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pc构件生产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立体可扩展双向柔性pc构件生产线。
背景技术:
pc构件是指在工厂中通过标准工业化方式加工生产的混凝土制品;
但是原生产线操作复杂,工人培训时间较长,原产线配备模台56块,只有一层,生产效率低,周期较长,导致pc构件的生产效率较低,原生产线为进口线设备造价昂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原生产线操作复杂,工人培训时间较长,原产线配备模台56块,只有一层,生产效率低,周期较长,导致pc构件的生产效率较低,原生产线为进口线设备造价昂贵缺点,而提出的立体可扩展双向柔性pc构件生产线。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立体可扩展双向柔性pc构件生产线,包括两个生产车间,每个生产车间上均设置有加热区,加热区均包括五个混凝土保温墙,相邻的两个混凝土保温墙之间均设置有加热翅片管,相邻的两个混凝土保温墙之间均固定安装有经隔板,经隔板的顶部开设有多个通孔,混凝土保温墙的上方设有模台,两个生产车间之间设有搅拌站,每个生产车间上均分为两层,分别为一层和二层。
优选的,所述搅拌站上依次连接有1#运输罐轨道、2#运输罐轨道、3#运输罐轨道和4#运输罐轨道。
优选的,所述一层上设置有1#配电房和公厕,二层上设置有2#配电房。
优选的,所述搅拌站包括主机、上料区、储料区和出料口。
优选的,每个生产车间上均设置有两个运输罐,1#运输罐轨道、2#运输罐轨道、3#运输罐轨道和4#运输罐轨道分别与相对应的运输罐相连接。
优选的,位于同一个生产车间内的两个运输罐之间均设置有一个双向升降码垛机和两个布料机,双向升降码垛机的两侧均设置有单向升降码垛机和振捣台。
优选的,所述双向升降码垛机的两侧均设置有轨道,轨道上滑动安装有轨道电瓶车。
优选的,位于同一个加热区的加热翅片管为四排,位于同一个加热区的上的四排加热翅片管上安装有一个进水阀和一个出水阀。
优选的,所述混凝土保温墙为倒u型结构。
优选的,每个生产车间内均设置有两个楼梯。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立体可扩展双向柔性pc构件生产线,通过设置单独的加热区域,即四排加热翅片管上设置有同一个进水阀和出水阀,实现循环加热,可控性强;
通过设置上下两层,使得模台的数量明显增多,提高了pc构件的生产效率;
通过设置双向双出口搅拌站,搅拌站可以向四个运输罐同时供料,生产效率较高。
本实用新型实用性好,生产线操作简单,可以有效的提高生产线中pc构件的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立体可扩展双向柔性pc构件生产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立体可扩展双向柔性pc构件生产线的a-a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立体可扩展双向柔性pc构件生产线的b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立体可扩展双向柔性pc构件生产线的单向码垛机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立体可扩展双向柔性pc构件生产线的搅拌站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混凝土保温墙、2模台、3加热翅片管、4经隔板、5搅拌站、61#运输罐轨道、72#运输罐轨道、83#运输罐轨道、94#运输罐轨道、101#配电房、112#配电房、12公厕、13主机、14上料区、15储料区、16出料口、17单向升降码垛机、18双向升降码垛机、19布料机、20运输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5,立体可扩展双向柔性pc构件生产线,包括两个生产车间,每个生产车间上均设置有加热区,加热区均包括五个混凝土保温墙1,相邻的两个混凝土保温墙1之间均设置有加热翅片管3,相邻的两个混凝土保温墙1之间均固定安装有经隔板4,经隔板4的顶部开设有多个通孔,混凝土保温墙1的上方设有模台2,两个生产车间之间设有搅拌站5,每个生产车间上均分为两层,分别为一层和二层。
本实用新型中,搅拌站5上依次连接有1#运输罐轨道6、2#运输罐轨道7、3#运输罐轨道8和4#运输罐轨道9。
本实用新型中,一层上设置有1#配电房10和公厕12,二层上设置有2#配电房11。
本实用新型中,搅拌站5包括主机13、上料区14、储料区15和出料口16。
本实用新型中,每个生产车间上均设置有两个运输罐20,1#运输罐轨道6、2#运输罐轨道7、3#运输罐轨道8和4#运输罐轨道9分别与相对应的运输罐20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位于同一个生产车间内的两个运输罐20之间均设置有一个双向升降码垛机18和两个布料机19,双向升降码垛机18的两侧均设置有单向升降码垛机17和振捣台。
本实用新型中,双向升降码垛机18的两侧均设置有轨道,轨道上滑动安装有轨道电瓶车。
本实用新型中,位于同一个加热区的加热翅片管3为四排,位于同一个加热区的上的四排加热翅片管3上安装有一个进水阀和一个出水阀。
本实用新型中,混凝土保温墙1为倒u型结构。
本实用新型中,每个生产车间内均设置有两个楼梯。
本实用新型中,本生产线由134个钢模台2组成,生产线设计成二层,其中一层设计有100个模台2,二层设计有34个模台2,在二层平台设置布模、钢筋绑扎、预埋件固定等工作,利用双向升降码垛机18将上层模台2移至下层进行浇筑振捣,送入待养护区域进行加温养护,生产线设计的加热区分为8个区域,加热翅片管3内的水加热后生成水蒸气通过经隔板4上的通孔流出,对模台2进行加热,当某一个区域达到加热条件了,即可进入加热程序进行加热,每个区域的加热是独立的,达到了节能效果,每个加热区域会设置单独的进水阀门和出水阀门,水在单个的加热区域来回流动,搅拌站5是双向双出口设置,通过1#运输罐轨道6、2#运输罐轨道7、3#运输罐轨道8和4#运输罐轨道9分别向两个车间运料,效率较高,单向升降码垛机17和双向升降码垛机18可以上下运料,二层主要是加工pc构件的钢筋骨架的,加工完成后通过双向升降码垛机18运输到一层,8-10个小时的加热构件可通过轨道电瓶车移至外场地待发货区域,利用双向升降码垛机18将起模后的空模板放回上层布模区,从而实现模板上下前后流动,本生产线具备简单可靠便于操作等优点,原生产线存在操作复杂,工人培训时间较长,改进后生产线设备较简便容易操作,工人培训时间较短,工作效率成倍增加,原产线配备模台65块,现生产线可配备模台134个,原生产线为进口线设备造价昂贵,引进后要进行改造,才能达到中国标准的生产条件,创新后生产线设备造价相对低,约为进口生产线的1/3造价,而生产的效率是进口生产线的2倍,能耗是进口生产线的三分之一,完全摆脱当今世界范围内,所有建筑领域现存使用的混凝土预制行业所使用的生产线,将生产线设计成上下二层,二层的工作设备,可保持整体工作,上下二层同时在设备的工艺操作工作上同时工作,并产生上层的工作为下层服务,下层为上层服务,整体连动可成倍提高工作效率,同时通过我们发明特殊的加热装置,有效加热使混凝土预制件凝固时间大大缩短,构件成形观感佳,通过科学合理的设备布局发明了高效、节能、操作人员培训容易设备检修方便快捷,维修成本低的升级换代生产线,并将改变中国在pc构件行业设备制造仿制国外生产线的历史。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1.立体可扩展双向柔性pc构件生产线,包括两个生产车间,其特征在于,每个生产车间上均设置有加热区,加热区均包括五个混凝土保温墙(1),相邻的两个混凝土保温墙(1)之间均设置有加热翅片管(3),相邻的两个混凝土保温墙(1)之间均固定安装有经隔板(4),经隔板(4)的顶部开设有多个通孔,混凝土保温墙(1)的上方设有模台(2),两个生产车间之间设有搅拌站(5),每个生产车间上均分为两层,分别为一层和二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可扩展双向柔性pc构件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站(5)上依次连接有1#运输罐轨道(6)、2#运输罐轨道(7)、3#运输罐轨道(8)和4#运输罐轨道(9)。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可扩展双向柔性pc构件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层上设置有1#配电房(10)和公厕(12),二层上设置有2#配电房(1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可扩展双向柔性pc构件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站(5)包括主机(13)、上料区(14)、储料区(15)和出料口(16)。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可扩展双向柔性pc构件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每个生产车间上均设置有两个运输罐(20),1#运输罐轨道(6)、2#运输罐轨道(7)、3#运输罐轨道(8)和4#运输罐轨道(9)分别与相对应的运输罐(20)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立体可扩展双向柔性pc构件生产线,其特征在于,位于同一个生产车间内的两个运输罐(20)之间均设置有一个双向升降码垛机(18)和两个布料机(19),双向升降码垛机(18)的两侧均设置有单向升降码垛机(17)和振捣台。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立体可扩展双向柔性pc构件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向升降码垛机(18)的两侧均设置有轨道,轨道上滑动安装有轨道电瓶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可扩展双向柔性pc构件生产线,其特征在于,位于同一个加热区的加热翅片管(3)为四排,位于同一个加热区的上的四排加热翅片管(3)上安装有一个进水阀和一个出水阀。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可扩展双向柔性pc构件生产线,所述混凝土保温墙(1)为倒u型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可扩展双向柔性pc构件生产线,每个生产车间内均设置有两个楼梯。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