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均匀上料的微生物发酵搅拌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8  85


本实用新型涉及微生物发酵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可均匀上料的微生物发酵搅拌装置。



背景技术:

微生物发酵即是指利用微生物,在适宜的条件下,将原料经过特定的代谢途径转化为人类所需要的产物的过程,在对微生物进行发酵前,需要将底物一次装入搅拌罐内进行搅拌,然而在搅拌过程中存在以下缺陷:一方面,使用人员在上料时,底物分多次投入至搅拌罐内,底物混合不均匀,影响发酵质量,另一方面,现有的搅拌罐在对底物进行搅拌后,难以将底物从搅拌罐内取出,鉴于此,我们提出一种可均匀上料的微生物发酵搅拌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均匀上料的微生物发酵搅拌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搅拌罐不能均匀上料和现有的搅拌罐难以取出搅拌后的底物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可均匀上料的微生物发酵搅拌装置,包括支架,所述支架的上方设有搅拌筒,所述搅拌筒的上方螺纹连接有筒盖,所述筒盖的顶面设有凸起,所述凸起的圆周外壁上呈环形等间距的设有多个进料管,所述搅拌筒的底面还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搅拌筒内设有转轴,所述转轴上同轴连接有两个相互平行的搅拌叶,所述转轴的顶端同轴设有进料绞龙,所述转轴的圆周外壁靠近底端处还同轴设有大锥齿轮;所述搅拌筒的内底面呈环形等间距的开设有四个出料槽,所述搅拌筒的内底面还开设有传动腔,且所述转轴依次穿过所述传动腔和所述搅拌筒的外壁并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同轴连接,所述大锥齿轮位于所述传动腔内;所述出料槽内还设有出料绞龙,所述出料绞龙的一端延伸至所述传动腔内,且所述出料绞龙的一端同轴连接有小锥齿轮,所述大锥齿轮与所述小锥齿轮相啮合;所述筒盖的底面开设有通孔,所述凸起为中空式结构,且所述通孔与所述凸起的内部相连通,所述进料绞龙位于所述凸起内,且所述进料绞龙的顶端通过轴承与所述凸起的内顶面转动连接;所述进料管的顶端设有进料斗,且所述进料管与所述进料斗为一体成型结构。

优选的,所述支架的整体形状呈梯形。

优选的,所述进料管的一端与所述进料斗相连通,所述进料斗的另一端与所述凸起的内部相连通。

优选的,所述进料斗的整体形状呈梯形。

优选的,所述搅拌筒的圆周外壁靠近底端处呈环形等间距的紧密焊接有四个出料管,所述出料管与相对应的所述出料槽相连通。

优选的,所述出料管的一端螺纹连接有堵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该可均匀上料的微生物发酵搅拌装置通过设有的进料管、进料斗以及进料绞龙等,使得储存在进料管和进料斗内的底物可以在转动的进料绞龙的作用下同步进入至搅拌筒内进行搅拌,从而提高了底物混合的均匀度,有利于提高发酵后的质量,解决了现有的搅拌罐不能均匀上料的问题;

2.该可均匀上料的微生物发酵搅拌装置通过设有的大锥齿轮、小锥齿轮以及出料绞龙,使得搅拌筒内的底物进行充分的搅拌混匀后,出料绞龙可以带动底物从出料管进行输出,改变了传统的搅拌罐难以取出底物的状况,解决了现有的搅拌罐难以取出搅拌后的底物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转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搅拌筒的结构剖视图之一;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搅拌筒的结构剖视图之二;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出料绞龙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筒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架;2、搅拌筒;21、转轴;211、搅拌叶;212、大锥齿轮;22、进料绞龙;23、出料槽;24、出料绞龙;25、小锥齿轮;26、传动腔;27、出料管;271、堵头;3、筒盖;31、通孔;4、进料管;41、进料斗;5、凸起;6、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实施例1

一种可均匀上料的微生物发酵搅拌装置,如图1至图6所示,包括支架1,支架1的上方设有搅拌筒2,搅拌筒2的上方螺纹连接有筒盖3,筒盖3的顶面设有凸起5,且凸起5与筒盖3的顶面紧密焊接,凸起5的圆周外壁上呈环形等间距的设有多个进料管4,且进料管4的一端与凸起5的外壁紧密焊接,搅拌筒2的底面还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电机6;搅拌筒2内设有转轴21,转轴21上同轴连接有两个相互平行的搅拌叶211,且搅拌叶211与转轴21上同轴紧密焊接,转轴21的顶端同轴设有进料绞龙22,且进料绞龙22与转轴21的顶端同轴紧密焊接,转轴21的圆周外壁靠近底端处还同轴设有大锥齿轮212,且大锥齿轮212与转轴21同轴紧密焊接;搅拌筒2的内底面呈环形等间距的开设有四个出料槽23,搅拌筒2的内底面还开设有传动腔26,且转轴21依次穿过传动腔26和搅拌筒2的外壁并与电机6的输出轴同轴连接,且转轴21与电机6的输出轴同轴紧密焊接,大锥齿轮212位于传动腔26内;出料槽23内还设有出料绞龙24,出料绞龙24的一端延伸至传动腔26内,且出料绞龙24的一端同轴连接有小锥齿轮25,且小锥齿轮25与出料绞龙24同轴紧密焊接,大锥齿轮212与小锥齿轮25相啮合;筒盖3的底面开设有通孔31,凸起5为中空式结构,且通孔31与凸起5的内部相连通,进料绞龙22位于凸起5内,且进料绞龙22的顶端通过轴承与凸起5的内顶面转动连接;进料管4的顶端设有进料斗41,且进料管4与进料斗41为一体成型结构。

具体的,支架1的整体形状呈梯形,梯形的支架1具有更好的支撑稳定性。

具体的,进料管4的一端与进料斗41相连通,进料斗41的另一端与凸起5的内部相连通,底物经进料斗41进入至进料管4内,最后经由进料绞龙22进入搅拌筒2内进行搅拌。

具体的,进料斗41的整体形状呈梯形,梯形的进料斗41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投入底物时倾洒的状况。

进一步的,搅拌筒2的圆周外壁靠近底端处呈环形等间距的紧密焊接有四个出料管27,出料管27与相对应的出料槽23相连通,在出料绞龙22的作用下,底物经出料23进入至出料管27输出至外界,使用方便。

除此之外,出料管27的一端螺纹连接有堵头271,当搅拌筒2进行搅拌时,堵头271防止底物从出料管27排出。

值得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电机6可以采用上海泽渠机电商行有限公司生产的型号为gv-18的三相异步电动机,其配套电路和电源模块也可由该厂家提供,除此之外,本实用新型中涉及到电路和电子元器件以及模块均为现有技术,本领域技术人员完全可以实现,无需赘言,本实用新型保护的内容也不涉及对于内部结构和方法的改进。

本实施例的可均匀上料的微生物发酵搅拌装置在使用前,使用人员首先将底物从进料斗41投入,此时底物进入至进料管4内;

本实施例的可均匀上料的微生物发酵搅拌装置在使用时,使用人员首先接通电机6的电源,电机6开始工作,其输出轴转动并带动转轴21转动,此时转轴21转动同步带动两个搅拌叶211、大锥齿轮212和进料绞龙22同步转动,进料绞龙22转动时,多个进料管4同时落入至搅拌筒2内,同时搅拌叶211对底物进行充分搅拌;

当需要输出搅拌后的底物时,使用人员拔出堵头271,此时大锥齿轮212转动带动小锥齿轮25在传动腔26内转动,同时出料绞龙24在出料槽23内转动,底物同步经出料槽23进入至出料管27内,并经出料管27排至外界,使用人员进行盛接即可。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技术特征:

1.一种可均匀上料的微生物发酵搅拌装置,包括支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1)的上方设有搅拌筒(2),所述搅拌筒(2)的上方螺纹连接有筒盖(3),所述筒盖(3)的顶面设有凸起(5),所述凸起(5)的圆周外壁上呈环形等间距的设有多个进料管(4),所述搅拌筒(2)的底面还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电机(6);所述搅拌筒(2)内设有转轴(21),所述转轴(21)上同轴连接有两个相互平行的搅拌叶(211),所述转轴(21)的顶端同轴设有进料绞龙(22),所述转轴(21)的圆周外壁靠近底端处还同轴设有大锥齿轮(212);所述搅拌筒(2)的内底面呈环形等间距的开设有四个出料槽(23),所述搅拌筒(2)的内底面还开设有传动腔(26),且所述转轴(21)依次穿过所述传动腔(26)和所述搅拌筒(2)的外壁并与所述电机(6)的输出轴同轴连接,所述大锥齿轮(212)位于所述传动腔(26)内;所述出料槽(23)内还设有出料绞龙(24),所述出料绞龙(24)的一端延伸至所述传动腔(26)内,且所述出料绞龙(24)的一端同轴连接有小锥齿轮(25),所述大锥齿轮(212)与所述小锥齿轮(25)相啮合;所述筒盖(3)的底面开设有通孔(31),所述凸起(5)为中空式结构,且所述通孔(31)与所述凸起(5)的内部相连通,所述进料绞龙(22)位于所述凸起(5)内,且所述进料绞龙(22)的顶端通过轴承与所述凸起(5)的内顶面转动连接;所述进料管(4)的顶端设有进料斗(41),且所述进料管(4)与所述进料斗(41)为一体成型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均匀上料的微生物发酵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1)的整体形状呈梯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均匀上料的微生物发酵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管(4)的一端与所述进料斗(41)相连通,所述进料斗(41)的另一端与所述凸起(5)的内部相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均匀上料的微生物发酵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斗(41)的整体形状呈梯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均匀上料的微生物发酵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筒(2)的圆周外壁靠近底端处呈环形等间距的紧密焊接有四个出料管(27),所述出料管(27)与相对应的所述出料槽(23)相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均匀上料的微生物发酵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管(27)的一端螺纹连接有堵头(271)。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微生物发酵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可均匀上料的微生物发酵搅拌装置,包括支架,所述支架的上方设有搅拌筒,所述搅拌筒的上方螺纹连接有筒盖;该可均匀上料的微生物发酵搅拌装置通过设有的进料管、进料斗以及进料绞龙等,从而提高了底物混合的均匀度,有利于提高发酵后的质量,解决了现有的搅拌罐不能均匀上料的问题;该可均匀上料的微生物发酵搅拌装置通过设有的大锥齿轮、小锥齿轮以及出料绞龙,使得搅拌筒内的底物进行充分的搅拌混匀后,出料绞龙可以带动底物从出料管进行输出,改变了传统的搅拌罐难以取出底物的状况,解决了现有的搅拌罐难以取出搅拌后的底物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陈明泽;李恩;朱维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珠海强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7.23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1024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