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在线更换蓄热体的蓄热式燃烧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8  75


本实用新型涉及蓄热燃烧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可在线更换蓄热体的蓄热式燃烧系统。



背景技术:

蓄热式燃烧系统是一种两个蓄热体交换加热的一种加热方式,这种加热方式(为了叙述简便,将这个交换的结构称之为中转箱),加热时,吸风机将外界气体吸进中转箱中,中转箱使外界气体在两个蓄热体之间更换使用。

但这种换热方式换热时,废弃气体直接向外界排放,带来一定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现有的蓄热式燃烧系统燃烧时,废弃气体直接向外界排放,带来一定浪费的问题,而提出的可在线更换蓄热体的蓄热式燃烧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可在线更换蓄热体的蓄热式燃烧系统,包括中转箱和安装在中转箱正上方的燃烧箱,所述燃烧箱的内箱底依次安装有第一蓄热体和第二蓄热体,所述中转箱的顶部对称固定连通有两根连接管,且连接管的上端均贯穿燃烧箱并向燃烧箱内延伸,且两根连接管的上端依次与第一蓄热体和第二蓄热体相连通,所述中转箱的一侧竖直侧壁上固定连通有进气管,且进气管的另一端安装有吸风机,所述燃烧箱靠近进气管的侧壁上固定连通有排气管,所述进气管和排气管之间共同安装有回收机构;

所述回收机构包括圆筒状的回收筒、连通管、出气管、两个剖面均为环形的第一滑槽、两块与第一滑槽相匹配且剖面均为环形的第一滑块、转筒、若干个通孔、转板和若干片第一扇叶,所述回收筒固定套接在进气管的管壁上,所述连通管和出气管固定连通在回收筒的顶部外筒壁上,且连通管位于出气管靠近中转箱的一侧,所述连通管的上端与排气管相连通,两个所述第一滑槽对称开设在回收筒的相对竖直内筒壁上,所述进气管位于第一滑槽内,所述第一滑块滑动连接在第一滑槽内,两块所述第一滑块相向的一端均穿过对应第一滑槽的槽口并向外延伸,且均与转筒固定连接,若干片所述转板呈环形分布均匀等距的固定连接在位于连通管正下方转筒的环形外筒壁上,若干个所述通孔以进气管为中心呈环形分布均匀等距的开设在转筒的筒壁上,所述第一扇叶固定连接在任意相对且位于同一水平直线上两个通孔之间转筒的外筒壁上。

优选的,所述出气管的上端安装有排烟机构;

所述排烟机构包括滤网、转杆、两片第二扇叶和清理刷,所述滤网通过连接机构连接在出气管靠近顶部的内管壁上,所述转杆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滤网的的底部侧壁上,且轴承固定设在滤网内,两片所述第二扇叶对称固定连接在转杆的下端,所述清理刷固定套接在转杆靠近顶部的杆壁上,且清理刷与滤网相抵。

优选的,所述连接机构包括数量均为两个的卡槽、卡孔、弹簧和卡块,两个所述卡槽对称开设在滤网的相背侧壁上,两个所述卡孔对称开设在出气管与卡槽相对应的管壁上,所述弹簧固定连接在卡槽的槽底,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卡块固定连接,所述卡块远离弹簧的一端穿过卡槽的槽口并向卡孔内延伸。

优选的,所述第一滑块靠近第一滑槽槽底的环形侧壁上呈环形分布均匀等距的开设有若干个滚珠槽,所述滚珠槽内滚动连接有滚珠,所述滚珠远离滚珠槽槽底的一端穿过滚珠槽的槽口并向外延伸,且与第一滑槽的槽底滚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卡槽的相对槽壁上对称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内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块,两块所述第二滑块相向的一端均穿过对应第二滑槽的槽口并向外延伸,且均与卡块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燃烧箱靠近连通管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支撑板,且连通管与支撑板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连通管和排气管的外管壁上均固定套接有保温套。

优选的,所述转筒的内筒壁上固定连接有与第一扇叶相对应的第三扇叶。

优选的,所述燃烧箱、中转箱和回收筒上均涂有防锈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可在线更换蓄热体的蓄热式燃烧系统,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可在线更换蓄热体的蓄热式燃烧系统,通过设置回收筒、连通管、出气管、第一滑槽、第一滑块、转筒、通孔、转板和第一扇叶,吸风机将外界空气通过进气管吸入中转箱中,接着吸入燃烧箱中,燃烧箱多余的热气通过排气管和连通管排入回收筒中,与进气管进行加热,进而对进入的空气进行加热,热气与转板接触,使得转板旋转,进使得转筒旋转,进而使得第一扇叶旋转,进而使得回收筒中的气体混合均匀,对热量进行高效的回收。

2、该可在线更换蓄热体的蓄热式燃烧系统,通过设置滤网、转杆、第二扇叶和清理刷,排出的热气通过滤网向外排出,滤网过滤热气,热气与第二扇叶接触,使第二扇叶旋转,进而使得清理刷旋转,将滤网上粘附的灰尘刮下,提高过滤的效率。

该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本实用新型回收排出废气的余热,对吸入的空气进行预热,并对排出的气体进行过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可在线更换蓄热体的蓄热式燃烧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3为图1中b部分的放大图;

图4为图2中c部分的放大图。

图中:1中转箱、2燃烧箱、3第一蓄热体、4第二蓄热体、5连接管、6进气管、7吸风机、8排气管、9回收机构、91回收筒、92连通管、93出气管、94第一滑槽、95第一滑块、96转筒、97通孔、98转板、99第一扇叶、10排烟机构、101滤网、102转杆、103第二扇叶、104清理刷、11连接机构、111卡槽、112卡孔、113弹簧、114卡块、12滚珠槽、13滚珠、14第二滑槽、15第二滑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4,可在线更换蓄热体的蓄热式燃烧系统,包括中转箱1和安装在中转箱1正上方的燃烧箱2,燃烧箱2的内箱底依次安装有第一蓄热体3和第二蓄热体4,中转箱1的顶部对称固定连通有两根连接管5,且连接管5的上端均贯穿燃烧箱2并向燃烧箱2内延伸,且两根连接管5的上端依次与第一蓄热体3和第二蓄热体4相连通,中转箱1的一侧竖直侧壁上固定连通有进气管6,且进气管6的另一端安装有吸风机7,燃烧箱2靠近进气管6的侧壁上固定连通有排气管8,进气管6和排气管8之间共同安装有回收机构9;

回收机构9包括圆筒状的回收筒91、连通管92、出气管93、两个剖面均为环形的第一滑槽94、两块与第一滑槽94相匹配且剖面均为环形的第一滑块95、转筒96、若干个通孔97、转板98和若干片第一扇叶99,回收筒91固定套接在进气管6的管壁上,连通管92和出气管93固定连通在回收筒91的顶部外筒壁上,且连通管92位于出气管93靠近中转箱1的一侧,连通管92的上端与排气管8相连通,两个第一滑槽94对称开设在回收筒91的相对竖直内筒壁上,进气管6位于第一滑槽94内,第一滑块95滑动连接在第一滑槽94内,两块第一滑块95相向的一端均穿过对应第一滑槽94的槽口并向外延伸,且均与转筒96固定连接,若干片转板98呈环形分布均匀等距的固定连接在位于连通管92正下方转筒96的环形外筒壁上,若干个通孔97以进气管6为中心呈环形分布均匀等距的开设在转筒96的筒壁上,第一扇叶99固定连接在任意相对且位于同一水平直线上两个通孔97之间转筒96的外筒壁上,吸风机7将外界空气通过进气管6吸入中转箱1中,接着吸入燃烧箱2中,燃烧箱2多余的热气通过排气管8和连通管92排入回收筒91中,与进气管6进行加热,进而对进入的空气进行加热,热气与转板98接触,使得转板98旋转,进使得转筒96旋转,进而使得第一扇叶96旋转,进而使得回收筒91中的气体混合均匀,对热量进行高效的回收。

出气管93的上端安装有排烟机构10;

排烟机构10包括滤网101、转杆102、两片第二扇叶103和清理刷104,滤网101通过连接机构11连接在出气管93靠近顶部的内管壁上,转杆102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滤网101的的底部侧壁上,且轴承固定设在滤网101内,两片第二扇叶103对称固定连接在转杆102的下端,清理刷104固定套接在转杆102靠近顶部的杆壁上,且清理刷104与滤网101相抵,排出的热气通过滤网101向外排出,滤网101过滤热气,热气与第二扇叶103接触,使第二扇叶103旋转,进而使得清理刷104旋转,将滤网101上粘附的灰尘刮下,提高过滤的效率。

连接机构11包括数量均为两个的卡槽111、卡孔112、弹簧113和卡块114,两个卡槽111对称开设在滤网101的相背侧壁上,两个卡孔112对称开设在出气管93与卡槽111相对应的管壁上,弹簧113固定连接在卡槽111的槽底,弹簧113的另一端与卡块114固定连接,卡块114远离弹簧113的一端穿过卡槽111的槽口并向卡孔112内延伸,对卡块114施加压力,便可拆卸滤网101。

第一滑块95靠近第一滑槽94槽底的环形侧壁上呈环形分布均匀等距的开设有若干个滚珠槽12,滚珠槽12内滚动连接有滚珠13,滚珠13远离滚珠槽12槽底的一端穿过滚珠槽12的槽口并向外延伸,且与第一滑槽94的槽底滚动连接,使第一滑块95滑动的更快捷。

卡槽111的相对槽壁上对称开设有第二滑槽14,第二滑槽14内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块15,两块第二滑块15相向的一端均穿过对应第二滑槽14的槽口并向外延伸,且均与卡块114固定连接,防止卡块114脱离卡槽111的情况发生。

燃烧箱2靠近连通管92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支撑板,且连通管92与支撑板固定连接,用于支撑连通管92。

连通管92和排气管8的外管壁上均固定套接有保温套,对连通管92和排气管8进行保温处理。

转筒96的内筒壁上固定连接有与第一扇叶99相对应的第三扇叶,减速转筒96内空气的流动。

燃烧箱2、中转箱1和回收筒91上均涂有防锈漆,防止燃烧箱2、中转箱1和回收筒91生锈的情况发生。

本实用新型中,吸风机7将外界空气通过进气管6吸入中转箱1中,接着吸入燃烧箱2中,燃烧箱2多余的热气通过排气管8和连通管92排入回收筒91中,与进气管6进行加热,进而对进入的空气进行加热,热气与转板98接触,使得转板98旋转,进使得转筒96旋转,进而使得第一扇叶96旋转,进而使得回收筒91中的气体混合均匀,对热量进行高效的回收;排出的热气通过滤网101向外排出,滤网101过滤热气,热气与第二扇叶103接触,使第二扇叶103旋转,进而使得清理刷104旋转,将滤网101上粘附的灰尘刮下,提高过滤的效率。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可在线更换蓄热体的蓄热式燃烧系统,包括中转箱(1)和安装在中转箱(1)正上方的燃烧箱(2),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箱(2)的内箱底依次安装有第一蓄热体(3)和第二蓄热体(4),所述中转箱(1)的顶部对称固定连通有两根连接管(5),且连接管(5)的上端均贯穿燃烧箱(2)并向燃烧箱(2)内延伸,且两根连接管(5)的上端依次与第一蓄热体(3)和第二蓄热体(4)相连通,所述中转箱(1)的一侧竖直侧壁上固定连通有进气管(6),且进气管(6)的另一端安装有吸风机(7),所述燃烧箱(2)靠近进气管(6)的侧壁上固定连通有排气管(8),所述进气管(6)和排气管(8)之间共同安装有回收机构(9);

所述回收机构(9)包括圆筒状的回收筒(91)、连通管(92)、出气管(93)、两个剖面均为环形的第一滑槽(94)、两块与第一滑槽(94)相匹配且剖面均为环形的第一滑块(95)、转筒(96)、若干个通孔(97)、转板(98)和若干片第一扇叶(99),所述回收筒(91)固定套接在进气管(6)的管壁上,所述连通管(92)和出气管(93)固定连通在回收筒(91)的顶部外筒壁上,且连通管(92)位于出气管(93)靠近中转箱(1)的一侧,所述连通管(92)的上端与排气管(8)相连通,两个所述第一滑槽(94)对称开设在回收筒(91)的相对竖直内筒壁上,所述进气管(6)位于第一滑槽(94)内,所述第一滑块(95)滑动连接在第一滑槽(94)内,两块所述第一滑块(95)相向的一端均穿过对应第一滑槽(94)的槽口并向外延伸,且均与转筒(96)固定连接,若干片所述转板(98)呈环形分布均匀等距的固定连接在位于连通管(92)正下方转筒(96)的环形外筒壁上,若干个所述通孔(97)以进气管(6)为中心呈环形分布均匀等距的开设在转筒(96)的筒壁上,所述第一扇叶(99)固定连接在任意相对且位于同一水平直线上两个通孔(97)之间转筒(96)的外筒壁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在线更换蓄热体的蓄热式燃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管(93)的上端安装有排烟机构(10);

所述排烟机构(10)包括滤网(101)、转杆(102)、两片第二扇叶(103)和清理刷(104),所述滤网(101)通过连接机构(11)连接在出气管(93)靠近顶部的内管壁上,所述转杆(102)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滤网(101)的底部侧壁上,且轴承固定设在滤网(101)内,两片所述第二扇叶(103)对称固定连接在转杆(102)的下端,所述清理刷(104)固定套接在转杆(102)靠近顶部的杆壁上,且清理刷(104)与滤网(101)相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在线更换蓄热体的蓄热式燃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机构(11)包括数量均为两个的卡槽(111)、卡孔(112)、弹簧(113)和卡块(114),两个所述卡槽(111)对称开设在滤网(101)的相背侧壁上,两个所述卡孔(112)对称开设在出气管(93)与卡槽(111)相对应的管壁上,所述弹簧(113)固定连接在卡槽(111)的槽底,所述弹簧(113)的另一端与卡块(114)固定连接,所述卡块(114)远离弹簧(113)的一端穿过卡槽(111)的槽口并向卡孔(112)内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在线更换蓄热体的蓄热式燃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块(95)靠近第一滑槽(94)槽底的环形侧壁上呈环形分布均匀等距的开设有若干个滚珠槽(12),所述滚珠槽(12)内滚动连接有滚珠(13),所述滚珠(13)远离滚珠槽(12)槽底的一端穿过滚珠槽(12)的槽口并向外延伸,且与第一滑槽(94)的槽底滚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在线更换蓄热体的蓄热式燃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111)的相对槽壁上对称开设有第二滑槽(14),所述第二滑槽(14)内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块(15),两块所述第二滑块(15)相向的一端均穿过对应第二滑槽(14)的槽口并向外延伸,且均与卡块(114)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在线更换蓄热体的蓄热式燃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箱(2)靠近连通管(92)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支撑板,且连通管(92)与支撑板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在线更换蓄热体的蓄热式燃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管(92)和排气管(8)的外管壁上均固定套接有保温套。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在线更换蓄热体的蓄热式燃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筒(96)的内筒壁上固定连接有与第一扇叶(99)相对应的第三扇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在线更换蓄热体的蓄热式燃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箱(2)、中转箱(1)和回收筒(91)上均涂有防锈漆。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蓄热燃烧系统技术领域,且公开了可在线更换蓄热体的蓄热式燃烧系统,包括中转箱和安装在中转箱正上方的燃烧箱,燃烧箱的内箱底依次安装有第一蓄热体和第二蓄热体,中转箱的顶部对称固定连通有两根连接管,且连接管的上端均贯穿燃烧箱并向燃烧箱内延伸,且两根连接管的上端依次与第一蓄热体和第二蓄热体相连通,中转箱的一侧竖直侧壁上固定连通有进气管,且进气管的另一端安装有吸风机,燃烧箱靠近进气管的侧壁上固定连通有排气管,进气管和排气管之间共同安装有回收机构。本实用新型回收排出废气的余热,对吸入的空气进行预热,并对排出的气体进行过滤。

技术研发人员:李萌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马鞍山蓝信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6.27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1082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