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灯箱变电站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8  72


本实用新型涉及供配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路灯箱变电站。



背景技术:

路灯箱变电站是按电气接线要求将开关设备、测量仪表、保护电器和辅助设备组装在封闭或半封闭金属柜中或屏幅上,构成低压配电装置,正常运行时可借助手动或自动开关接通或分断电路,故障或不正常运行时借助保护电器切断电路或报警,借测量仪表可显示运行中的各种参数,还可对某些电气参数进行调整,对偏离正常工作状态进行提示或发出信号。

在道路建设过程中,经常需要用到路灯箱变电站,但是市场上大多数路灯箱变电站,在工作过程中,无法做到快速冷却降温,且路灯箱变电站内部的元器件较多,如果不及时散热,可能会导致其内部的元器件损坏,影响使用,降低了使用效率,增大了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路灯箱变电站在使用过程中无法做到快速冷却降温等问题,而提出的路灯箱变电站。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路灯箱变电站,包括箱体和变压设备,所述变压设备位于箱体的内部,所述箱体上方设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远离电机的一端连接有风扇,所述电机的外部套有圆柱筒,所述圆柱筒的上方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远离圆柱筒的一端固定连接有v型盖板,所述箱体的侧壁固定连接有挡水板,所述v型盖板的两端与挡水板固定连接,所述挡水板上固定连接有空心水管,所述箱体的底部设有水箱,所述水箱内设有加压器,所述加压器的输出端连接有u型水管,所述u型水管(901)环绕在变压设备7的外壁,所述水箱上设有第二出水口,所述u型水管远离加压器的一端与第二出水口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空心水管和箱体侧壁均设有进水口,所述进水口与u型水管相通。

优选的,所述u型水管内部侧壁分别设有相互配合的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所述进水口内部设有单向阀。

优选的,所述空心水管远离挡水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出水口。

优选的,所述箱体的内壁可拆卸连接有防护网,所述箱体的侧壁分别设有散热网和双开门,所述双开门上设有双开把手,所述箱体底部设有底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路灯箱变电站,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路灯箱变电站,在下雨状态时,雨水打在v型盖板上,雨水顺着v型盖板流到挡水板处,依靠重力落入空心水管中,经空心水管落到第一挡板上,然后经第一挡板流到第二挡板上,然后从进水口流入u型水管中,经过第二出水口处流入水箱,当水箱中水已满时,雨水将漫过第二挡板,依靠重力下落,从第一出水口处流出,在工作过程中,当需要降温时,打开加压器,将水箱中的水经过加压器加压后送入u型水管中,水流通过u型水管流向第二出水口,然后流入水箱中,以此循环,以此降低变压设备的工作温度,与此同时,启动电机,电机通过转轴带动风扇转动,风扇转动加快箱体内部气流流动,进一步达到散热的目的。

2、该路灯箱变电站,进水口内部设有单向阀,在加压器加压后,可有效防止水流从u型水管回流到空心水管中。

该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本实用新型解决了路灯箱变电站在工作过程中过热的问题,采用风冷加水冷的设计,大大提高了散热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路灯箱变电站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路灯箱变电站图1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路灯箱变电站的后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路灯箱变电站的主视图。

图中:1、箱体;101、防护网;102、单向阀;103、散热网;104、双开门;105、双开把手;106、进水口;2、圆柱筒;201、支撑板;3、电机;301、转轴;302、风扇;4、v型盖板;5、挡水板;6、空心水管;601、第一挡板;602、第二挡板;603、第一出水口;7、变压设备;8、水箱;9、加压器;901、u型水管;902、第二出水口;10、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参照图1-4,路灯箱变电站,包括箱体1和变压设备7,变压设备7位于箱体1的内部,箱体1上方设有电机3,电机3的输出端连接有转轴301,转轴301远离电机3的一端连接有风扇302,电机3的外部套有圆柱筒2,圆柱筒2的上方固定连接有支撑板201,支撑板201远离圆柱筒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v型盖板4,箱体1的侧壁固定连接有挡水板5,v型盖板4的两端与挡水板5固定连接,挡水板5上固定连接有空心水管6,箱体1的底部设有水箱8,水箱8内设有加压器9,加压器9的输出端连接有u型水管901,u型水管901环绕在变压设备7的外壁,水箱8上设有第二出水口902,u型水管901远离加压器9的一端与第二出水口902固定连接。

空心水管6和箱体1侧壁均设有进水口106,进水口106与u型水管901相通。

u型水管901内部侧壁分别设有相互配合的第一挡板601和第二挡板602,进水口106内部设有单向阀102。

空心水管6远离挡水板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出水口603。

箱体1的内壁可拆卸连接有防护网101,箱体1的侧壁分别设有散热网103和双开门104,双开门104上设有双开把手105,箱体1底部设有底座10。

本实用新型中,在下雨状态时,雨水打在v型盖板4上,雨水顺着v型盖板4流到挡水板5处,依靠重力落入空心水管6中,经空心水管6落到第一挡板601上,然后经第一挡板601流到第二挡板602上,然后从进水口106流入u型水管901中,经过第二出水口902处流入水箱8,当水箱8中水已满时,雨水将漫过第二挡板602,依靠重力下落,从第一出水口603处流出,在工作过程中,当需要降温时,打开加压器9,将水箱8中的水经过加压器9加压后送入u型水管901中,水流通过u型水管901流向第二出水口902,然后流入水箱8中,以此循环,以此降低变压设备7的工作温度,与此同时,启动电机3,电机3通过转轴301带动风扇302转动,风扇302转动加快箱体1内部气流流动,进一步达到散热的目的。

进水口106内部设有单向阀102,在加压器9加压后,可有效防止水流从u型水管901回流到空心水管6中。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路灯箱变电站,包括箱体(1)和变压设备(7),所述变压设备(7)位于箱体(1)的内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上方设有电机(3),所述电机(3)的输出端连接有转轴(301),所述转轴(301)远离电机(3)的一端连接有风扇(302),所述电机(3)的外部套有圆柱筒(2),所述圆柱筒(2)的上方固定连接有支撑板(201),所述支撑板(201)远离圆柱筒(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v型盖板(4),所述箱体(1)的侧壁固定连接有挡水板(5),所述v型盖板(4)的两端与挡水板(5)固定连接,所述挡水板(5)上固定连接有空心水管(6),所述箱体(1)的底部设有水箱(8),所述水箱(8)内设有加压器(9),所述加压器(9)的输出端连接有u型水管(901),所述u型水管(901)环绕在变压设备(7)的外壁,所述水箱(8)上设有第二出水口(902),所述u型水管(901)远离加压器(9)的一端与第二出水口(902)固定连接。

2.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路灯箱变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水管(6)和箱体(1)侧壁均设有进水口(106),所述进水口(106)与u型水管(901)相通。

3.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路灯箱变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水管(901)内部侧壁分别设有相互配合的第一挡板(601)和第二挡板(602),所述进水口(106)内设有单向阀(102)。

4.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路灯箱变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水管(6)远离挡水板(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出水口(603)。

5.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路灯箱变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的内壁可拆卸连接有防护网(101),所述箱体(1)的侧壁分别设有散热网(103)和双开门(104),所述双开门(104)上设有双开把手(105),所述箱体(1)底部设有底座(10)。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路灯箱变电站,属于供配电技术领域,路灯箱变电站,包括箱体和变压设备,所述变压设备位于箱体的内部,所述箱体上方设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远离电机的一端连接有风扇,所述电机的外部套有圆柱筒,所述圆柱筒的上方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远离圆柱筒的一端固定连接有V型盖板,所述箱体的侧壁固定连接有挡水板,所述V型盖板的两端与挡水板固定连接,所述挡水板上固定连接有空心水管,所述箱体的底部设有水箱,所述水箱内设有加压器,所述加压器的输出端连接有U型水管;本实用新型解决了路灯箱变电站在工作过程中过热的问题,采用风冷加水冷的设计,大大提高了散热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张隆贵;刘盛琪;张树栋;栾玉静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德州隆贵电力设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2.23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1076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