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土壤改良剂制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设施农业专用的盐碱土壤改良剂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设施农业,是在环境相对可控条件下,采用工程技术手段,进行动植物高效生产的一种现代农业方式。设施农业涵盖设施种植、设施养殖和设施食用菌等。然而,随着设施作物栽培年限的增加,土壤盐渍化日益严重;盐碱土是在各种自然环境和人为活动的综合作用下,盐类直接参与土壤的形成过程,并以盐(碱)化过程为主导作用而形成的土壤,是盐土和碱土以及各种盐化、碱化土的总称。盐碱土含有大量可溶性盐类,易形成较强的碱性环境,影响作物的生理功能和正常生长,而且破坏土壤团粒结构易导致土壤板结、排水不良等问题。
目前在对土壤调理时,通常使用化学农药进行土壤灭菌、杀虫,具有使用不安全,以及会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和作物产品的品质产生不利影响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设施农业专用的盐碱土壤改良剂制备方法,用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设施农业专用的盐碱土壤改良剂制备方法,包括:
步骤1:使用自动秸秆处理装置对秸秆原料预处理;
步骤2:植物杀菌、杀虫原料制备;
步骤3:将所上述步骤1、步骤2制备的原料以及土壤物理结构改良原料、有机降碱原料进行混合。
优选的,所述秸秆原料预处理包括:秸秆粉碎、秸秆腐熟。
优选的,所述秸秆为棉花秸秆;
所述植物杀菌、杀虫原料包括:大蒜提取物、万寿菊提取物、花椒提取物;
所述土壤物理结构改良原料包括硅藻土,所述有机降碱原料包括腐殖酸。
优选的,所述步骤2还包括植物类土壤改良原料制备,所述植物类土壤改良原料包括侧柏叶粉。
优选的,所述步骤1使用自动秸秆处理装置对秸秆原料预处理。
优选的,所述自动秸秆处理装置包括:
破碎装置、腐熟装置,所述破碎装置出口与腐熟装置入口连接;
添加剂投入装置,与所述腐熟装置连接;
翻堆装置,与所述腐熟装置连接;
检测装置,连接在所述腐熟装置内;
控制器,与电源、所述破碎装置、添加剂投入装置、翻堆装置、检测装置电连接。
优选的,所述破碎装置包括:
底座、第一箱体,所述第一箱体固定连接在底座上端,所述第一箱体顶端开口,所述第一箱体下端一侧设有排料口;
两个第一固定块,分别固定连接在第一箱体内顶部左右两侧;
两个吸风罩,分别连接在两个第一固定块下端;
两个排风管,一端穿过第一箱体及第一固定块与吸风罩连接,另一端连接第一箱体外的吸风电机,所述吸风电机输出端连接有粉尘处理器;
两个第二固定块,分别固定连接在第一箱体内中部左右两侧;
第一破碎齿,所述两个第二固定块相互靠近的一侧均设有第一破碎齿;
两个转动筒体,连接在第一箱体内两个第一固定块之间,所述转动筒体两端分别与第一箱体前后两侧壁转动连接,所述两个转动筒体分别由第一箱体外侧壁连接的两个第一电机驱动;
第二破碎齿,所述两个转动筒体周侧均设有第二破碎齿,与所述第一破碎齿对应;
第一转动杆,位于第一箱体内下部,所述第一转动杆两端分别与第一箱体左右两侧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一箱体左侧外壁或右侧外壁设有驱动所述第一转动杆的第二电机,所述第一转动杆周侧设置第三粉碎齿;
所述腐熟装置包括:第二箱体,固定连接在底座上,且位于第一箱体设置排料口的一侧,所述第二箱体设有与所述排料口连通的第一进料口;
所述第二电机、第一电机、吸风电机分别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优选的,所述翻堆装置包括:第二转动杆,为中空结构,位于所述第二箱体内,所述第二转动杆上端与第二箱体顶端转动连接;
第三电机,安装在所述第二箱体顶端,所述第三电机输出轴竖直朝上设置;
第一齿轮,固定套接在所述第三电机输出轴上;
第二齿轮,固定套接在所述第二转动杆上端;
中空搅拌叶片,连接在所述第二转动杆周侧,所述中空搅拌叶片与所述第二转动杆连通,且所述中空搅拌叶片设置通孔;
所述添加剂投入装置包括:加料壳体,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箱体顶端,所述第二转动杆上端穿过加料壳体上下两端,所述第二转动杆位于所述第一加料壳体部分设置若干进料孔;
料箱,设置在第二箱体上端,且位于加料壳体上方,所述料箱中部设有贯通的通道,所述通道一端通过第一连接管通过三通接头连接有输水装置和曝气装置,所述通道另一端通过第二连接管连接加料壳体;
所述料箱位于通道周侧与料箱内壁之间通过隔板分隔成若干区域,所述若干区域用于加入不同的添加料;每个区域均设有第二进料口,且所述第二进料口设置密封塞,所述每个区域还设置连接组件;
所述连接组件包括:每个区域中管道设置的一个贯通口,所述贯通口用于连通所述通道和所述区域;第三连接管,第一端贯通加料箱从所述贯通口伸入所述通道内,第二端位于加料箱外,所述第三连接管第二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板;电动伸缩杆,平行于所述第三连接管,固定端固定连接在加料箱上,伸缩端与所述连接板远离加料箱的一侧固定连接;弹簧,套接在所述第三连接管上;所述电动伸缩杆驱动连接板带动第三连接管密封或打开所述贯通口;
所述第三电机、电动伸缩杆分别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优选的,所述检测装置包括:
温度传感器,连接在所述第二箱体内;湿度传感器,连接在所述第二箱体内;
透明壳体,连接在第二箱体内顶端,所述透明壳体内设有摄像头;
所述第二箱体内底端设有安装板,是安装板下端设置重力传感器;
所述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摄像头、重力传感器分别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优选的,所述破碎装置通过控制器与主电源连接,所述检测装置通过供电电路与主电源连接;
所述控制器通过控制电路与破碎装置连接,所述控制电路包括:
第十一电容,一端连接控制器输出端以及连接破碎装置第一端,所述第十一电容另一端接地;
第四电阻,一端连接破碎装置第二端,另一端接地;
第三电阻,一端连接破碎装置第一端及控制器输出端;
三极管,基极连接破碎装置第二端,发射极连接第三电阻另一端,集电极连接第一电源;
第三集成芯片,第一端连接第一电源及三极管集电极,第二端接地;
第一电容,一端连接第一电源及三极管集电极,另一端连接第三集成芯片第二端;
第二电容,一端连接第一电源及三极管集电极,另一端连接第三集成芯片第二端;
所述供电电路包括:
第一二极管,正极连接主电源;
第二电阻,一端连接第一二极管负极,另一端接地;
第二电感,第一端连接主电源;
第三电容,一端连接第二电感第二端,另一端接地;
第四电容,一端连接第二电感第二端,另一端接地;
第一集成芯片,电源端连接第二电感第二端;
第五电容,连接第一集成芯片的补偿端,另一端接地;
第六电容,一端连接第一集成芯片的补偿端;
第一电阻,一端连接第六电容另一端,所述第一电阻另一端接地;
第一电感,第一端连接第一集成芯片的输出端;
第二二极管,负极连接第一集成芯片输出端,另一端接地;
第七电容,一端连接第一电感第二端,另一端连接第二二极管正极;
第八电容,一端连接第一电感第二端,另一端连接第二二极管正极;
电压检测模块,一输入端连接第一电感第二端,另一输入端连接第二二极管正极;
第六电阻,一端连接电压检测模块输出端;
运算放大器,正输入端连接第六电阻另一端;
第五电阻,一端连接第二电源,另一端连接运算放大器负输入端;
第九电阻,一端连接运算放大器负输入端,另一端接地;
第二集成芯片,控制端通过第十电容接地,低触发端和高触发端连接,复位端连接工作电压输入端,所述工作电压输入端连接运算放大器输出端;
第八电阻,第一端连接第二集成芯片的低触发端和高触发端的连接端点;
第九电容,一端连接第八电阻第一端,另一端连接第二集成芯片的接地端;
第七电阻,第一端连接运算放大器输出端及第二集成芯片的复位端和工作电压输入端;
报警器,一端连接第七电阻第二端及第二集成芯片输出端,所述报警器另一端连接第三电源。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流程图。
图2盐碱土壤改良剂对番茄产量的影响栽培对比试验图(左侧:经盐碱土壤改良剂处理;右侧:未经处理)
图3为自动秸秆处理装置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添加剂投入装置的局部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电路图。
图中:1、破碎装置;11、第一箱体;111、排料口;12、底座;13、第一固定块;14、吸风罩;15、排风管;16、第二固定块;17、第一破碎齿;18、转动筒体;181、第二破碎齿;19、第一转动杆;110、第二电机;2、腐熟装置;21、第二箱体;3、添加剂投入装置;31、加料壳体;32、料箱;33、通道;34、连接组件;341、第三连接管;342、贯通口;343、电动伸缩杆;344、弹簧;35、隔板;36、区域;37、第二连接管;38、连接板;4、翻堆装置;41、第二转动杆;411、进料孔;42、第三电机;43、第一齿轮;44、第二齿轮;45、中空搅拌叶片;451、通孔;r1、第一电阻;r2、第二电阻;r3、第三电阻;r4、第四电阻;r5、第五电阻;r6、第六电阻;r7、第七电阻;r8、第八电阻;r9、第九电阻;c1、第一电容;c2、第二电容;c3、第三电容;c4、第四电容;c5、第五电容;c6、第六电容;c7、第七电容;c8、第八电容;c9、第九电容;c10、第十电容;c11、第十一电容;u1、运算放大器;u2、电压检测模块;q1、三极管;v1、第一电源;v2、第二电源;v3、第三电源;d1、第一二极管;d2、第二二极管;l1、第一电感;l2、第二电感。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另外,在本发明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以及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设施农业专用的盐碱土壤改良剂制备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
步骤1:对秸秆原料预处理;
步骤2:植物杀菌、杀虫原料制备;
步骤3:将所上述步骤1、步骤2制备的原料以及土壤物理结构改良原料、有机降碱原料进行混合。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为:本发明使用秸秆作为原料,其来源广泛且可再生,且可补充土壤有机成分的欠缺;
本发明使用植物杀菌、杀虫原料制作土壤改良剂,可有效解决设施农业盐碱地中作物重茬和连作障碍引起的土传病虫害问题,且避免使用化学农药和抗菌素对土壤灭菌、杀虫,具有使用安全,不会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和作物产品的品质产生不利影响的优点(与使用化学农药相比);本发明配方中同时添加了土壤物理结构改良原料以疏松土质,改良盐碱土壤物理结构;加入有机降碱原料,可减少土壤表层的盐分累积,降低土壤的碱性;
本发明原料不包含天然高分子和微生物制剂,因此克服了现有天然高分子和微生物制剂型盐碱土壤改良剂成本高(0.8-2.0万元/吨)、生产工艺复杂、活体产品不稳定、保持时间短、操作困难等缺点,本发明土壤改良剂具有成本低廉(800元/吨)、使用方便(直接将其施入土壤中即可)、稳定长效的特点,有利于大面积推广应用。
优选的,所述秸秆原料预处理包括:秸秆粉碎、秸秆腐熟;所述秸秆为棉花秸秆;所述植物杀菌、杀虫原料包括:大蒜提取物、万寿菊提取物、花椒提取物;所述土壤物理结构改良原料包括硅藻土,所述有机降碱原料包括腐殖酸。所述步骤2还包括植物类土壤改良原料制备,所述植物类土壤改良原料包括侧柏叶粉。所述土壤改良剂,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的:
棉花秸秆900-1050;大蒜提取物0.95-1.10;
万寿菊提取物26-32;花椒提取物0.95-1.05;
侧柏叶粉3.0-3.5;硅藻土220-260;
腐殖酸290-320。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上述土壤改良剂以棉花秸秆为主要原料,其来源广泛,可就地取材,且为可再生资源,棉花秸秆具有良好的离子吸附性、缓冲性和交换性,可以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通透性,减少土壤板结,补充土壤由于重茬和连作造成的有机成分的欠缺;本发明土壤改良剂利用天然植物杀菌素和杀虫剂(大蒜、万寿菊、花椒的提取物)替代化学农药进行土壤消毒灭菌,可有效解决作物重茬和连作障碍引起的土传病虫害问题;本发明配方中同时填加了硅藻土以疏松土质,改良盐碱土壤结构;加入腐殖酸,可减少土壤表层的盐分累积,降低土壤的碱性;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将一定比例的侧柏叶粉加入到产品配方中,可进一步改善其土壤改良效果,提高作物产量。本发明土壤改良剂中有机成分含量达到100%,系一种清洁环保的有机农业土壤改良剂。
大蒜,既是一种日常食品,又是一种重要的中药材,其中含有硫化亚磺酸酯、大蒜素、蒜氨酸、槲皮素、含硫挥发物等许多功效成分及多种酶类,具有抗菌、抗病毒、抗寄生虫等作用。
万寿菊(tageteserecta),又名臭芙蓉、万寿灯,是菊科万寿菊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全草含噻吩类、精油、色素、黄酮及甙类成分,万寿菊花和根中所含的a-三联噻吩成分具有杀虫活性,目前万寿菊已大面积人工栽培。
花椒(zanthoxylumbungeanummaxim.),别名蜀椒、川椒、秦椒或山椒,是芸香科花椒属植物,其果实具有散寒除湿、解郁结、消宿食、通三焦、温脾胃、补右肾命门、杀蛔虫、止吐泻之功效。研究表明:花椒果皮中含有柠檬烯、桉叶素、月桂烯、紫苏烯、香桧烯、芳樟醇等多种挥发油以及香草木宁碱、茵芋碱、单叶芸香品碱、脱肠草素等多类活性成分,具有驱虫、杀虫、抑菌等作用,花椒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和栽培。
硅藻土是由单细胞水生植物硅藻的遗骸沉积所形成的复合物,其主要成分是sio2。硅藻土具有多孔性、容重轻、吸附性能强、中性无毒、细度均匀、混合均匀性好、化学稳定性等独特性能,施用到土壤中能起到保湿、疏松土质、改善土壤性能的作用;同时硅藻土分解后可转化为高效肥料,促使农作物生长;另外硅藻土还具有较强的杀虫效果,可以减少30-60%的化肥和杀虫剂使用量。
腐殖酸是动植物残体经过复杂的微生物分解和转化过程生成和积累起来的一类有机物质,其中含有多种活性基团,如醌基、酚基、羧基等,具有改良土壤、增加养分、刺激作物生长、解毒、防治病虫害、提高杀菌剂杀虫剂活性等功能。
侧柏叶,是柏科植物侧柏的干燥枝梢和叶,含有挥发油、鞣质、黄酮类化合物等成分,具有凉血止血、化痰止咳、生发乌发之功效,传统医学中常用于治疗吐血、衄血、咯血、便血、崩漏下血、肺热咳嗽、血热脱发、须发早白等症。在研究中我们发现,将一定比例的侧柏叶粉加入到盐碱土壤改良剂配方中可以进一步改善复合土壤改良剂的土壤改良效果,且可以明显提高作物产量。
具体实施方式可参见下述实施例1-3、对比例1-2以及影响实验。
实施例1
所述土壤改良剂,是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的:
棉花秸秆1000;大蒜提取物1.0;
万寿菊提取物30;花椒提取物1.0;
侧柏叶粉3.3;硅藻土250;
腐殖酸300。
制备方法如下:
(1)棉花秸秆预处理:将棉花秸秆粉碎成直径为0.1-0.3cm颗粒,向其中加入2.0倍量的水,同时掺入相当于棉花秸秆总重量0.2%的秸秆腐熟剂,所述秸秆腐熟剂由发酵剂﹕红糖﹕水=1﹕1﹕20比例配制而成,使用前活化12小时,将上述棉花秸秆颗粒、水和秸秆腐熟剂充分拌匀得到秸秆预混物,控制该秸秆预混物的含水量为60-65%;将上述秸秆预混物堆垛起来,用塑料薄膜密封,每7天翻堆一次,在最后一次翻堆前向秸秆预混物中加入相当于其总重量0.15%的食醋并充分混匀,每次翻堆都要均匀彻底,翻堆时注意观察堆内温度、湿度、颜色、气味的变化,并保证整个腐熟处理过程中堆内温度不超过70℃,直至棉花秸秆颗粒变黑、变糟、纤维被彻底软化降解,即得到棉花秸秆腐熟物;
(2)大蒜提取物的制备:将大蒜洗净后放置于恒温烘箱中40℃干燥,粉碎后过40目筛,向大蒜粉末中加入60倍量(重量,本申请中倍均可为重量)40%乙醇,浸泡1小时后回流提取1小时,过滤药液,并以所得滤液为溶剂,配制浓度为1.0%的冰醋酸溶液,静置12小时,然后将该溶液减压浓缩至小体积后喷雾干燥,得到大蒜提取物;
(3)万寿菊提取物的制备:将万寿菊根洗净、阴干后放置于恒温烘箱中50℃干燥至药材发脆,磨碎后过100μm筛,向所得粉末中加入4倍量95%乙醇,浸泡48小时后回流提取2小时,过滤药液,重复提取3次,合并滤液后减压浓缩至浓稠状,得到提取物浸膏;所述提取物浸膏用2倍的甲醇﹕水=1﹕8混合液溶解(即甲醇﹕水=1﹕8混合液的量为提取物浸膏的2倍,倍可为重量),密封保存于4℃冰箱中,得到万寿菊提取物。
(4)花椒提取物的制备:将花椒药材洗净、阴干后放置于恒温烘箱中40-45℃干燥至药材发脆,磨碎后过60目筛,按料液比花椒粉末体积﹕95%乙醇体积=45﹕55的比例加入95%乙醇,浸泡2小时后回流提取1小时,过滤药液,将滤液1000ml于35-40℃条件下减压浓缩至500ml,得到花椒提取物;
(5)侧柏叶粉的制备:将侧柏叶洗净、烘干后粉碎,过120目筛后即得侧柏叶粉;
(6)混合:将上述经过腐熟处理的棉花秸秆和大蒜提取物、万寿菊提取物、花椒提取物、侧柏叶粉与硅藻土、腐殖酸混合,搅拌均匀即得到盐碱土壤改良剂。
实施例2
所述土壤改良剂,是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的:
棉花秸秆900;大蒜提取物0.95;
万寿菊提取物26;花椒提取物0.95;
侧柏叶粉3.0;硅藻土220;
腐殖酸290。
制备方法如下:
(1)棉花秸秆预处理:将棉花秸秆粉碎成直径为0.1-0.3cm颗粒,向其中加入1.8倍量的水,同时掺入相当于棉花秸秆总重量0.3%的秸秆腐熟剂,所述秸秆腐熟剂由发酵剂﹕红糖﹕水=1﹕1﹕20比例配制而成,使用前活化8小时,将上述棉花秸秆颗粒、水和秸秆腐熟剂充分拌匀得到秸秆预混物,控制该秸秆预混物的含水量为60-65%;将上述秸秆预混物堆垛起来,用塑料薄膜密封,每7天翻堆一次,在最后一次翻堆前向秸秆预混物中加入相当于其总重量0.1%的食醋并充分混匀,每次翻堆都要均匀彻底,翻堆时注意观察堆内温度、湿度、颜色、气味的变化,并保证整个腐熟处理过程中堆内温度不超过70℃,直至棉花秸秆颗粒变黑、变糟、纤维被彻底软化降解,即得到棉花秸秆腐熟物;
(2)—(6)步同实施例1。
实施例3
所述土壤改良剂,是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的:
棉花秸秆1050;大蒜提取物1.10;
万寿菊提取物32;花椒提取物1.05;
侧柏叶粉3.5;硅藻土260;
腐殖酸320。
制备方法如下:
(1)棉花秸秆预处理:将棉花秸秆粉碎成直径为0.1-0.3cm颗粒,向其中加入2.0倍量的水,同时掺入相当于棉花秸秆总重量0.1%的秸秆腐熟剂,所述秸秆腐熟剂由发酵剂﹕红糖﹕水=1﹕1﹕20比例配制而成,使用前活化24小时,将上述棉花秸秆颗粒、水和秸秆腐熟剂充分拌匀得到秸秆预混物,控制该秸秆预混物的含水量为60-65%;将上述秸秆预混物堆垛起来,用塑料薄膜密封,每10天翻堆一次,在最后一次翻堆前向秸秆预混物中加入相当于其总重量0.12%的食醋并充分混匀,每次翻堆都要均匀彻底,翻堆时注意观察堆内温度、湿度、颜色、气味的变化,并保证整个腐熟处理过程中堆内温度不超过70℃,直至棉花秸秆颗粒变黑、变糟、纤维被彻底软化降解,即得到棉花秸秆腐熟物;
(2)—(6)步同实施例1。
对比例1
所述土壤改良剂,是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的:
棉花秸秆1000;大蒜提取物1.0;
万寿菊提取物30;花椒提取物1.0;
侧柏叶粉3.3;硅藻土250;
腐殖酸300。
制备方法如下:
(1)棉花秸秆预处理:将棉花秸秆粉碎成直径为0.1-0.3cm颗粒,向其中加入2.0倍量的水,同时掺入相当于棉花秸秆总重量0.2%的秸秆腐熟剂,所述秸秆腐熟剂由发酵剂﹕红糖﹕水=1﹕1﹕20比例配制而成,使用前活化12小时,将上述棉花秸秆颗粒、水和秸秆腐熟剂充分拌匀得到秸秆预混物,控制该秸秆预混物的含水量为60-65%;将上述秸秆预混物堆垛起来,用塑料薄膜密封,每7天翻堆一次,每次翻堆都要均匀彻底,翻堆时注意观察堆内温度、湿度、颜色、气味的变化,并保证整个腐熟处理过程中堆内温度不超过70℃,直至棉花秸秆颗粒变黑、变糟、纤维被彻底软化降解,即得到棉花秸秆腐熟物;
(2)—(6)步同实施例1。
对比例2
所述土壤改良剂,是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的:
棉花秸秆1000;大蒜提取物1.0;
万寿菊提取物30;花椒提取物1.0;
硅藻土250;腐殖酸300。
制备方法如下:
(1)棉花秸秆预处理:将棉花秸秆粉碎成直径为0.1-0.3cm颗粒,向其中加入2.0倍量的水,同时掺入相当于棉花秸秆总重量0.2%的秸秆腐熟剂,所述秸秆腐熟剂由发酵剂﹕红糖﹕水=1﹕1﹕20比例配制而成,使用前活化12小时,将上述棉花秸秆颗粒、水和秸秆腐熟剂充分拌匀得到秸秆预混物,控制该秸秆预混物的含水量为60-65%;将上述秸秆预混物堆垛起来,用塑料薄膜密封,每7天翻堆一次,在最后一次翻堆前向秸秆预混物中加入相当于其总重量0.15%的食醋并充分混匀,每次翻堆都要均匀彻底,翻堆时注意观察堆内温度、湿度、颜色、气味的变化,并保证整个腐熟处理过程中堆内温度不超过70℃,直至棉花秸秆颗粒变黑、变糟、纤维被彻底软化降解,即得到棉花秸秆腐熟物;
(2)大蒜提取物的制备:将大蒜洗净后放置于恒温烘箱中40℃干燥,粉碎后过40目筛,向大蒜粉末中加入60倍量40%乙醇,浸泡1小时后回流提取1小时,过滤药液,并以所得滤液为溶剂,配制浓度为1.0%的冰醋酸溶液,静置12小时,然后将该溶液减压浓缩至小体积后喷雾干燥,得到大蒜提取物;
(3)万寿菊提取物的制备:将万寿菊根洗净、阴干后放置于恒温烘箱中50℃干燥至药材发脆,磨碎后过100μm筛,向所得粉末中加入4倍量95%乙醇,浸泡48小时后回流提取2小时,过滤药液,重复提取3次,合并滤液后减压浓缩至浓稠状,得到提取物浸膏;所述提取物浸膏用2倍量甲醇﹕水=1﹕8混合液溶解,密封保存于4℃冰箱中,得到万寿菊提取物;
(4)花椒提取物的制备:将花椒药材洗净、阴干后放置于恒温烘箱中40-45℃干燥至药材发脆,磨碎后过60目筛,按料液比花椒粉末体积﹕95%乙醇体积=45﹕55的比例加入95%乙醇,浸泡2小时后回流提取1小时,过滤药液,将滤液1000ml于35-40℃条件下减压浓缩至500ml,得到花椒提取物;
(5)混合:将上述经过腐熟处理的棉花秸秆和大蒜提取物、万寿菊提取物、花椒提取物与硅藻土、腐殖酸混合,搅拌均匀即得到盐碱土壤改良剂。
盐碱土壤改良剂对樱桃番茄产量的影响试验
2012年在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兰考县试验基地日光温室(2.5亩棚)对不同盐碱土壤改良剂进行栽培比较试验(参见附图1)。
试验材料及分组:
试验对象:樱桃番茄(品种:樱红1号);
试验分组:实施例1组(本发明盐碱土壤改良剂);
对比例1组(改变制备方法获得的盐碱土壤改良剂);
对比例2组(改变配方获得的盐碱土壤改良剂);
对照组1(金田盐碱土壤改良剂:山东金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对照组2(超级嗜盐微生物菌群盐碱改良剂:山东中农高科植物营养研究中心)。
试验方法
试验设计:试验分6个处理区,a:本发明盐碱土壤改良剂(实施例1)处理;b:改变制备方法获得的盐碱土壤改良剂(对比例1)处理;c:改变配方获得的盐碱土壤改良剂(对比例2)处理;d:金田盐碱土壤改良剂处理;e:超级嗜盐微生物菌群盐碱改良剂处理;f:未处理(空白对照组)。重复3次,随机排列,每个试验小区0.1亩,田间栽培管理同日光温室常规管理。其中,本发明盐碱土壤改良剂的用量均为50kg/亩。
试验过程:樱桃番茄于2012年2月5日播种育苗,2012年4月5日定植,苗龄为60天,株行距为50cm×60cm,密度约2200株/亩。采用日光温室高垄双行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每个试验小区定植220株,定植后做好田间记录,最后测产汇总统计分析,2012年7月20日采收结束。
测试指标:根结线虫发病率、平均亩产量、增产幅度。
试验结果
试验结果如下表1所示。
表1不同盐碱土壤改良剂栽培试验结果
结果表明:与各对照组相比,使用本发明盐碱土壤改良剂的栽培组各项栽培指标表现更为出色,根结线虫发病率比空白对照组降低了96.09%,樱桃番茄亩产量比空白对照组增加了40.50%。
在一个实施例中,使用自动秸秆处理装置对秸秆原料预处理。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使用自动秸秆处理装置对秸秆原料预处理,如腐熟,与人工操作相比,具有生产效率高的优点。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自动秸秆处理装置包括:
所述自动秸秆处理装置包括:
破碎装置1、腐熟装置2,所述破碎装置1出口与腐熟装置2入口连接;
添加剂投入装置3,与所述腐熟装置2连接;
翻堆装置4,与所述腐熟装置2连接;
检测装置,连接在所述腐熟装置2内;
控制器,与主电源、所述破碎装置1、添加剂投入装置3、翻堆装置4、检测装置电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为:上述结构中首先通过控制器控制破碎装置对秸秆原料自动粉碎,然后自动进入腐熟装置,腐熟装置中通过控制器控制翻堆装置实现自动翻堆,通过检测装置检测腐熟装置中秸秆的控制参数(如温度、湿度、颜色)以及根据检测的结构自动调节,便于精准控制,保证腐熟效果;通过控制器控制添加剂投入装置自动投入,可实现在腐熟过程中根据需要在不同时间投入不同的添加剂,投入方便,且控制精确。
上述技术方案与人工操作相比,具有生产效率高的优点,且控制更精准,保证秸秆质量。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破碎装置1包括:
底座12、第一箱体11,所述第一箱体11固定连接在底座12上端,所述第一箱体11顶端开口,所述第一箱体11下端一侧设有排料口111;
两个第一固定块13,分别固定连接在第一箱体11内顶部左右两侧;
两个吸风罩14,分别连接在两个第一固定块13下端;
两个排风管15,一端穿过第一箱体11及第一固定块与吸风罩14连接,另一端连接第一箱体11外的吸风电机,所述吸风电机输出端连接有粉尘处理器;
两个第二固定块16,分别固定连接在第一箱体11内中部左右两侧;
第一破碎齿17,所述两个第二固定块16相互靠近的一侧均设有第一破碎齿17;
两个转动筒体18,连接在第一箱体11内两个第一固定块13之间,所述转动筒体18两端分别与第一箱体11前后两侧壁转动连接,所述两个转动筒体18分别由第一箱体11外侧壁连接的两个第一电机驱动;
第二破碎齿181,所述两个转动筒体18周侧均设有第二破碎齿181,与所述第一破碎齿17对应;
第一转动杆19,位于第一箱体11内下部,所述第一转动杆19两端分别与第一箱体11左右两侧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一箱体11左侧外壁或右侧外壁设有驱动所述第一转动杆19的第二电机110,所述第一转动杆周侧设置第三粉碎齿;
所述腐熟装置2包括:第二箱体21,固定连接在底座12上,且位于第一箱体11设置排料口111的一侧,所述第二箱体21设有与所述排料口111连通的第一进料口。优选的,所述第二箱体可设置包括恒温箱体和恒温箱体上端的箱盖,恒温箱体包括外箱体和内箱体,内外箱体之间设置加热液体,加热液体内设置加热元件,通过控制器控制加热温度。
所述第二电机、第一电机、吸风电机分别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为:经过预处理的秸秆(如清洗处理)从所述第一箱体进入,通过两个固定块之间部分进入至第二固定块,其中通过中间部分两个第一粉碎齿相互配合进行粉碎、以及通过左侧的第一粉碎齿与第二粉碎齿配合粉碎、以及通过右侧的第一粉碎齿与第二粉碎齿粉碎,上述三组配合粉碎,上述三组粉碎作为第一次粉碎,能够实现快速粉碎,且从左至右的三组粉碎,实现从左至右的秸秆均能粉碎,具有粉碎效果较好的优点;第一次粉碎后落入第一转动杆,通过控制器控制第二电机转动带动第一转动杆上的第三粉碎齿进行二次粉碎,通过上述一次粉碎及二次粉碎实现充分粉碎,具有粉碎效果好的优点,避免秸秆粉碎不充分,长度较长影响后续腐熟效率及效果。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4,所述翻堆装置4包括:第二转动杆41,为中空结构,位于所述第二箱体21内,所述第二转动杆41上端与第二箱体21顶端转动连接;
第三电机42,安装在所述第二箱体21顶端,所述第三电机42输出轴竖直朝上设置;
第一齿轮43,固定套接在所述第三电机42输出轴上;
第二齿轮44,固定套接在所述第二转动杆41上端;
中空搅拌叶片45,连接在所述第二转动杆周侧,所述中空搅拌叶片与所述第二转动杆连通,且所述中空搅拌叶片设置通孔451;
所述添加剂投入装置3包括:加料壳体31,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箱体21顶端,所述第二转动杆41上端穿过加料壳体31上下两端,所述第二转动杆41位于所述第一加料壳体31部分设置若干进料孔411;
料箱32,设置在第二箱体21上端,且位于加料壳体31上方,所述料箱32中部设有贯通的通道,所述通道一端通过第一连接管通过三通接头连接有输水装置和曝气装置,所述通道另一端通过第二连接管37连接加料壳体31;上述输水装置用于连接水源输水至第二箱体,曝气装置用于通气至第二箱体,输水或者输气可根据需要选择(如三通接头一端连接第一连接管,另两端分别连接输水装置和输气装置的输出口,上述另两端均连接有电磁阀,电磁阀与控制器连接,通过控制器控制输水或输气)
所述料箱32位于通道周侧与料箱32内壁之间通过隔板35分隔成若干区域36,所述若干区域36用于加入不同的添加料;每个区域36均设有第二进料口,且所述第二进料口设置密封塞,所述每个区域36还设置连接组件34;
所述连接组件34包括:每个区域36中管道设置的一个贯通口342,所述贯通口342用于连通所述通道和所述区域36;第三连接管341,第一端贯通加料箱32从所述贯通口342伸入所述通道内,第二端位于加料箱32外,所述第三连接管341第二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板;电动伸缩杆343,平行于所述第三连接管341,固定端固定连接在加料箱32上,伸缩端与所述连接板远离加料箱32的一侧固定连接;弹簧344,套接在所述第三连接管341上;所述电动伸缩杆343驱动连接板带动第三连接管341密封或打开所述贯通口342;
所述第三电机、电动伸缩杆分别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为:当需要翻堆时(如控制器设置经过预设时长翻堆,或者温度达到预设温度翻堆),控制器控制第三电机转动,到的第二转动杆转动,第二转动杆上的中空搅拌叶片对秸秆进行搅拌翻堆,用于提高翻堆效率,从而提高腐熟效率;
腐熟装置中,上述输水装置用于连接水源输水至第二箱体,曝气装置用于通气至第二箱体,水及气均通过管道以及第二连接管进入加料壳体内,通过第二转动杆及中空搅拌叶片进入料箱内,实现进料的同时搅拌,且通过多个中空搅拌叶片在不同区域出料,便于均匀混合,从而保证腐熟效果,且能够提高混合速率,从而提高本发明腐熟效率。上述不同区域用于储存不同的其他腐熟添加剂(如固氮剂、酶等),上述技术方案将不同添加剂可集成在同一个料箱,而不需要设置多个添加料箱,从而也不需要多个输料管道,简化了结构(尤其是当某些添加剂需求量较少时,通过独立的料箱和管道不方便输料且复杂了整个腐熟装置的结构);当需要添加某种添加剂时,控制器控制对应区域的电动伸缩杆伸长,通过连接板带动第三连接管远离料箱,使得第三连接管原料料箱的一端离开对应的贯通口,而使得该添加剂进入管道,通过管道第二连接管以及中空连接杆进入第二箱体。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检测装置包括:
温度传感器,连接在所述第二箱体21内;湿度传感器,连接在所述第二箱体21内;
透明壳体,连接在第二箱体21内顶端,所述透明壳体内设有摄像头;
所述第二箱体内底端设有安装板,是安装板下端设置重力传感器;
所述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摄像头、重力传感器分别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优选的,所述控制器还与监控终端通讯连接,便于远程监控、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为: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秸秆温度值并将其传输给控制器,重力传感器用于检测秸秆重量并将其传输给控制器,湿度传感器用于检测秸秆使得并将其传输给控制器,摄像头用于采集秸秆图像信息以获得秸秆颜色信息,控制器根据采集的温度、湿度、摄像信息、重量信息实时控制相关部件工作(如控制添加剂输入量及搅拌速度),上述技术方案便于更好的实时掌握第二箱体内秸秆的腐熟情况,有利于保证腐熟质量,且上述智能控制,而不需要人工检测,便于提高腐熟效率。
优选的,所述破碎装置1通过控制器与主电源连接,所述检测装置通过供电电路与主电源连接;
所述控制器通过控制电路与破碎装置1连接,如图5所示,所述控制电路包括:
第十一电容c11,一端连接控制器输出端以及连接破碎装置1第一端,所述第十一电容c11另一端接地;
第四电阻r4,一端连接破碎装置1第二端,另一端接地;
第三电阻r3,一端连接破碎装置1第一端及控制器输出端;
三极管q1,基极连接破碎装置1第二端,发射极连接第三电阻r3另一端,集电极连接第一电源v1;
第三集成芯片,第一端连接第一电源v1及三极管集电极,第二端接地;
第一电容c1,一端连接第一电源v1及三极管q1集电极,另一端连接第三集成芯片第二端;
第二电容c2,一端连接第一电源v1及三极管q1集电极,另一端连接第三集成芯片第二端;
所述供电电路包括:
第一二极管d1,正极连接主电源(正极);
第二电阻r2,一端连接第一二极管d1负极,另一端接地;d1、r2用于显示电源的输入;
第二电感l2,第一端连接主电源;
第三电容c3,一端连接第二电感l2第二端,另一端接地;
第四电容c4,一端连接第二电感l2第二端,另一端接地;
第一集成芯片,电源端连接第二电感l2第二端;第一集成芯片用于调压,如降压,使得电压适合检测装置工作。
第五电容c5,连接第一集成芯片的补偿端,另一端接地;
第六电容c6,一端连接第一集成芯片的补偿端;
第一电阻r1,一端连接第六电容c6另一端,所述第一电阻r1另一端接地;
第一电感l1,第一端连接第一集成芯片的输出端;
第二二极管d2,负极连接第一集成芯片输出端,另一端接地;
第七电容c7,一端连接第一电感l1第二端,另一端连接第二二极管d2正极;
第八电容c8,一端连接第一电感l1第二端,另一端连接第二二极管d2正极;
电压检测模块,一输入端连接第一电感l1第二端,另一输入端连接第二二极管d2正极;
第六电阻r6,一端连接电压检测模块输出端;
运算放大器u1,正输入端连接第六电阻r6另一端;
第五电阻r5,一端连接第二电源v2,另一端连接运算放大器u1负输入端;
第九电阻r9,一端连接运算放大器u1负输入端,另一端接地;
第二集成芯片,控制端通过第十电容c10接地,低触发端和高触发端连接,复位端连接工作电压输入端,所述工作电压输入端连接运算放大器u1输出端;上述第二集成芯片为触发器,可设置为计时触发;
第八电阻r8,第一端连接第二集成芯片的低触发端和高触发端的连接端点;
第九电容c9,一端连接第八电阻r8第一端,另一端连接第二集成芯片的接地端;
第七电阻r7,第一端连接运算放大器u1输出端及第二集成芯片的复位端和工作电压输入端;
报警器,一端连接第七电阻r7第二端及第二集成芯片输出端,所述报警器另一端连接第三电源v3。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为:上述控制电路中,v1用于给控制电路内部供电,主电源给破碎装置供电,当控制器输出异常,输出电流较大时,q1断开,起到保护控制电路的作用,上述保护电路保护了破碎装置的控制电路,从而便于保证破碎装置可靠工作;上述供电电路中,主电源通过c3、c4、l2滤波,通过第一集成芯片、c5、c6稳定调压后输出至检测装置,d2用于保护输出,通过电压检测模块检测检测装置的工作电压,并经c7、c8、l1滤波,通过u1与电压基准比较,所述电压基准由r5、v2、r7可调提供,通过u1比较后,再电压异常时,通过第二集成芯片的作用触发u3进行报警,便于提示电压异常,上述控制电路保证了检测装置可靠工作。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1.一种设施农业专用的盐碱土壤改良剂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1:对秸秆原料预处理;
步骤2:植物杀菌、杀虫原料制备;
步骤3:将所上述步骤1、步骤2制备的原料以及土壤物理结构改良原料、有机降碱原料进行混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设施农业专用的盐碱土壤改良剂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秸秆原料预处理包括:秸秆粉碎、秸秆腐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设施农业专用的盐碱土壤改良剂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秸秆为棉花秸秆;
所述植物杀菌、杀虫原料包括:大蒜提取物、万寿菊提取物、花椒提取物;
所述土壤物理结构改良原料包括硅藻土,所述有机降碱原料包括腐殖酸。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设施农业专用的盐碱土壤改良剂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还包括植物类土壤改良原料制备,所述植物类土壤改良原料包括侧柏叶粉。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设施农业专用的盐碱土壤改良剂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使用自动秸秆处理装置对秸秆原料预处理。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设施农业专用的盐碱土壤改良剂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秸秆处理装置包括:
破碎装置(1)、腐熟装置(2),所述破碎装置(1)出口与腐熟装置(2)入口连接;
添加剂投入装置(3),与所述腐熟装置(2)连接;
翻堆装置(4),与所述腐熟装置(2)连接;
检测装置,连接在所述腐熟装置(2)内;
控制器,与主电源、所述破碎装置(1)、添加剂投入装置(3)、翻堆装置(4)、检测装置电连接。主电源可为通过插头连接外接电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设施农业专用的盐碱土壤改良剂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破碎装置(1)包括:
底座(12)、第一箱体(11),所述第一箱体(11)固定连接在底座(12)上端,所述第一箱体(11)顶端开口,所述第一箱体(11)下端一侧设有排料口(111);
两个第一固定块(13),分别固定连接在第一箱体(11)内顶部左右两侧;
两个吸风罩(14),分别连接在两个第一固定块(13)下端;
两个排风管(15),一端穿过第一箱体(11)及第一固定块与吸风罩(14)连接,另一端连接第一箱体(11)外的吸风电机,所述吸风电机输出端连接有粉尘处理器;
两个第二固定块(16),分别固定连接在第一箱体(11)内中部左右两侧;
第一破碎齿(17),所述两个第二固定块(16)相互靠近的一侧均设有第一破碎齿(17);
两个转动筒体(18),连接在第一箱体(11)内两个第一固定块(13)之间,所述转动筒体(18)两端分别与第一箱体(11)前后两侧壁转动连接,所述两个转动筒体(18)分别由第一箱体(11)外侧壁连接的两个第一电机驱动;
第二破碎齿(181),所述两个转动筒体(18)周侧均设有第二破碎齿(181),与所述第一破碎齿(17)对应;
第一转动杆(19),位于第一箱体(11)内下部,所述第一转动杆(19)两端分别与第一箱体(11)左右两侧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一箱体(11)左侧外壁或右侧外壁设有驱动所述第一转动杆(19)的第二电机(110),所述第一转动杆(19)周侧设置第三粉碎齿;
所述腐熟装置(2)包括:第二箱体(21),固定连接在底座(12)上,且位于第一箱体(11)设置排料口(111)的一侧,所述第二箱体(21)设有与所述排料口(111)连通的第一进料口;
所述第二电机、第一电机、吸风电机分别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设施农业专用的盐碱土壤改良剂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翻堆装置(4)包括:第二转动杆(41),为中空结构,位于所述第二箱体(21)内,所述第二转动杆(41)上端与第二箱体(21)顶端转动连接;
第三电机(42),安装在所述第二箱体(21)顶端,所述第三电机(42)输出轴竖直朝上设置;
第一齿轮(43),固定套接在所述第三电机(42)输出轴上;
第二齿轮(44),固定套接在所述第二转动杆(41)上端;
中空搅拌叶片(45),连接在所述第二转动杆(41)周侧,所述中空搅拌叶片(45)与所述第二转动杆(41)连通,且所述中空搅拌叶片(45)设置通孔(451);
所述添加剂投入装置(3)包括:加料壳体(31),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箱体(21)顶端,所述第二转动杆(41)上端穿过加料壳体(31)上下两端,所述第二转动杆(41)位于所述第一加料壳体(31)部分设置若干进料孔(411);
料箱(32),设置在第二箱体(21)上端,且位于加料壳体(31)上方,所述料箱(32)中部设有贯通的通道(33),所述通道(33)一端通过第一连接管通过三通接头连接有输水装置和曝气装置,所述通道(33)另一端通过第二连接管(37)连接加料壳体(31);
所述料箱(32)位于通道(33)周侧与料箱(32)内壁之间通过隔板(35)分隔成若干区域(36),所述若干区域(36)用于加入不同的添加料;每个区域(36)均设有第二进料口,且所述第二进料口设置密封塞,所述每个区域(36)还设置连接组件(34);
所述连接组件(34)包括:每个区域(36)中管道设置的一个贯通口(342),所述贯通口(342)用于连通所述通道和所述区域(36);第三连接管(341),第一端贯通加料箱(32)从所述贯通口(342)伸入所述通道(33)内,第二端位于加料箱(32)外,所述第三连接管(341)第二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板(38);电动伸缩杆(343),平行于所述第三连接管(341),固定端固定连接在加料箱(32)上,伸缩端与所述连接板(38)远离加料箱(32)的一侧固定连接;弹簧(344),套接在所述第三连接管(341)上;所述电动伸缩杆(343)驱动连接板带动第三连接管(341)密封或打开所述贯通口(342);
所述第三电机、电动伸缩杆分别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设施农业专用的盐碱土壤改良剂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装置包括:
温度传感器,连接在所述第二箱体(21)内;湿度传感器,连接在所述第二箱体(21)内;
透明壳体,连接在第二箱体(21)内顶端,所述透明壳体内设有摄像头;
所述第二箱体(21)内底端设有安装板,是安装板下端设置重力传感器;
所述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摄像头、重力传感器分别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设施农业专用的盐碱土壤改良剂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破碎装置(1)通过控制器与主电源连接,所述检测装置通过供电电路与主电源连接;
所述控制器通过控制电路与破碎装置(1)连接,所述控制电路包括:
第十一电容(c11),一端连接控制器输出端以及连接破碎装置(1)第一端,所述第十一电容(c11)另一端接地;
第四电阻(r4),一端连接破碎装置(1)第二端,另一端接地;
第三电阻(r3),一端连接破碎装置(1)第一端及控制器输出端;
三极管(q1),基极连接破碎装置(1)第二端,发射极连接第三电阻(r3)另一端,集电极连接第一电源(v1);
第三集成芯片,第一端连接第一电源(v1)及三极管集电极,第二端接地;
第一电容(c1),一端连接第一电源(v1)及三极管(q1)集电极,另一端连接第三集成芯片第二端;
第二电容(c2),一端连接第一电源(v1)及三极管(q1)集电极,另一端连接第三集成芯片第二端;
所述供电电路包括:
第一二极管(d1),正极连接主电源;
第二电阻(r2),一端连接第一二极管(d1)负极,另一端接地;
第二电感(l2),第一端连接主电源;
第三电容(c3),一端连接第二电感(l2)第二端,另一端接地;
第四电容(c4),一端连接第二电感(l2)第二端,另一端接地;
第一集成芯片,电源端连接第二电感(l2)第二端;
第五电容(c5),连接第一集成芯片的补偿端,另一端接地;
第六电容(c6),一端连接第一集成芯片的补偿端;
第一电阻(r1),一端连接第六电容(c6)另一端,所述第一电阻(r1)另一端接地;
第一电感(l1),第一端连接第一集成芯片的输出端;
第二二极管(d2),负极连接第一集成芯片输出端,另一端接地;
第七电容(c7),一端连接第一电感(l1)第二端,另一端连接第二二极管(d2)正极;
第八电容(c8),一端连接第一电感(l1)第二端,另一端连接第二二极管(d2)正极;
电压检测模块(u2),一输入端连接第一电感(l1)第二端,另一输入端连接第二二极管(d2)正极;
第六电阻(r6),一端连接电压检测模块(u2)输出端;
运算放大器(u1),正输入端连接第六电阻(r6)另一端;
第五电阻(r5),一端连接第二电源(v2),另一端连接运算放大器(u1)负输入端;
第九电阻(r9),一端连接运算放大器(u1)负输入端,另一端接地;
第二集成芯片,控制端通过第十电容(c10)接地,低触发端和高触发端连接,复位端连接工作电压输入端,所述工作电压输入端连接运算放大器(u1)输出端;
第八电阻(r8),第一端连接第二集成芯片的低触发端和高触发端的连接端点;
第九电容(c9),一端连接第八电阻(r8)第一端,另一端连接第二集成芯片的接地端;
第七电阻(r7),第一端连接运算放大器(u1)输出端及第二集成芯片的复位端和工作电压输入端;
报警器,一端连接第七电阻(r7)第二端及第二集成芯片输出端,所述报警器另一端连接第三电源(v3)。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