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燃烧器火盖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8  68


本实用新型涉及燃烧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燃烧器火盖。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燃烧器行业的发展也不断完善,燃烧器产品由于其经济成本低廉、安全性高而受到人们的广泛认可。而其中,火盖作为燃烧器的核心部件,其性能好坏直接影响到燃烧器的整体性能。

现有火盖的稳焰效果欠佳,可能会影响热效率及烟气。

因此,如何克服上述存在的缺陷,已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燃烧器火盖,其结构简单,稳焰效果较佳。

上述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燃烧器火盖,包括呈圆环形的主体,所述主体包括顶壁、从所述顶壁内缘向下延伸的内侧壁和从所述顶壁外缘向下延伸的外侧壁,在所述顶壁、所述内侧壁和所述外侧壁之间形成底部敞开的燃气腔,所述顶壁呈中间高两侧低式结构,其包括位于内侧的内坡面和位于外侧的外坡面,在所述内坡面上设置有沿周向间隔分布的火槽,所述火槽的数量为18至22个,所述火槽沿所述主体的径向方向倾斜设置,所述火槽与所述主体的径向方向之间的夹角大小为22°至28°。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火槽的数量为20个,所述火槽的宽度为0.9mm至1.0mm。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火槽的长度为23mm至25mm。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火槽倾斜于水平面设置,所述火槽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大小为62°至68°。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内坡面的倾斜角度为18°至22°,所述外坡面的倾斜角度为35°至40°。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外侧壁和所述外坡面之间、所述外坡面和所述内坡面之间、所述内坡面和所述内侧壁之间均为圆弧过渡。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主体的内径为70mm至75mm,外径为160mm至165mm,所述内侧壁的高度为6.2mm至6.8mm,所述外侧壁的高度为7.5mm至8.0mm。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主体是锻压成型的,所述主体的壁厚为1.8mm至2.2mm。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所述主体的表面设置有耐高温涂层。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至少具有如下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燃烧器火盖,其结构简单,稳焰效果较佳。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有益结果将在具体实施方式中结合附图作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火盖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火盖的正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火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火盖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一: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的,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燃烧器火盖,包括呈圆环形的主体1,所述主体1包括顶壁11、从所述顶壁11内缘向下延伸的内侧壁12和从所述顶壁11外缘向下延伸的外侧壁13,在所述顶壁11、所述内侧壁12和所述外侧壁13之间形成底部敞开的燃气腔10,所述顶壁11呈中间高两侧低式结构,其包括位于内侧的内坡面111和位于外侧的外坡面112,在所述内坡面111上设置有沿周向间隔分布的火槽100,所述火槽100的数量为18至22个,所述火槽100沿所述主体1的径向方向倾斜设置,所述火槽100与所述主体1的径向方向之间的夹角a1大小为22°至28°。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火槽100与所述主体1的径向方向之间的夹角a1大小为25°。

本实施例的燃烧器火盖,其结构简单,稳焰效果较佳。具体的,通过设置的外坡面112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位于燃烧器火盖外侧的空气直接吹向火槽100,由此即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火槽100的抗风性能和燃烧的稳定性,即提升其稳焰效果。同时,外坡面112对空气具有一定的缓冲和导流作用,对空气缓冲后将其导流至内坡面111的上方,即火槽100的上方,以此可为火槽100的燃气燃烧补充二次空气,由此可达到提升燃气燃烧效率和降低烟气的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火槽100的数量为20个,相比于现有的火盖,相邻两个火槽100之间的间距更大,由此使得每个火槽100可具有更多的空气补充供燃气燃烧,进而可达到提升燃气燃烧效率和降低烟气的效果,所述火槽100的宽度为0.9mm至1.0mm,本实施例中,火槽100的宽度为0.95mm,以此利于提升燃气燃烧效率和燃气燃烧的稳定性。

优选的,火槽100的长度为23mm至25mm,本实施例中,火槽100的长度为24.1mm,以此利于提升燃气燃烧效率和燃气燃烧的稳定性。

更优选的,火槽100倾斜于水平面设置,所述火槽100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a2大小为62°至68°,本实施例中,所述火槽100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a2大小为65°,以此利于提升燃气燃烧效率和燃气燃烧的稳定性。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内坡面111的倾斜角度a3为18°至22°,具体的,所述内坡面111的倾斜角度a3为20°,以此利于增加火槽100的长度,进而利于提升燃气燃烧效率和燃气燃烧的稳定性,所述外坡面112的倾斜角度a4为35°至40°,具体的,所述外坡面112的倾斜角度a4为38°,以此利于提升外坡面112对空气的缓冲和导流作用。

优选的,所述外侧壁13和所述外坡面112之间、所述外坡面112和所述内坡面111之间、所述内坡面111和所述内侧壁12之间均为圆弧过渡,由此可提升燃烧器火盖的整体外观,提高产品档次和对消费者的吸引力。

具体的,所述主体1的内径为70mm至75mm,外径为160mm至165mm,所述内侧壁12的高度为6.2mm至6.8mm,所述外侧壁13的高度为7.5mm至8.0mm。当然,所述主体1可采用其他的尺寸大小进行设计,所述主体1的具体尺寸大小不应视为对本专利保护范围之限制。

优选的,所述主体1是锻压成型的,所述主体1的壁厚为1.8mm至2.2mm,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主体1的壁厚为2.0mm。具体的,所述主体1是采用不锈钢板材锻压成型的,所述不锈钢板材可以选用sus304、sus316、sus201、sus430或者sus409l,不锈钢板材的厚度为3.0mm。生产时,将不锈钢板材放置于五金冲压模具在冲压机上操作便可完成操作,其结构紧凑、牢固,不易变形,工作稳定性好和安全性较好,组装方便,使用寿命长,而且成本低、制作成品率和生产效率高。

优选的,在所述主体1的表面设置有耐高温涂层,以此可提高火盖工作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并且可延长火盖的使用寿命。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燃烧器火盖,包括呈圆环形的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包括顶壁(11)、从所述顶壁(11)内缘向下延伸的内侧壁(12)和从所述顶壁(11)外缘向下延伸的外侧壁(13),在所述顶壁(11)、所述内侧壁(12)和所述外侧壁(13)之间形成底部敞开的燃气腔(10),所述顶壁(11)呈中间高两侧低式结构,其包括位于内侧的内坡面(111)和位于外侧的外坡面(112),在所述内坡面(111)上设置有沿周向间隔分布的火槽(100),所述火槽(100)的数量为18至22个,所述火槽(100)沿所述主体(1)的径向方向倾斜设置,所述火槽(100)与所述主体(1)的径向方向之间的夹角大小为22°至2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燃烧器火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火槽(100)的数量为20个,所述火槽(100)的宽度为0.9mm至1.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燃烧器火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火槽(100)的长度为23mm至25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燃烧器火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火槽(100)倾斜于水平面设置,所述火槽(100)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大小为62°至68°。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燃烧器火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坡面(111)的倾斜角度为18°至22°,所述外坡面(112)的倾斜角度为35°至40°。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所述的一种燃烧器火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侧壁(13)和所述外坡面(112)之间、所述外坡面(112)和所述内坡面(111)之间、所述内坡面(111)和所述内侧壁(12)之间均为圆弧过渡。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所述的一种燃烧器火盖,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的内径为70mm至75mm,外径为160mm至165mm,所述内侧壁(12)的高度为6.2mm至6.8mm,所述外侧壁(13)的高度为7.5mm至8.0mm。

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所述的一种燃烧器火盖,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是锻压成型的,所述主体(1)的壁厚为1.8mm至2.2mm。

9.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所述的一种燃烧器火盖,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主体(1)的表面设置有耐高温涂层。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燃烧器火盖,包括呈圆环形的主体,所述主体包括顶壁、从所述顶壁内缘向下延伸的内侧壁和从所述顶壁外缘向下延伸的外侧壁,在所述顶壁、所述内侧壁和所述外侧壁之间形成底部敞开的燃气腔,所述顶壁呈中间高两侧低式结构,其包括位于内侧的内坡面和位于外侧的外坡面,在所述内坡面上设置有沿周向间隔分布的火槽,所述火槽的数量为18至22个,所述火槽沿所述主体的径向方向倾斜设置,所述火槽与所述主体的径向方向之间的夹角大小为22°至28°,其结构简单,稳焰效果较佳。

技术研发人员:吴文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吴文胜
技术研发日:2019.07.12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1117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