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兰炭气化炉装置,其属于能源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兰炭气化炉装置是将兰炭转化为可燃性气体的生产设备,其工作原理是将兰炭加入气化炉中,通过鼓入空气和水蒸气的混合气体作为气化剂,在炉体内发生物理化学反应,从而生成可燃性气体(水煤气)。
传统气化炉生产设备以及工艺较为粗放,采用宝塔型结构结合外出渣方式,送风不均匀,易引起偏烧,降低炉篦寿命,同时炉体内部易结焦,导致排渣失败,大大降低气化效率和兰炭气化率。传统气化工艺通过控制水蒸气与空气混合后的饱和温度来控制煤炭与气化剂之间的比例,由于空气与水蒸气不能完全重复混合,空气与水蒸气的合适比例不能得以保证,影响煤的气化效率和煤气热值。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新型兰炭气化炉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新型兰炭气化炉装置,包括上炉体和下炉体,上炉体和下炉体通过法兰夹持连接,所述上炉体上方设有连通的下料装置和汽水分离器、内部设有温度传感器和煤位探测器,温度传感器和煤位探测器分别与控制中心连接,所述下炉体内部自上而下依次设有破渣装置、炉篦装置、储渣仓和螺旋输送器,所述破渣装置均匀安装在支撑安装板,支撑安装板一端上设有传动装置,传动装置一端通过支撑安装板与破渣装置连接、另一端与电机电连接,所述储渣仓上端与下炉体固定连接、下端与螺旋输送器固定连接,储渣仓内设有贯穿储渣仓侧壁和下炉体侧壁的供风管道,供风管道出气口位于炉篦装置下方的圆心处,所述螺旋输送器贯穿下炉体侧壁,螺旋输送器内端与储渣仓下端固定连接、外端上设有出渣口。
所述下料装置包括由上而下连通的上煤仓和储煤仓,上煤仓和储煤仓之间设有可连通的第一加煤阀,储煤仓和上炉体之间设有可连通的第二加煤阀。
所述温度传感器分为三层,每层四个,包括上层的传感器甲,中层的感器乙和下层的传感器丙,所述传感器甲、传感器乙和传感器丙呈螺旋状排列。
所述传感器甲、传感器乙和传感器丙分别与控制中心连接。
所述煤位探测器分为三层,每层三个,包括上层的探测器甲、中层的探测器乙和和下层的探测器丙,所述探测器甲、探测器乙和和探测器丙分别与控制中心连接。
所述传动装置包括蜗轮和蜗杆,蜗杆通过电机带动蜗轮转动,蜗轮通过支撑安装板带动破渣装置转动。
所述破渣装置包括上灰刀和下灰刀,上灰刀均匀安装在支撑安装板上表面,下灰刀均匀安装在支撑安装板下表面。
所述炉篦装置包括安装在下炉体上的固定炉篦,固定炉篦下方设有活动连接的浮动炉篦,浮动炉篦位于固定炉篦和储渣仓之间。
所述供风管道上设有水蒸气管道,水蒸气管道位于下炉体外侧面与风机之间的供风管道上,水蒸气管道上设有水汽调节阀。
所述供风管道的出气口上设有五个出风口,其中一个位于圆心处,其余四个位于出气口与储渣仓内侧壁之间,相邻两个的出风口之间的夹角为9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破渣装置提高了兰炭利用率,通过炉篦装置有效避免了大块灰渣对炉篦的堵塞,从而提高了炉篦的使用寿命和气化率,通过供风管道准确控制水蒸气与空气的量来调节炉内的气化温度,从而实现不结焦或少结焦的问题,通过供风管道结合温度传感器有效的保证了炉内空气与水蒸气的合适比例及煤的气化效率和煤气热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上炉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下炉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控制中心控制原理图。
在图中,1、下料装置;101、上煤仓;102、第一加煤阀;103、储煤仓;104、第二加煤阀;2、上炉体;3、下炉体;4、温度传感器;41、传感器甲;42、传感器乙;43、传感器丙;5、煤位探测器;51、探测器甲;52、探测器乙;53、探测器丙;6、传动装置;61、蜗轮;62、蜗杆;7、支撑安装板;8、破渣装置;81、上灰刀;82、下灰刀;9、炉篦装置;91、固定炉篦;92、浮动炉篦;10、储渣仓;11、螺旋输送器;12、出渣口;13、供风管道;14、风机;15、水蒸气管道;16、水汽调节阀;17、汽水分离器;18、控制中心。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一种新型兰炭气化炉装置,包括上炉体2和下炉体3,上炉体2和下炉体3通过法兰夹持连接,所述上炉体2上方设有连通的下料装置1和汽水分离器17、内部设有温度传感器4和煤位探测器5,温度传感器4和煤位探测器5分别与控制中心18连接,所述下炉体3内部自上而下依次设有破渣装置8、炉篦装置9、储渣仓10和螺旋输送器11,所述破渣装置8均匀安装在支撑安装板7,支撑安装板7一端上设有传动装置6,传动装置6一端通过支撑安装板7与破渣装置8连接、另一端与电机电连接,所述储渣仓10上端与下炉体3固定连接、下端与螺旋输送器11固定连接,储渣仓10内设有贯穿储渣仓10侧壁和下炉体3侧壁的供风管道13,供风管道13出气口位于炉篦装置9下方的圆心处,所述螺旋输送器11贯穿下炉体3侧壁,螺旋输送器11内端与储渣仓10下端固定连接、外端上设有出渣口12。
工作时,控制中心18通过煤位探测器5得到上炉体2内煤位高度,调节下料装置1加入兰炭量,控制中心18通过温度传感器4得到上炉体2内温度,调节风机14和水汽调节阀16的输送量,调节供风管道13出风口的水蒸气的进入量,达到最佳气化状态,从而有效的提高炉体内的气化率和兰炭利用率,控制中心18通过传动装置6带动破渣装置8转动,有效的将兰炭燃烧后的灰渣破碎,经过炉篦装置9将破碎后的灰渣落入储渣仓10,再有螺旋输送器11将灰渣输送到出渣口12,通过破渣装置8提高了兰炭利用率,通过炉篦装置9有效避免了大块灰渣对炉篦的堵塞,从而提高了炉篦的使用寿命和气化率,通过温度传感器4监控炉内温度,通过供风管道13准确控制水蒸气与空气的量来调节炉内的气化温度,从而实现不结焦或少结焦的问题,通过供风管道13结合温度传感器4有效的保证了炉内空气与水蒸气的合适比例及煤的气化效率和煤气热值。
所述下料装置1包括由上而下连通的上煤仓101和储煤仓103,上煤仓101和储煤仓103之间设有可连通的第一加煤阀102,储煤仓103和上炉体2之间设有可连通的第二加煤阀104。通过第一加煤阀102和第二加煤阀104,有效的避免了加煤时因外部气体影响炉内空气与水蒸气的合适比例。
所述温度传感器4分为三层,每层四个,包括上层的传感器甲41,中层的感器乙42和下层的传感器丙43,所述传感器甲41、传感器乙42和传感器丙43呈螺旋状排列。
所述传感器甲41、传感器乙42和传感器丙43分别与控制中心18连接。根据炉体内不同气化层的温度实时传输给控制中心18,控制中心18根据温度数据实时调节水蒸气管道15上的水汽调节阀16的开度,当炉内温度过高时,水汽调节阀16开度变大,增加水蒸气进入量,降低炉内温度,防止结焦,当炉内温度过低时,水汽调节阀16开度变小,减少水蒸气进入量,提高炉内气化效率和兰炭利用率。
所述煤位探测器5分为三层,每层三个,包括上层的探测器甲51、中层的探测器乙52和和下层的探测器丙53,所述探测器甲51、探测器乙52和和探测器丙53分别与控制中心18连接。根据炉体内煤位高度调整第一加煤阀102和第二加煤阀104开启时间,从而控制加入兰炭的多少,有效提高了气化炉的气化效率和兰炭利用率。
所述传动装置6包括蜗轮61和蜗杆62,蜗杆62通过电机带动蜗轮61转动,蜗轮61通过支撑安装板7带动破渣装置8转动。
所述破渣装置8包括上灰刀81和下灰刀82,上灰刀81均匀安装在支撑安装板7上表面,下灰刀82均匀安装在支撑安装板7下表面。在工作过程中,上灰刀81对大块灰渣进行破碎,有效抑制结焦及堵塞现象发生;下灰刀82对灰渣进行挤压,有助于灰渣的顺利排出,有效提高了兰炭利用率。
所述炉篦装置9包括安装在下炉体3上的固定炉篦91,固定炉篦91下方设有活动连接的浮动炉篦92,浮动炉篦92位于固定炉篦91和储渣仓10之间。在工作过程中,当遇到大块灰渣时,在上灰刀81和下灰刀82的双重作用下,先对灰渣进行破碎,如果灰渣硬度较大无法完成破碎时,在下灰刀82的挤压作用下,浮动炉篦92向下移动,炉篦间隙变大,使大块灰渣顺利通过炉篦,浮动炉篦92恢复初始位置,从而有效避免大块灰渣对炉篦的堵塞,提高了炉篦使用寿命和气化效率。
所述供风管道13上设有水蒸气管道15,水蒸气管道15位于下炉体3外侧面与风机14之间的供风管道13上,水蒸气管道15上设有水汽调节阀16。工作时根据炉内实际负荷调节炉内空气与水蒸气的合适比例及煤的气化效率和煤气热值。
所述供风管道13的出气口上设有五个出风口,其中一个位于圆心处,其余四个位于出气口与储渣仓10内侧壁之间,相邻两个的出风口之间的夹角为90°。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1.一种新型兰炭气化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炉体(2)和下炉体(3),上炉体(2)和下炉体(3)通过法兰夹持连接,所述上炉体(2)上方设有连通的下料装置(1)和汽水分离器(17)、内部设有温度传感器(4)和煤位探测器(5),温度传感器(4)和煤位探测器(5)分别与控制中心(18)连接,所述下炉体(3)内部自上而下依次设有破渣装置(8)、炉篦装置(9)、储渣仓(10)和螺旋输送器(11),所述破渣装置(8)均匀安装在支撑安装板(7),支撑安装板(7)一端上设有传动装置(6),传动装置(6)一端通过支撑安装板(7)与破渣装置(8)连接、另一端与电机电连接,所述储渣仓(10)上端与下炉体(3)固定连接、下端与螺旋输送器(11)固定连接,储渣仓(10)内设有贯穿储渣仓(10)侧壁和下炉体(3)侧壁的供风管道(13),供风管道(13)出气口位于炉篦装置(9)下方的圆心处,所述螺旋输送器(11)贯穿下炉体(3)侧壁,螺旋输送器(11)内端与储渣仓(10)下端固定连接、外端上设有出渣口(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兰炭气化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装置(1)包括由上而下连通的上煤仓(101)和储煤仓(103),上煤仓(101)和储煤仓(103)之间设有可连通的第一加煤阀(102),储煤仓(103)和上炉体(2)之间设有可连通的第二加煤阀(10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兰炭气化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传感器(4)分为三层,每层四个,包括上层的传感器甲(41),中层的感器乙(42)和下层的传感器丙(43),所述传感器甲(41)、传感器乙(42)和传感器丙(43)呈螺旋状排列。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兰炭气化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甲(41)、传感器乙(42)和传感器丙(43)分别与控制中心(18)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兰炭气化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煤位探测器(5)分为三层,每层三个,包括上层的探测器甲(51)、中层的探测器乙(52)和和下层的探测器丙(53),所述探测器甲(51)、探测器乙(52)和和探测器丙(53)分别与控制中心(18)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兰炭气化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装置(6)包括蜗轮(61)和蜗杆(62),蜗杆(62)通过电机带动蜗轮(61)转动,蜗轮(61)通过支撑安装板(7)带动破渣装置(8)转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兰炭气化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破渣装置(8)包括上灰刀(81)和下灰刀(82),上灰刀(81)均匀安装在支撑安装板(7)上表面,下灰刀(82)均匀安装在支撑安装板(7)下表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兰炭气化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炉篦装置(9)包括安装在下炉体(3)上的固定炉篦(91),固定炉篦(91)下方设有活动连接的浮动炉篦(92),浮动炉篦(92)位于固定炉篦(91)和储渣仓(10)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兰炭气化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风管道(13)上设有水蒸气管道(15),水蒸气管道(15)位于下炉体(3)外侧面与风机(14)之间的供风管道(13)上,水蒸气管道(15)上设有水汽调节阀(16)。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兰炭气化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风管道(13)的出气口上设有五个出风口,其中一个位于圆心处,其余四个位于出气口与储渣仓(10)内侧壁之间,相邻两个的出风口之间的夹角为90°。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