子等。胺系化合物可以根据应满足的条件而选择适宜的结构,特别是从sp值的观点出发,可以选择杂原子数相对于胺系化合物的分子量为规定范围者。具体而言,将胺系化合物的分子量设为nm、构成胺系化合物的杂原子数设为nh的情况下,可以选择nm和nh满足1≤(nh/nm)×1000≤50的胺系化合物。该值进而可以选择使其满足2≤(nh/nm)×1000≤40,进而可以选择使其满足2≤(nh/nm)×1000≤30,进而可以选择使其满足4≤(nh/nm)×1000≤25。

具体而言,例如可以举出n,n-二甲基十二烷胺〔(nh/nm)×1000=4.7、nh=1、nm=213.41、spb=8.04〕、n,n,n’,n’-四甲基-1,6-己二胺〔(nh/nm)×1000=11.6、nh=2、nm=172.32、spb=7.99〕、2-氨基乙醇〔(nh/nm)×1000=16.4、nh=1、nm=61.08、spb=12.8〕、n,n,n’,n’-四甲基乙二胺〔(nh/nm)×1000=17.2、nh=2、nm=116.21、spb=7.73〕、n,n’,n”-三(3-二甲基氨基丙基)六氢-均三嗪〔(nh/nm)×1000=17.5、nh=6、nm=342.58、spb=8.89〕、1-(二甲基氨基乙基)-4-甲基哌嗪〔(nh/nm)×1000=17.5、nh=3、nm=171.29、spb=8.89〕、(2-二甲基氨基乙基)醚〔(nh/nm)×1000=18.7、nh=3、nm=160.26、spb=8.08〕、n-(2-氨基乙基)哌嗪〔(nh/nm)×1000=23.2、nh=3、nm=129.21、spb=10.9〕、乙二胺〔(nh/nm)×1000=33.3、nh=2、nm=60.1、spb=10.9〕等。它们可以仅使用1种,也可以组合使用2种以上。

另外,胺系化合物的分子量其单独考虑的情况下(不考虑与sp值的相关性的情况下)更小时,有容易对粘接主剂(a)渗透的倾向,更大时,有难以对粘接主剂(a)渗透的倾向。因此,使用胺系化合物作为催化剂(b)的情况下,其分子量范围没有限定,但是优选抑制为800以下。如上述,这是由于,具有过度大的分子量的胺系化合物对粘接主剂(a)的渗透难度有变得过大的可能性。另一方面,胺系化合物的分子量优选35以上。如上述,分子量小的情况下,有时能发挥优异的渗透性,但有具有容易挥发的性质的倾向。因此,使用具有容易挥发的性质的催化剂(b)的情况下,优选使用抑制挥发的使用环境(例如加压环境)。该胺系化合物的分子量(nm)更优选55以上、进一步优选80以上、特别优选100以上。另外,胺系化合物的分子量更优选600以下、进一步优选500以下、更进一步优选350以下、特别优选270以下、尤其优选230以下。

进而,作为胺系化合物,可以选择具有仲胺基或叔胺基的胺系化合物。进而,键合于仲胺基或叔胺基的氮原子的取代基的种类没有限定,优选甲基或乙基,特别优选甲基。进而,该胺系化合物优选具有多个仲胺基或叔胺基。

具体而言,上述中,可以举出n,n-二甲基十二烷胺、n,n,n’,n’-四甲基-1,6-己二胺、n,n,n’,n’-四甲基乙二胺、n,n’,n”-三(3-二甲基氨基丙基)六氢-均三嗪、1-(二甲基氨基乙基)-4-甲基哌嗪、(2-二甲基氨基乙基)醚等。它们可以仅使用1种,也可以组合使用2种以上。

催化剂(b)的溶解度参数spb根据催化剂(b)的结构而变动,通过选择催化剂的结构,从而可以得到目标spb。即,可以调整spb。spb只要设为适宜的值就没有限定,例如可以设为spb≤14。该值进一步可以设为6.0≤spb≤14.0,进一步可以设为6.5≤spb≤13.0,进一步可以设为7.0≤spb≤12.5,进一步可以设为7.2≤spb≤11.0。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sp值的单位为“(cal/cm3)1/2”。另外,催化剂(b)的溶解度参数spb用fedors法(polymerengineeringandscience,feburuary,1974,vol.14、no.2p.147~154)中记载的方法算出。

如前述,本第1发明的二剂型热熔粘接剂独立地具备粘接主剂(a)和催化剂(b)。独立地具备是指,它们不接触,而隔离地存在。隔离可以以任意方式进行,例如包括在独立的不同容器中分别放入各自的情况。

本第1发明的二剂型热熔粘接剂中,前述式(1)的能选择范围中,使用粘接剂时,可以控制催化剂(b)对粘接主剂(a)的渗透深度。通过控制渗透深度,结果可以控制改性聚烯烃的交联形成时间。

具体而言,对于选择nm、spa和spb使得减小以式(1)的“(x1×nm) (x2×|spa-spb|)”算出的值的二剂型热熔粘接剂,粘接主剂(a)与催化剂(b)接触后,可以使催化剂(b)渗透至粘接主剂(a)内的更广泛的范围、更深的位置。能更广泛地渗透至较深处的粘接主剂(a)与催化剂(b)的组合由于渗透速度快,因此,可以使催化剂(b)在更短时间内渗透至粘接主剂(a)内,作为结果,可以缩短改性聚烯烃的交联形成时间。即,成为能更短地控制熟化时间的二剂型热熔粘接剂。

以往,包含改性聚烯烃的热熔粘接剂例如以包含有机锡催化剂的状态作为一剂型粘接剂供给。然而,从作业性的观点出发,进行调整使其能确保充分的适用期,因此,需要长的熟化时间(充分进行交联的时间)。该熟化时间长,因此,如果想要利用包含改性聚烯烃的热熔粘接剂,则结果存在其熟化时间会成为制造工序上的限速的问题。另外,使用包含改性聚烯烃的热熔粘接剂的情况下,也可能产生voc(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排出的问题。即,为了使具有烷氧基甲硅烷基的改性聚烯烃交联,需要通过水解将烷氧基以烷醇的形式排出至体系外,但该烷醇在交联形成中依次经长时间生成。即,熟化的过程中,存在有经常形成voc的可能性的问题。

因此,难以将如上所述的粘接剂用于在短时间内进行制造且需要在短时间内结束熟化的制品中。在这一点上,本第1发明的二剂型热熔粘接剂可以是形成催化剂(b)的渗透优异的、粘接主剂(a)与催化剂(b)的组合。上述情况下,可以在短时间内结束熟化,因此,可以在短时间内进行制造,且还可以进一步缩短voc排出时间。

基于式(1)的算出值根据目的可以选择使其成为适宜的值,例如,出于得到更短地控制熟化时间的二剂型热熔粘接剂的目的,式(1)的值例如可以设为10≤(x1×nm) (x2×|spa-spb|)≤250的范围。该值进一步可以设为12≤(x1×nm) (x2×|spa-spb|)≤200,进一步可以设为14≤(x1×nm) (x2×|spa-spb|)≤180,进一步可以设为16≤(x1×nm) (x2×|spa-spb|)≤150。

需要说明的是,此时,x1和x2只要分别为0.15≤x1≤0.55且40≤x2≤80的范围即可,可以设为0.20≤x1≤0.54且45≤x2≤65,进一步可以设为0.25≤x1≤0.53且47≤x2≤59,尤其优选0.27≤x1≤0.52且50≤x2≤57。

另外,nm的范围也没有限定,进一步减小nm,从而有可以容易使催化剂(b)渗透于粘接主剂(a)的倾向。因此,例如,出于得到更短地控制熟化时间的二剂型热熔粘接剂的目的,只要选择催化剂(b)更容易渗透于粘接主剂(a)的组合即可,可以将nm设为55≤nm≤500、可以设为60≤nm≤350、可以设为80≤nm≤270、可以设为100≤nm≤230。

进而,spa与spb之差的绝对值即|spa-spb|的范围也没有限定。进一步减小|spa-spb|,从而有可以容易使催化剂(b)渗透于粘接主剂(a)的倾向。因此,例如,出于得到更短地控制熟化时间的二剂型热熔粘接剂的目的,可以设为0≤|spa-spb|≤5,可以设为0.001≤|spa-spb|≤3,可以设为0.005≤|spa-spb|≤2,可以设为0.008≤|spa-spb|≤1.5。

相反地,对于选择nm、spa和spb使得增大以式(1)的“(x1×nm) (x2×|spa-spb|)”算出的值的二剂型热熔粘接剂,粘接主剂(a)与催化剂(b)接触后,可以将催化剂(b)对粘接主剂(a)内的渗透速度抑制为更小。将渗透速度抑制为更小的粘接主剂(a)与催化剂(b)的组合可以延长改性聚烯烃的交联形成时间。即,成为能更进一步延长熟化时间的二剂型热熔粘接剂。

通常,交联形成如果开始,则粘接剂的粘度上升,变得难以操作。因此,需要较长地维持可使用时间(使粘接主剂(a)与催化剂(b)接触后,能用于各种作业的时间、特别是能使被粘材料彼此正常接合的时间)的情况下,可以选择基于式(1)的算出值变大的粘接主剂(a)与催化剂(b)的组合。

基于式(1)的算出值根据目的可以选择使其成为适宜的值,例如,出于得到更长地控制交联形成时间的二剂型热熔粘接剂的目的,式(1)的值例如可以设为100≤(x1×nm) (x2×|spa-spb|)≤350的范围。该值进一步可以设为125≤(x1×nm) (x2×|spa-spb|)≤310,进一步可以设为150≤(x1×nm) (x2×|spa-spb|)≤280,进一步可以设为170≤(x1×nm) (x2×|spa-spb|)≤250。

需要说明的是,此时,x1和x2只要分别为0.15≤x1≤0.55且40≤x2≤80的范围即可,可以设为0.20≤x1≤0.54且45≤x2≤65,进一步可以设为0.25≤x1≤0.53且47≤x2≤59,尤其可以设为0.27≤x1≤0.52且50≤x2≤57。

另外,nm的范围也没有限定,通过进一步增大nm,从而有可以使催化剂(b)不易渗透于粘接主剂(a)的倾向。因此,例如,出于得到更长地控制交联形成时间的二剂型热熔粘接剂的目的,只要选择催化剂(b)更不易渗透于粘接主剂(a)的组合即可,将nm可以设为100≤nm≤800,可以设为100≤nm≤650,可以设为100≤nm≤500,可以设为150≤nm≤470,可以设为200≤nm≤430,可以设为250≤nm≤390。

进而,|spa-spb|的范围也没有限定,通过进一步增大|spa-spb|,从而有能使催化剂(b)不易渗透于粘接主剂(a)的倾向。因此,例如,出于得到更长地控制交联形成时间的二剂型热熔粘接剂的目的,可以设为0.5≤|spa-spb|≤5,可以设为1.0≤|spa-spb|≤4.5,可以设为1.3≤|spa-spb|≤3.8,可以设为1.6≤|spa-spb|≤3.5。

2.二剂型热熔粘接剂(第2发明)

本第2发明的二剂型热熔粘接剂的特征在于,独立地具备:

(a)粘接主剂,其包含具有烷氧基甲硅烷基的改性聚烯烃;

(b)催化剂,其促进源自烷氧基甲硅烷基的硅氧烷交联的形成,

催化剂(b)包含胺系化合物,

将粘接主剂(a)的溶解度参数设为spa、

催化剂(b)的溶解度参数设为spb的情况下,spa和spb满足|spa-spb|≤5。

本第2发明的二剂型热熔粘接剂中,将胺系化合物的分子量设为nm时,nm优选nm≤800,可以设为35≤nm≤650,可以设为35≤nm≤500,可以设为55≤nm≤320,可以设为80≤nm≤270,可以设为100≤nm≤230。进而,与第1发明的二剂型热熔粘接剂的情况同样地优选满足式(1)。

本第2发明限定了在前述第1发明中,催化剂(b)包含胺系化合物。对于该胺系化合物,在第1发明中如前述。另外,对于其他成分和其他事项,可以直接利用前述第1发明的说明。

3.热熔粘接剂的使用方法

第1发明和第2发明的热熔粘接剂的使用方法没有限定,通过使各自独立地具备的粘接主剂(a)与催化剂(b)接触,从而可以促进源自粘接主剂(a)的烷氧基甲硅烷基的硅氧烷交联的形成。

粘接主剂(a)通过加温可以使粘度降低,因此,加热至适宜的温度,可以对被粘材料等形成由粘接主剂(a)形成的层(粘接主剂层)。另一方面,催化剂(b)在常温(25℃)下为液态的情况下,通过涂布等方法,可以与粘接主剂层接触。另外,催化剂(b)在常温(25℃)下为固体的情况下,通过加温熔融,或者溶解或分散于溶剂后,可以通过涂布等方法与粘接主剂层接触。

进而,粘接主剂(a)可以对出于接合目的的被粘材料以粘接主剂层的形式附加而直接形成,也可以形成独立的薄膜(仅由粘接主剂(a)形成的薄膜),以薄膜的形式处理。

另外,对粘接主剂(a)利用的催化剂(b)的量等可以适宜选择。形成粘接主剂层的情况下,或形成由粘接主剂形成的薄膜的情况下,它们的厚度没有限定,例如可以设为1μm以上且1000μm以下,进一步可以设为10μm以上且600μm以下,进一步可以设为20μm以上且400μm以下。该厚度可以考虑催化剂(b)的渗透容易性、粘接主剂(a)的加热温度、所需的粘接强度等而适宜设定。

能应用本第1发明和本第2发明的热熔粘接剂的被粘材料的种类没有限定,与以较窄面积粘接相比,适于粘接更宽的面积的目的。因此,作为被粘材料,例如可以举出薄膜(各种树脂制薄膜)、片(各种树脂制片)、面料(织物、无纺布、编织物等)、皮革(天然皮革、合成皮革)、纸、木材、金属板、树脂板等。

4.固化物

本发明的固化物的特征在于,其为由前述二剂型热熔粘接剂形成的固化物,其包含:

硅氧烷交联后的交联改性聚烯烃;和,

浸渗于交联改性聚烯烃内的催化剂(b)。

该固化物中通常维持原始化合物的形态地含有催化剂(b)。对于催化剂(b),如前述。

5.二剂型热熔粘接剂的交联时间的控制方法

本发明的二剂型热熔粘接剂的交联时间的控制方法的特征在于,

利用使用下述粘接主剂(a)和下述催化剂(b)的二剂型热熔粘接剂时,

(a)粘接主剂,其包含具有烷氧基甲硅烷基的改性聚烯烃,

(b)催化剂,其促进源自所述烷氧基甲硅烷基的硅氧烷交联的形成,

将前述粘接主剂(a)的溶解度参数设为spa、

前述催化剂(b)的溶解度参数设为spb、

前述催化剂(b)的分子量设为nm的情况下,选择根据下述式(2)算出的值x3进一步变大的前述粘接主剂(a)和前述催化剂(b)的组合来增大交联时间,或选择根据下述式(2)算出的值x3进一步变小的前述粘接主剂(a)和前述催化剂(b)的组合来缩短交联时间。

(x1×nm) (x2×|spa-spb|)=x3···式(2)

(其中,式(2)中,0.15≤x1≤0.55、40≤x2≤80、10≤x3≤400。)

即,本发明的式(2)中,将基于前述第1发明中的式(1)的算出值设为“x3”。对于各成分和优选的范围等,在第1发明中如前述,可以直接利用前述第1发明的说明。

即,x3可以根据目的而选择使其成为适宜的值,出于缩短交联时间(即,改性聚烯烃的交联形成时间)的目的,x3例如可以设为10≤x3≤250的范围。该值进一步可以设为12≤x3≤200,进一步可以设为14≤x3≤180,进一步可以设为16≤x3≤150。

另外,出于增大交联时间的目的,x3例如可以设为100≤x3≤350的范围。该值进一步可以设为125≤x3≤310,进一步可以设为150≤x3≤280,进一步可以设为170≤x3≤250。

需要说明的是,此时,对于x1和x2的范围、nm的范围、spa的范围、spb的范围和|spa-spb|的范围等,如前述。

本控制方法中,例如,利用能进一步延长交联时间的组合,形成可使用时间长的情况,之后,所需的作业结束后,为了急速缩短交联时间,可以追加加快交联速度的催化剂(b)并接触。如此可以适宜选择多个催化剂(b),预测交联时间,推进作业。

实施例

1.粘接主剂(a)

作为粘接主剂(a),选择包含具有烷氧基甲硅烷基的改性聚烯烃的粘接主剂。该粘接主剂(a)的spa=8.00。

2.催化剂(b)

作为催化剂(b),选择表1所示的催化剂(b01)~催化剂(b10)。各催化剂的nm和spb分别合并记载于表1。

催化剂(b01)

:n,n,n’,n’-四甲基-1,6-己二胺

:cas111-18-2

:spb=7.99、nm=172.32、(nh/nm)×1000=11.61

催化剂(b02)

:n,n’,n”-三(3-二甲基氨基丙基)六氢-均三嗪

:cas15875-13-5

:spb=8.89、nm=342.58、(nh/nm)×1000=17.51

催化剂(b03)

:n,n-二甲基十二烷胺

:cas112-18-5

:spb=8.04、nm=213.41、(nh/nm)×1000=4.69

催化剂(b04)

:双(2-二甲基氨基乙基)醚

:cas3033-62-3

:spb=8.08、nm=160.26、(nh/nm)×1000=18.72

催化剂(b05)

:1-(二甲基氨基乙基)-4-甲基哌嗪

:cas104-19-8

:spb=8.89、nm=171.28、(nh/nm)×1000=17.51

催化剂(b06)

:2-氨基乙醇

:cas141-43-5

:spb=12.8、nm=61.08、(nh/nm)×1000=32.74

催化剂(b07)

:乙二胺

:cas107-15-3

:spb=10.9、nm=60.10、(nh/nm)×1000=33.28

催化剂(b08)

:n-(2-氨基乙基)哌嗪

:cas140-31-8

:spb=10.9、nm=129.21、(nh/nm)×1000=23.22

催化剂(b09)

:n,n,n’,n’-四甲基乙二胺

:cas110-18-9

:spb=7.73、nm=116.21、(nh/nm)×1000=17.21

催化剂(b10)

:二月桂酸二丁基锡

:cas77-58-7

:spb=8.88、nm=631.56

3.渗透深度的测定

将上述1.的粘接主剂(a)加热至180℃并进行加压,形成加工成厚度600μm的片状的粘接主剂层。

然后,在温度23℃的环境下,将2.的各催化剂(b)涂布于上述中形成的粘接主剂层的表面,使其成为35g/m2的涂布量。然后,自催化剂(b)的涂布每隔规定时间,用红外成像系统(perkinelmer公司制、型号“spotlight400”),测定催化剂(b)渗透至粘接主剂层内的达到深度。将其结果作为催化剂的渗透深度(μm)与经过时间的相关性,示于图1。另外,关于各催化剂(b),导出对数近似曲线,一并记于图1。需要说明的是,达到深度是指,特性峰的检测限的深度。

作为用上述红外成像系统鉴定各催化剂(b)时的特性峰,分别选择下述波数的峰。

催化剂(b01):1066-1072cm-1

催化剂(b02):1052-1020cm-1

催化剂(b03):1052-1020cm-1

催化剂(b04):1068-1032cm-1

催化剂(b05):1052-990cm-1

催化剂(b06):1055-1072cm-1

催化剂(b07):3684-3091cm-1

催化剂(b08):3684-3091cm-1

催化剂(b09):1054-1019cm-1

催化剂(b10):1671-1529cm-1

各对数近似曲线如以下所示。

催化剂(b01):y=17.723ln(x) 117.75

催化剂(b02):y=18.63ln(x)-13.821

催化剂(b03):y=47.431ln(x)-12.47

催化剂(b04):y=51.002ln(x)-19.403

催化剂(b05):y=61.18ln(x)-39.419

催化剂(b06):y=5.1871ln(x)-20.787

催化剂(b07):y=9.2362ln(x)-12.12

催化剂(b08):y=13.086ln(x)-15.793

催化剂(b09):y=76.92ln(x) 49.781

催化剂(b10):y=5.5261ln(x) 32.551

进而,由上述对数近似曲线算出经过60分钟时的各催化剂(b)的渗透深度(μm),将其结果以“渗透深度(μm)”示于表1。

[表1]

表1

4.倾向推测值的算出

基于图1的实测值,将目标变量设为“预测渗透深度”(经过60分钟后的渗透深度)、说明变量设为“|spa-spb|”(即,δsp)和催化剂(b)的分子量nm,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得到下述多元回归式。

[预测渗透深度(μm)]=-0.295×nm-61.324×δsp 278.635

进而,调整所得多元回归的各变量,使得基于表1所示的实测值分别算出的渗透深度的值包含于范围内,得到式(1)。

10≤(x1×nm) (x2×|spa-spb|)≤400···式(1)

其中,式(1)中,0.15≤x1≤0.55且40≤x2≤80。

将表1所示的各催化剂(b)的spb(催化剂(b)的sp值)、表1所示的各催化剂(b)的分子量nm、表1所示的各组合的δsp(|spa-spb|的值)导入式(1)而算出的算出值的最小值(x1=0.15、x2=40)和最大值(x1=0.55、x2=65)一并记于表1。进而,将使用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平均值作为“倾向推测值”一并记于表1。进而,将根据每个各实验例标绘了表1所示的“倾向推测值”和“渗透深度”的图示于图2。需要说明的是,基于式(1)的算出值跟基于式(2)的算出值为相同值。

5.渗透性与交联速度的相关性

为了考察渗透速度与交联速度的相关性,上述各催化剂中,追踪了催化剂(b01)(实验例1)、催化剂(b04)(实验例4)、催化剂(b05)(实验例5)、催化剂(b10)(实验例10)的交联速度。具体而言,用上述相同的红外成像系统,涂布各催化剂(b)后,经过72小时后,测定粘接主剂层内所含的烷氧基甲硅烷基(对于si键合的基团)的浓度(测定对象峰:1128-1057cm-1)。该烷氧基甲硅烷基是随着改性聚烯烃的交联推进而变得无法检测的基团,因此,与改性聚烯烃的交联进行程度成比例地检测量变得减少。其结果,将得到的成像图示于图3。

另外,作为参考,还示出未涂布催化剂(b)而测定的经过72小时后的数据(实验例11)和未涂布催化剂(b)而测定的1个月后的数据(实验例12)。

6.实施例的效果

将表1所示的“倾向推测值”和表1所示的“渗透深度”形成各图并示于图2。由其结果可知,各实验例中,利用式(1)的倾向推测值、与基于各实测值算出的渗透深度的倾向非常良好地一致。由此可知,如果使用式(1)、催化剂(b)的分子量nm和δsp,则可以高度地预测该催化剂(b)的单位时间的渗透深度。

进而,由图3的结果可知,实际上根据渗透深度而交联进行度变大。因此,可知,预测渗透深度,设计二剂型热熔粘接剂,从而结果可以控制交联进行度的大小。

由以上,如果利用式(1),选择构成二剂型热熔粘接剂的粘接主剂(a)与催化剂(b)的组合,则可以形成预测能经过何种程度的时间渗透的二剂型热熔粘接剂。而且,通过选择基于式(1)的算出值进一步变小的组合,从而可以选择粘接主剂(a)与对该粘接主剂更容易渗透的催化剂(b)的组合。其结果,可以得到熟化时间短的二剂型热熔粘接剂。另一方面,通过选择基于式(1)的算出值进一步变大的组合,从而可以选择粘接主剂(a)与对该粘接主剂更不易渗透的催化剂(b)的组合。其结果,可以得到更长地控制交联形成时间的、可使用时间长的二剂型热熔粘接剂。

同样地,通过选择基于式(1)的算出值进一步变小的组合,从而可以更短地控制二剂型热熔粘接剂的交联时间。另一方面,通过选择基于式(1)的算出值进一步变大的组合,从而可以更长地控制二剂型热熔粘接剂的交联时间。

而且,如图4所示那样可知,催化剂(b)例如可以分为a~d这4个组。即,为a:渗透速度极快、能得到高的交联促进效果,但具有容易挥发的特性,因此,需要选择作业环境的组;b:渗透速度非常快、能得到高的交联促进效果,通常环境下的作业性优异的组;c:渗透速度未必快,适于较温和地推进交联的情况,通常环境下的作业性优异的组;d:渗透速度慢,能得到缓慢的交联促进效果的组。该分类只不过是1个示例。

需要说明的是,前述记载仅是为了单纯地说明,不解释为限定本发明。列举典型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说明,但本发明的记载中使用的表述不是限定性的表述,而应理解为说明性的和示例性的表述。如此处详述那样,在其方式中,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或构思的情况下,可以在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内进行变更。此处,本发明的详述中参照了特定的结构、材料和实施方式,但并不意图将本发明限定于此处公开特征,当然本发明沿及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内中的、功能上等同的结构、方法、应用的全部。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可以用于各种技术领域。具体而言,可以适合用于汽车和铁道车辆等的车辆用内饰材、外饰材、航空机、船舶、建筑物等的内饰材、外饰材等各种产业中使用的接合体所涉及的技术领域。


技术特征:

1.一种二剂型热熔粘接剂,其特征在于,独立地具备:

(a)粘接主剂,其包含具有烷氧基甲硅烷基的改性聚烯烃;

(b)催化剂,其促进源自所述烷氧基甲硅烷基的硅氧烷交联的形成,

将所述粘接主剂(a)的溶解度参数设为spa、

所述催化剂(b)的溶解度参数设为spb、

所述催化剂(b)的分子量设为nm的情况下,满足下述式(1),

10≤(x1×nm) (x2×|spa-spb|)≤400···式(1)

其中,式(1)中,0.15≤x1≤0.55且40≤x2≤8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剂型热熔粘接剂,其中,所述nm满足50≤nm≤80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剂型热熔粘接剂,其中,所述spa和所述spb满足|spa-spb|≤5。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二剂型热熔粘接剂,其中,所述spa和所述spb满足|spa-spb|≤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剂型热熔粘接剂,其中,所述催化剂(b)包含胺系化合物。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二剂型热熔粘接剂,其中,所述催化剂(b)包含胺系化合物。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二剂型热熔粘接剂,其中,将所述胺系化合物中所含的杂原子数设为nh的情况下,所述nm和所述nh满足1≤(nh/nm)×1000≤50。

8.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二剂型热熔粘接剂,其中,所述胺系化合物的分子量为500以下。

9.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二剂型热熔粘接剂,其中,所述胺系化合物具有仲胺基或叔胺基。

10.一种二剂型热熔粘接剂,其特征在于,独立地具备:

(a)粘接主剂,其包含具有烷氧基甲硅烷基的改性聚烯烃;

(b)催化剂,其促进源自所述烷氧基甲硅烷基的硅氧烷交联的形成,

所述催化剂(b)包含胺系化合物,

将所述粘接主剂(a)的溶解度参数设为spa、

所述催化剂(b)的溶解度参数设为spb的情况下,所述spa和所述spb满足|spa-spb|≤5。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二剂型热熔粘接剂,其中,所述胺系化合物的分子量为500以下。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二剂型热熔粘接剂,其中,所述胺系化合物具有仲胺基或叔胺基。

13.一种固化物,其特征在于,其为由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二剂型热熔粘接剂形成的固化物,其包含:

所述硅氧烷交联后的交联改性聚烯烃;和,

浸渗于所述交联改性聚烯烃内的所述催化剂(b)。

14.一种二剂型热熔粘接剂的交联时间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使用下述粘接主剂(a)和下述催化剂(b)的二剂型热熔粘接剂时,

(a)粘接主剂,其包含具有烷氧基甲硅烷基的改性聚烯烃,

(b)催化剂,其促进源自所述烷氧基甲硅烷基的硅氧烷交联的形成,

将所述粘接主剂(a)的溶解度参数设为spa、

所述催化剂(b)的溶解度参数设为spb、

所述催化剂(b)的分子量设为nm的情况下,选择根据下述式(2)算出的值x3进一步变大的所述粘接主剂(a)和所述催化剂(b)的组合来增大交联时间,或选择根据下述式(2)算出的值x3进一步变小的所述粘接主剂(a)和所述催化剂(b)的组合来缩短交联时间,

(x1×nm) (x2×|spa-spb|)=x3···式(2)

其中,式(2)中,0.15≤x1≤0.55、40≤x2≤80、10≤x3≤400。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交联时间的控制方法,其中,所述nm满足50≤nm≤800。

16.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交联时间的控制方法,其中,所述spa和所述spb满足|spa-spb|≤5。

17.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交联时间的控制方法,其中,所述催化剂(b)包含胺系化合物。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交联时间的控制方法,其中,将所述胺系化合物中所含的杂原子数设为nh的情况下,所述nm和所述nh满足1≤(nh/nm)×1000≤50。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二剂型热熔粘接剂、固化物和交联时间的控制方法。提供:边良好地维持作业性、适用期,边能调整为根据需要的熟化时间的二剂型热熔粘接剂和其固化物、以及二剂型热熔粘接剂的交联时间的控制方法。本二剂型热熔粘接剂独立地具备:(A)粘接主剂,其包含具有烷氧基甲硅烷基的改性聚烯烃;(B)催化剂,其促进源自前述烷氧基甲硅烷基的硅氧烷交联的形成,将粘接主剂(A)的溶解度参数设为SPA、催化剂(B)的溶解度参数设为SPB、催化剂(B)的分子量设为NM的情况下,满足式(1)。其中,式(1)中,0.15≤X1≤0.55且40≤X2≤80。10≤(X1×NM) (X2×|SPA‑SPB|)≤400···式(1)。

技术研发人员:内藤达雄;鬼头正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技术研发日:2019.11.29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1123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