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布料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针刺毡。
背景技术:
现有的针刺毡如公告号为cn205929674u的一种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其公开了一种覆膜针刺毡,包括基布层,基布层的两侧设有易清洁层,基布层包括多组经线和多组纬线,多组经线中的任意一组经线包括第一经线、第二经线、第三经线和第四经线,多组纬线中的任意一组纬线包括第一纬线、第二纬线、第三纬线和第四纬线。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随着人们在环保意识上的增强,针刺毡逐渐被应用于工业中的高温烟气过滤,而上述针刺毡在使用过程中虽然具有较高的强度,但应用于烟气过滤的工业中时,过滤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针刺毡,具有过滤效果好的优势。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针刺毡,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过滤层、加强层及第二过滤层,所述第一过滤层包括若干相互垂直的第一经条、第一纬条,相邻的两个第一经条与两个第一纬条之间形成有第一过滤孔,所述第二过滤层包括若干相互垂直的第二经条、第二纬条,相邻的两个第二经条与两个第二纬条之间形成有第二过滤孔,所述第一过滤孔及第二过滤孔相互交错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第一过滤层上的第一过滤孔与第二过滤层上的第二过滤孔相互交错设置,使得通过第一过滤孔内进入到第一过滤层的无法直接进入到第二过滤层内,而是在第一过滤层内停滞一段时间,之后在烟气的扩散下进入到第二过滤孔并通过第二过滤层进行过滤,进而可对烟气进行充分过滤,过滤效果好。
优选的,所述第一经条与所述第一纬条的重合位置穿设至所述第一纬条内,所述第二经条与所述第二纬条的重合位置穿设至所述第二纬条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第一经条、第二经条分别穿设至第一纬条和第二纬条内,使得第一经条与第一纬条、第二经条与第二纬条的连接更加紧密,以进一步提高针刺毡的强度。
优选的,位于相邻两根第一经条之间的第一纬条凸出于所述第一过滤层背对加强层的一侧,位于相邻两根第一纬条之间的第一经条凸出于所述第一过滤层朝向加强层的一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第一过滤层上的第一经条与第二纬条凸出第一过滤层的侧壁,使得针刺毡在受到阳光照射时可快速进行反射,以减少阳光累积而导致针刺毡过热的情况。
优选的,所述第一经条及第一纬条凸出所述第一过滤层的部分呈弧形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以进一步提高第一过滤层的反射效果。
优选的,所述第一过滤孔与第二过滤孔的孔径均朝所述加强层方向逐渐减小。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过滤孔的孔径逐渐减少,可减少过滤物通过时的过滤量,增强第一过滤层的过滤效果,而第二过滤孔的孔径逐渐减少,可增加过滤后物体的通过量,提高过滤效率。
优选的,所述加强层朝向所述第一过滤层及第二过滤层的一侧均分布有若干活性炭颗粒。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活性炭颗粒,以增强针刺毡的过滤效果。
优选的,还包括套设于所述第一过滤层、加强层及第二过滤层外的隔热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针刺毡在使用时,可用于工业的高温烟气过滤而在这个过程中,通常会将针刺毡设置在通过高温烟气的管道上,此时与管道接触的为针刺毡的外侧,通过设置隔热层以减少针刺毡与高温管道的直接接触,进而可减少针刺毡过热而损坏的情况。
优选的,所述第一经条与所述第二经条、所述第一纬条与所述第二纬条均穿设至所述隔热层内,所述隔热层内设有贯穿所述第一经条与所述第二经条、所述第一纬条与所述第二纬条的紧固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隔热层可通过紧固条与经条、纬条进行固定,并使得隔热层与经条、纬条进行可拆式连接。
优选的,所述紧固条的两端凸出于所述隔热层的两端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紧固条的两端,可通过直接拔出紧固条以分开隔热层与经条、纬条。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通过设置相互交错的第一过滤孔及第二过滤孔,以对烟气进行充分过滤,增强过滤效果;
2.第一过滤孔的孔径逐渐减少,可减少过滤物通过时的过滤量,增强第一过滤层的过滤效果,而第二过滤孔的孔径逐渐减少,可增加过滤后物体的通过量,提高过滤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过滤层;11、第一经条;12、第一纬条;13、第一过滤孔;2、第二过滤层;21、第二经条;22、第二纬条;23、第二过滤孔;3、加强层;4、隔热层;41、紧固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针刺毡,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过滤层1、加强层3及第二过滤层2。
第一过滤层1包括若干相互垂直的第一经条11、第一纬条12,相邻的两个第一经条11与两个第一纬条12之间形成有方形的第一过滤孔13,第二过滤层2包括若干相互垂直的第二经条21、第二纬条22,相邻的两个第二经条21与两个第二纬条22之间形成有方形的第二过滤孔23,第一过滤孔13及第二过滤孔23相互交错设置,即第一过滤孔13朝向加强条的一侧正对第二经条21及第二纬条22,第二过滤孔23朝向加强条的一侧正对第一经条11及第一纬条12。
第一经条11与第一纬条12的重合位置穿设至第一纬条12内,第二经条21与第二纬条22的重合位置穿设至第二纬条22内,使得第一经条11与第一纬条12、第二经条21与第二纬条22的连接更加紧密,以进一步提高针刺毡的强度。
位于相邻两根第一经条11之间的第一纬条12凸出于第一过滤层1背对加强层3的一侧,位于相邻两根第一纬条12之间的第一经条11凸出于第一过滤层1朝向加强层3的一侧,且第一经条11凸出第一过滤层1背对加强层3的部分及第一纬条12凸出第一过滤层1朝向加强层3的部分均呈弧形状设置。
第一过滤孔13与第二过滤孔23的孔径均朝加强层3方向逐渐减小,并逐渐形成圆锥状或者圆台状,加强层3朝向第一过滤层1及第二过滤层2的一侧均分布有若干活性炭颗粒,第一过滤孔13的孔径逐渐减少,可减少过滤物通过时的过滤量,并经过活性炭颗粒再次过滤,以增强第一过滤层1的过滤效果,而第二过滤孔23的孔径逐渐减少,可增加过滤后物体的通过量,提高过滤效率。
还包括套设于第一过滤层1、加强层3及第二过滤层2外的隔热层4,本实施例中隔热层4优选为防火布,第一经条11与第二经条21、第一纬条12与第二纬条22均穿设至隔热层4内,隔热层4内竖直设有贯穿第一经条11与第二经条21、第一纬条12与第二纬条22的紧固条41,且紧固条41的两端凸出于隔热层4的两端面。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1.一种针刺毡,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过滤层(1)、加强层(3)及第二过滤层(2),所述第一过滤层(1)包括若干相互垂直的第一经条(11)、第一纬条(12),相邻的两个第一经条(11)与两个第一纬条(12)之间形成有第一过滤孔(13),所述第二过滤层(2)包括若干相互垂直的第二经条(21)、第二纬条(22),相邻的两个第二经条(21)与两个第二纬条(22)之间形成有第二过滤孔(23),所述第一过滤孔(13)及第二过滤孔(23)相互交错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刺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经条(11)与所述第一纬条(12)的重合位置穿设至所述第一纬条(12)内,所述第二经条(21)与所述第二纬条(22)的重合位置穿设至所述第二纬条(22)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针刺毡,其特征在于:位于相邻两根第一经条(11)之间的第一纬条(12)凸出于所述第一过滤层(1)背对加强层(3)的一侧,位于相邻两根第一纬条(12)之间的第一经条(11)凸出于所述第一过滤层(1)朝向加强层(3)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针刺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经条(11)及第一纬条(12)凸出所述第一过滤层(1)的部分呈弧形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刺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滤孔(13)与第二过滤孔(23)的孔径均朝所述加强层(3)方向逐渐减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刺毡,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层(3)朝向所述第一过滤层(1)及第二过滤层(2)的一侧均分布有若干活性炭颗粒。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刺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套设于所述第一过滤层(1)、加强层(3)及第二过滤层(2)外的隔热层(4)。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针刺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经条(11)与所述第二经条(21)、所述第一纬条(12)与所述第二纬条(22)均穿设至所述隔热层(4)内,所述隔热层(4)内设有贯穿所述第一经条(11)与所述第二经条(21)、所述第一纬条(12)与所述第二纬条(22)的紧固条(41)。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针刺毡,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条(41)的两端凸出于所述隔热层(4)的两端面。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