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器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8  64


本实用新型涉及燃烧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燃烧器。



背景技术:

燃气灶火盖一般为环形,环形外侧壁开设了若干主火孔与稳焰孔,燃烧的火焰将加热锅底提供热能。由于目前锅具的尺寸不一,对于小型锅具来说,外环火焰尺寸大于小型锅具尺寸容易使部分外环火焰溢出锅具范围,导致能量的浪费;对于大型锅具来说,外环火焰尺寸小于大型锅具尺寸容易使锅具受热不均,影响锅具使用寿命及用户使用感受。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燃烧器不同时适配于大小型锅具的缺陷,提供一种燃烧器。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燃烧器,包括火盖和基座,所述火盖和所述基座可拆卸连接,其特点在于,所述火盖包括外环火盖,所述外环火盖具有第一腔和第二腔,所述第一腔和所述第二腔不连通,所述外环火盖还具有第一火孔和第二火孔,所述第一火孔和所述第一腔连通,所述第二火孔和所述第二腔连通;

所述基座具有燃气通道,所述外环火盖相对于所述基座可旋转,并具有三种连通状态:

第一种连通状态:所述燃气通道与所述第一腔连通,且所述燃气通道不与所述第二腔连通;

第二种连通状态:所述燃气通道与所述第二腔连通,且所述燃气通道不与所述第一腔连通;

第三种连通状态:所述燃气通道与所述第一腔和所述第二腔均连通。

在本方案中,第一火孔和第二火孔都设置在外环火盖上,结构简单。通过旋转外环火盖来调节燃气通道与第一腔和第二腔的连通状态,以实现第一火孔和第二火孔能否被点火,操作简单,方便用户使用。当使用小型锅具时,可以使沿燃烧器的径向方向向内设置的火孔点火,即第二火孔点火,避免火焰溢出锅具而造成能源浪费;当使用大型锅具时,可以使沿燃烧器的径向方向向外设置的火孔点火,即第一火孔点火,避免锅具受热不均;第三种连通状态使第一火孔和第二火孔能够同时点火从而提高燃烧器的燃烧效率。三种调节方式使得燃烧器能够同时适配于大小型锅具,对各种尺寸的锅具的适用性更强,既避免能源浪费,也防止锅具受热不均。

较佳地,所述外环火盖包括端板、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端板沿所述燃烧器径向方向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连接,所述第一侧板位于所述第二侧板的径向外侧,所述端板、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形成有一空腔,所述空腔内设有分割件,所述分割件用于将所述空腔分为所述第一腔和所述第二腔。

在本方案中,通过调整燃气通道与第一腔和第二腔的连通状态来实现第一火孔或第二火孔的点火情况,以适应不同尺寸的锅具,节约能源。

较佳地,所述分割件与所述第一侧板之间形成有间隙,所述间隙位于所述第一腔内,所述第一侧板设有多个所述第一火孔和多个第一稳焰孔,多个所述第一火孔和多个所述第一稳焰孔均与所述第一腔连通。

在本方案中,分割件和第一侧板之间设有间隙,且间隙位于第一腔内,使得燃气也能够进入间隙,从而使第一火孔的布局范围更大,数量更多,有利于燃烧器的燃烧效率。

较佳地,所述分割件与所述端板和所述第二侧板均连接,所述分割件、所述端板和所述第二侧板围成有所述第二腔,围成有所述第二腔的部分所述端板上设有多个所述第二火孔。

在本方案中,第二火孔相对于第一火孔沿燃烧器的径向方向向内设置,当使用小型锅具时,调整使用第二火孔,避免火焰溢出锅具,节约能源。

较佳地,所述第二侧板设有多个第二稳焰孔,部分所述第二稳焰孔与所述第二腔连通,其余部分所述第二稳焰孔与所述第一腔连通。

在本方案中,部分第二稳焰孔对第二火孔起到稳焰的作用,其余部分第二稳焰孔还可以对第一火孔起到稳焰的作用。

较佳地,沿所述燃烧器的轴向方向,所述外环火盖的下表面设有突出部,所述基座的上表面设有凹陷部,所述突出部与所述凹陷部配合,所述突出部相对于所述凹陷部可滑移。

在本方案中,通过突出部相对于凹陷部的滑移来实现外环火盖相对于基座可旋转,从而实现调整燃烧器的连通状态。

较佳地,所述凹陷部沿所述燃烧器的周向方向的两端分别为第一接触端和第二接触端,当所述突出部与所述第一接触端接触时,所述燃烧器处于第一种连通状态;当所述突出部与所述第二接触端接触时,所述燃烧器处于第二种连通状态;当所述突出部均不与第一接触端和第二接触端接触时,所述燃烧器处于第三种连通状态。

在本方案中,当突出部触碰到第一接触端或第二接触端时才会改变燃烧器的连通状态,使调节操作更加简单,方便用户操作。

较佳地,所述第二腔和所述燃气通道均为弧形结构,所述第二腔的弧度为60°,所述燃气通道的弧度为30°,所述第二腔和所述燃气通道均沿所述燃烧器的周向方向间隔设置。

在本方案中,燃气通道的尺寸既要小于或等于第二腔的尺寸,也需要小于或等于相邻两第二腔之间的间隔尺寸,才能实现燃烧器的三种连通状态。

较佳地,所述第二腔和所述燃气通道的数量均为4个。

在本方案中,燃气通道的尺寸等于相邻两第二腔之间的间隔尺寸,使得第二腔的尺寸更大,提高燃烧器的燃烧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通过旋转外环火盖来调节燃气通道与第一腔和第二腔的连通状态,以实现第一火孔和第二火孔能否被点火,操作简单,方便用户使用。当使用小型锅具时,可以使沿燃烧器的径向方向向内设置的火孔点火,即第二火孔点火,避免火焰溢出锅具而造成能源浪费;当使用大型锅具时,可以使沿燃烧器的径向方向向外设置的火孔点火,即第一火孔点火,避免锅具受热不均;第三种连通状态使第一火孔和第二火孔能够同时点火从而提高燃烧器的燃烧效率。三种调节方式使得燃烧器能够同时适配于大小型锅具,对各种尺寸的锅具的适用性更强,既避免能源浪费,也防止锅具受热不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燃烧器的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燃烧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燃烧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燃烧器的另一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外环火盖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外环火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基座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基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外环火盖

101第一腔

102第二腔

103第一火孔

104第二火孔

105端板

106第一侧板

107第二侧板

108第一稳焰孔

109第二稳焰孔

20基座

201燃气通道

30分割件

40间隙

50突出部

60凹陷部

601第一接触端

602第二接触端

70内环火盖

701第三火孔

702第三稳焰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举个较佳实施例,并结合附图来更清楚完整地说明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燃烧器,包括火盖和基座,火盖和基座可拆卸连接。如图1-8所示,火盖包括外环火盖10,外环火盖10具有第一腔101和第二腔102,第一腔101和第二腔102不连通,外环火盖10还具有第一火孔103和第二火孔104,第一火孔103和第一腔101连通,第二火孔104和第二腔102连通。第一火孔103和第二火孔104都设置在外环火盖10上,结构简单。

基座20具有燃气通道201,外环火盖10相对于基座20可旋转,通过旋转外环火盖10,燃烧器可以实现三种不同的连通状态。第一种连通状态为燃气通道201与第一腔101连通,且燃气通道201不与第二腔102连通;第二种连通状态为燃气通道201与第二腔102连通,且燃气通道201不与第一腔101连通;第三种连通状态为燃气通道201与第一腔101和第二腔102均连通。

通过旋转外环火盖10来调节燃气通道201与第一腔101和第二腔102的连通状态,以实现第一火孔103和第二火孔104能否被点火,操作简单,方便用户使用。当使用小型锅具时,可以使沿燃烧器的径向方向向内设置的火孔点火,即第二火孔104点火,此时第一火孔103处于不点火的状态,从而避免火焰溢出锅具而造成能源浪费;当使用大型锅具时,可以使沿燃烧器的径向方向向外设置的火孔点火,即第一火孔103点火,此时第二火孔104处于不点火的状态,从而避免锅具受热不均;第三种连通状态使第一火孔103和第二火孔104能够同时点火从而提高燃烧器的燃烧效率。三种调节方式使得燃烧器能够同时适配于大小型锅具,对各种尺寸的锅具的适用性更强,既避免能源浪费,也防止锅具受热不均。

外环火盖10包括端板105、第一侧板106和第二侧板107,端板105沿燃烧器径向方向的两端分别与第一侧板106和第二侧板107连接,第一侧板106位于第二侧板107的径向外侧,外环火盖10为一环形结构。端板105、第一侧板106和第二侧板107形成有一空腔,空腔内设有分割件30,分割件30用于将空腔分为第一腔101和第二腔102。通过调整燃气通道201与第一腔101或第二腔102的连通状态来实现第一火孔103或第二火孔104的点火情况,以适应不同尺寸的锅具,节约能源。

分割件30与第一侧板106之间形成有间隙40,间隙40位于第一腔101内,从而使第一火孔103的布局范围更大,设置的数量可以更多,有利于燃烧器的燃烧效率。第一侧板106设有多个第一火孔103和多个第一稳焰孔108,多个第一火孔103和多个第一稳焰孔108均与第一腔101连通,燃气通过燃气通道201进入第一腔101后,一部分燃气从第一火孔103流出点火,一部分燃气从第一稳焰孔108流出,使得火焰更加稳定。

分割件30与端板105和第二侧板107均连接,分割件30、端板105和第二侧板107围成有第二腔102,围成有第二腔102的部分端板105上设有多个第二火孔104。第二火孔104相对于第一火孔103沿燃烧器的径向方向向内设置,当使用小型锅具时,调整使用第二火孔104,避免火焰溢出锅具,节约能源。

第二侧板107设有多个第二稳焰孔109,部分第二稳焰孔109与第二腔102连通,对第二火孔104起到稳焰的作用,其余部分第二稳焰孔109与第一腔101连通,对第一火孔103起到稳焰的作用。当燃气通道201只与第二腔102连通时,与第二腔102连通的部分第二稳焰孔109发挥稳焰的作用,此时与第一腔101连通的部分第二稳焰孔109不发挥作用;当燃气通道201只与第一腔101连通时,第一稳焰孔108和与第一腔101连通的部分第二稳焰孔109发挥作用,此时与第二腔102连通的部分第二稳焰孔109不发挥作用;当燃气通道201同时与第一腔101和第二腔102连通时,所有的第二稳焰孔109均发挥作用。

沿燃烧器的轴向方向,外环火盖10的下表面设有突出部50,基座20的上表面设有凹陷部60,突出部50设于第一侧板106上,突出部50与凹陷部60配合,突出部50相对于凹陷部60可滑移。通过突出部50相对于凹陷部60的滑移来实现外环火盖10相对于基座20可旋转,从而实现调整燃烧器的连通状态。在其他可替代的实施方式中,突出部50不局限于设置在第一侧板106上,也可以设置在外环火盖10的其他位置,此时,基座20上的凹陷部60的位置也应该发生相应的变化,使得突出部50和凹陷部60互相配合,从而实现外环火盖10相对于基座20可旋转,突出部50和凹陷部60的位置都应该不影响外环火盖10的旋转及燃烧器的使用。

凹陷部60沿燃烧器的周向方向的两端分别为第一接触端601和第二接触端602,当突出部50与第一接触端601接触时,燃烧器处于第一种连通状态,即燃气通道201与第一腔101连通,且燃气通道201不与第二腔102连通;当突出部50与第二接触端602接触时,燃烧器处于第二种连通状态,即燃气通道201与第二腔102连通,且燃气通道201不与第一腔101连通;当突出部50均不与第一接触端601和第二接触端602接触时,燃烧器处于第三种连通状态,即燃气通道201与第一腔101和均第二腔102连通。突出部50触碰到第一接触端601或第二接触端602时才会改变燃烧器的连通状态,使调节操作更加简单,方便用户操作。

第二腔102和燃气通道201均为弧形结构,第二腔102的弧度为60°,燃气通道201的弧度为30°,第二腔102和燃气通道201均沿燃烧器的周向方向间隔设置,且数量均为4个。燃气通道201的尺寸等于相邻两第二腔102之间的间隔尺寸且小于第二腔102的尺寸,能够实现燃烧器三种不同的连通状态。在其他可替代的实施方式中,第二腔102和燃气通道201的形状不局限于弧形,可以采用其他形状,第二腔102和燃气通道201尺寸也不固定,但需要满足燃气通道201的尺寸既要小于或等于第二腔102的尺寸,也需要小于或等于相邻两第二腔102之间的间隔尺寸,才能实现燃烧器的三种连通状态。

火盖还包括内环火盖70,内环火盖70设于环形的外环火盖10的中间,且内环火盖70与基座20连接。内环火盖70沿燃烧器的径向方向的外侧面上设有多个第三火孔701和第三稳焰孔702,第三稳焰孔702使由第三火孔701点火后产生的火焰更加稳定。内环火盖70位于外环火盖10的径向内侧,使得锅具中心部位也能获得加热,受热更加均匀。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组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仅是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燃烧器,包括火盖和基座,所述火盖和所述基座可拆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火盖包括外环火盖,所述外环火盖具有第一腔和第二腔,所述第一腔和所述第二腔不连通,所述外环火盖还具有第一火孔和第二火孔,所述第一火孔和所述第一腔连通,所述第二火孔和所述第二腔连通;

所述基座具有燃气通道,所述外环火盖相对于所述基座可旋转,并具有三种连通状态:

第一种连通状态:所述燃气通道与所述第一腔连通,且所述燃气通道不与所述第二腔连通;

第二种连通状态:所述燃气通道与所述第二腔连通,且所述燃气通道不与所述第一腔连通;

第三种连通状态:所述燃气通道与所述第一腔和所述第二腔均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环火盖包括端板、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端板沿所述燃烧器径向方向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连接,所述第一侧板位于所述第二侧板的径向外侧,所述端板、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形成有一空腔,所述空腔内设有分割件,所述分割件用于将所述空腔分为所述第一腔和所述第二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割件与所述第一侧板之间形成有间隙,所述间隙位于所述第一腔内,所述第一侧板设有多个所述第一火孔和多个第一稳焰孔,多个所述第一火孔和多个所述第一稳焰孔均与所述第一腔连通。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割件与所述端板和所述第二侧板均连接,所述分割件、所述端板和所述第二侧板围成有所述第二腔,围成有所述第二腔的部分所述端板上设有多个所述第二火孔。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板设有多个第二稳焰孔,部分所述第二稳焰孔与所述第二腔连通,其余部分所述第二稳焰孔与所述第一腔连通。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燃烧器的轴向方向,所述外环火盖的下表面设有突出部,所述基座的上表面设有凹陷部,所述突出部与所述凹陷部配合,所述突出部相对于所述凹陷部可滑移。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部沿所述燃烧器的周向方向的两端分别为第一接触端和第二接触端,当所述突出部与所述第一接触端接触时,所述燃烧器处于第一种连通状态;当所述突出部与所述第二接触端接触时,所述燃烧器处于第二种连通状态;当所述突出部均不与第一接触端和第二接触端接触时,所述燃烧器处于第三种连通状态。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腔和所述燃气通道均为弧形结构,所述第二腔的弧度为60°,所述燃气通道的弧度为30°,所述第二腔和所述燃气通道均沿所述燃烧器的周向方向间隔设置。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腔和所述燃气通道的数量均为4个。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燃烧器,包括外环火盖和基座,外环火盖具有第一腔、第二腔、第一火孔和第二火孔,第一腔和第二腔不连通,第一火孔和第一腔连通,第二火孔和第二腔连通;基座具有燃气通道,外环火盖相对于基座可旋转,并具有三种连通状态:第一种连通状态为燃气通道与第一腔连通,且不与第二腔连通;第二种连通状态为燃气通道与第二腔连通,且不与第一腔连通;第三种连通状态为燃气通道与第一腔和第二腔均连通。本实用新型通过旋转外环火盖来实现三种连通状态,当使用大型锅具时,采用第一种连通状态,避免锅具受热不均;当使用小型锅具时,采用第二种连通状态,避免火焰溢出锅具而造成能源浪费;采用第三种连通状态可以提高燃烧器的燃烧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张里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9.04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1111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