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到电力设备配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于更换电缆桥架的支撑设备。
背景技术:
电缆桥架一般都是用镀锌铁板材质制作的,安装在建筑物外露天的桥架。沿海城市或者空气中含有大量的酸性或碱性地方,桥架极易被腐蚀,这样就会造成电缆直接脱落或者铁锈割破电缆造成短路,后果及其危险。为避免前述情况发生,需要在桥架在一定年限之内进行更换。在更换金属桥架时通常是用悬空吊装的方式是实施更换,这样的施工方式在遇到上部施工空间受限,无法进行吊装实施工,便会采用大型机械设施进行托架,若在一些局部施工受限的情况下,大型机械设施无法进入施工现场,只有采用人工托架的方式,及其危险且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情况,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便于更换电缆桥架的支撑设备,解决局部空间受限的情况下更换电缆桥架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更换电缆桥架的支撑设备,包括十字支撑底座、摇臂式千斤顶、u型保护支架、支撑杆及架托,所述的u型保护支架焊接在十字支撑底座上,u型保护支架的u型开口端焊接限位套筒,限位套筒内安装固定防脱滑套筒,固定防脱滑套筒底部焊接在摇臂式千斤顶上,所述的摇臂式千斤顶底部焊接底板且安装在u型保护支架内;所述的架托下表面焊接受力点套筒;所述的架托下表面焊接受力点套筒;所述的支撑杆的底端安装在固定防脱滑套筒内,支撑杆的顶端安装在受力点套筒内。。
进一步地,u型保护支架与底板之间安装垫块。
进一步地,架托为凹型槽钢,并且平面为架托的上表面,凹型开口为架托的下表面。
进一步地,固定防脱滑套筒与支撑杆之间的间隙不超过0.5mm。
进一步地,受力点套筒与支撑杆之间的间隙不超过0.5mm。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本新型结构简单、稳定、组合灵活,造价低,节省人工。摆脱了传统吊装施工的受限条件。灵活施工、便捷,在很小的施工空间内即可更换电缆桥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应用于更换直线桥架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应用于更换三通桥架示意图。
如图所示:1、十字支撑底座;2、摇臂式千斤顶;3、u型保护支架;4、支撑杆;5、架托;6、固定防脱滑套筒;7、底板;8、垫块;9、受力点套筒;10、限位套筒。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新型进一步说明,如图1-3所示,便于更换电缆桥架的支撑设备由十字支撑底座(1)、摇臂式千斤顶(2)、u型保护支架(3)、支撑杆(4)及架托(5)组成。u型保护支架(3)焊接在十字支撑底座(1)上,u型保护支架(3)的u型开口端焊接限位套筒(10),限位套筒(10)内安装固定防脱滑套筒(6),固定防脱滑套筒(6)底部焊接在摇臂式千斤顶(2)上,此处焊接方式采用满焊。摇臂式千斤顶(2)底部焊接底板(7)且安装在u型保护支架(3)内,u型保护支架(3)与底板(7)之间安装垫块(8),垫块(8)的高度根据现场的施工高度适量选择。架托(5)选择为凹型槽钢,并且平面为架托(5)的上表面,凹型开口为架托(5)的下表面,两个凹型侧壁为架托(5)面分担更多的承重力。架托(5)下表面焊接受力点套筒(9),此处焊接方式采用满焊。支撑杆(4)底端安装在固定防脱滑套筒(6)内,支撑杆(4)的顶端安装在受力点套筒(9)内。固定防脱滑套筒(6)和受力点套筒(9)给支撑杆(4)提供稳定的固定点以及分担支撑力,防止支撑杆(4)受力过重发生侧滑以及支撑中心偏移的情况。支撑杆(4)与固定防脱滑套筒(6)与之间的间隙以及与受力点套筒(9)均不得超过不超过0.5mm。如图4和5所示,既可以应用于更换直线型电缆桥架,可以应用于更换三通电缆桥架,施工极其方便。
1.一种便于更换电缆桥架的支撑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十字支撑底座、摇臂式千斤顶、u型保护支架、支撑杆及架托,所述的u型保护支架焊接在十字支撑底座上,u型保护支架的u型开口端焊接限位套筒,限位套筒内安装固定防脱滑套筒,固定防脱滑套筒底部焊接在摇臂式千斤顶上,所述的摇臂式千斤顶底部焊接底板且安装在u型保护支架内;所述的架托下表面焊接受力点套筒;所述的支撑杆的底端安装在固定防脱滑套筒内,支撑杆的顶端安装在受力点套筒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更换电缆桥架的支撑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u型保护支架与底板之间安装垫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更换电缆桥架的支撑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架托为凹型槽钢,并且平面为架托的上表面,凹型开口为架托的下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更换电缆桥架的支撑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防脱滑套筒与支撑杆之间的间隙不超过0.5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更换电缆桥架的支撑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受力点套筒与支撑杆之间的间隙不超过0.5mm。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