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材料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留置于水泥制品空腔内壁的铝箔层构造。
背景技术:
设有空腔的水泥制品生产完成后需要脱模,现有的水泥制品一般限于空腔与模具条直接包覆,模具条抽出即形成空腔。水泥制品在使用时为了增强其保温效果,往往需要在内腔表面贴附一层铝箔或锡箔等材料,现有的铝箔贴附时首先将铝箔贴附在模具外表面上,然后浇筑砂浆,待砂浆凝固后,再将模具条抽出,使用中发现,脱出模具条时,铝箔会与与模具条一起被脱出,从而无法把铝箔附在空腔的内层,这在空腔密度较大的产品中表现更为明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留置于水泥制品空腔内壁的铝箔层构造,在铝箔本体正面设有若干均匀布置的凹槽,凹槽在铝箔本体背面形成凸起,铝箔本体正面与模具条相贴附,减小了铝箔与模具条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小了二者之间的摩擦力,便于脱模;铝箔本体背面的凸起与砂浆相接触,使初凝后的砂浆与铝箔的凸起结合在一起,从而增大了铝箔外层与砂浆之间的摩擦力,有效实现了在模具抽出时把铝箔层留在产品空腔的内壁上。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留置于水泥制品空腔内壁的铝箔层构造,包括铝箔本体,所述铝箔本体正面设有若干均匀布置的凹槽,所述凹槽在铝箔本体背面形成凸起;所述铝箔本体正面贴附在模具条外表面上,减小了铝箔与模具条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小了二者之间的摩擦力,便于脱模;所述铝箔本体背面的凸起与砂浆相接触,使初凝后的砂浆与铝箔的凸起结合在一起,从而增大了铝箔外层与砂浆之间的摩擦力,有效实现了在模具抽出时把铝箔层留在产品空腔的内壁上。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所述铝箔本体厚度介于0.01mm-0.1mm之间。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所述凹槽的深度介于0.1mm-0.3mm之间。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所述铝箔本体上每平方厘米凹槽的数量大于等于1个。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所述凹槽与铝箔本体的交接处设有过渡圆角,便于脱模。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所述凹槽截面为圆形或椭圆形。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所述凹槽的直径大于等于1mm。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所述铝箔本体正面设有脱模剂,所述脱模剂为水性脱模剂,增强了产品脱模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在铝箔本体正面设有若干均匀布置的凹槽,凹槽在铝箔本体背面形成凸起,铝箔本体正面与模具条相贴附,减小了铝箔与模具条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小了二者之间的摩擦力,便于脱模;铝箔本体背面的凸起与砂浆相接触,使初凝后的砂浆与铝箔的凸起结合在一起,从而增大了铝箔外层与砂浆之间的摩擦力,有效实现了在模具抽出时把铝箔层留在产品空腔的内壁上。
2)凹槽与铝箔本体的交接处设有过渡圆角,便于脱模。
3)铝箔本体正面设有脱模剂,脱模剂为水性脱模剂,增强了产品脱模的效果。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留置于水泥制品空腔内壁的铝箔层构造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留置于水泥制品空腔内壁的铝箔层构造a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中:1、铝箔本体;2、凹槽;3、过渡圆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2,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一种留置于水泥制品空腔内壁的铝箔层构造,包括铝箔本体1,所述铝箔本体1正面设有若干均匀布置的凹槽2,所述凹槽2在铝箔本体1背面形成凸起;所述铝箔本体1正面贴附在模具条外表面上,减小了铝箔与模具条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小了二者之间的摩擦力,便于脱模;所述铝箔本体1背面的凸起与砂浆相接触,使初凝后的砂浆与铝箔的凸起结合在一起,从而增大了铝箔外层与砂浆之间的摩擦力,有效实现了在模具抽出时把铝箔层留在产品空腔的内壁上。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铝箔本体1厚度选用0.05mm。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凹槽2的深度为0.3mm。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铝箔本体1上凹槽2的密度为每平方厘米1个。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凹槽2与铝箔本体1的交接处设有过渡圆角3,便于脱模。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凹槽2截面为椭圆形。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凹槽2的直径为1mm。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铝箔本体1正面设有脱模剂,所述脱模剂为水性脱模剂,增强了产品脱模的效果。
使用时,根据模具条的形状和面积,裁切尺寸适当的铝箔本体1。铝箔本体1厚度选用0.05mm;将铝箔本体1送入轧花机进行轧花,轧制出凹凸不平的构造,凹点直径为1mm,压入深度即凸点高度为0.3mm,凹凸点密度为每平方厘米1个;在铝箔本体1正面涂抹一层水性脱模剂,把铝箔本体1贴在模具条上,铝箔的四周轻轻压平,然后浇筑浆料至模具中;按规定时间待浆料凝固后抽出模具条,形成了竖直的空腔,铝箔本体1则留在了空腔的内壁上。
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所作的举例和说明,所属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实用新型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1.一种留置于水泥制品空腔内壁的铝箔层构造,包括铝箔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铝箔本体正面设有若干均匀布置的凹槽,所述凹槽在铝箔本体背面形成凸起;所述铝箔本体正面贴附在模具条外表面上;所述铝箔本体背面的凸起与砂浆相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留置于水泥制品空腔内壁的铝箔层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铝箔本体厚度介于0.01mm-0.1mm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留置于水泥制品空腔内壁的铝箔层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深度介于0.1mm-0.3mm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留置于水泥制品空腔内壁的铝箔层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铝箔本体上每平方厘米凹槽的数量大于等于1个。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留置于水泥制品空腔内壁的铝箔层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与铝箔本体的交接处设有过渡圆角。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留置于水泥制品空腔内壁的铝箔层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截面为圆形或椭圆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留置于水泥制品空腔内壁的铝箔层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直径大于等于1m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留置于水泥制品空腔内壁的铝箔层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铝箔本体正面设有脱模剂,所述脱模剂为水性脱模剂。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