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打火机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火石轮装置。
背景技术:
中国专利申请为cn200420001411.4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份名称为“打火机”的技术方案,该技术方案包括如下技术特征:一主轮、二边轮、打火石、液态燃料容器。在打火时,通过手指拨动二边轮,使主轮与打火石摩擦接触而产生火花,从而点燃液态燃料容器释放的燃料而形成火焰。但主轮与打火石摩擦时,会产生火石灰,溅射到手指上,主轮上也会残留有火石灰尘;由于,主轮外侧无任何遮挡,在打火过程中,手指会直接与主轮接触;从而就会导致手指上沾染上火石灰;该打火机的使用十分不卫生,这样易影响使用者的健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和不足,提供一种火石轮装置,该火石轮装置具有遮挡部,能在打火时,避免手指与摩擦轮接触到,这能大大提高打火机使用的卫生性,并避免使用者的健康受到火石灰的影响,且该火石轮装置的整体结构还十分简单可靠、安装十分方便,直接插装于打火机上的位置即可,不用改变打火机的原来结构,实施成本低。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火石轮装置,其特点在于包括火石架、左边轮、右边轮、摩擦轮,其中火石架的顶部设有一体的遮挡部,所述遮挡部上开设有内腔,所述遮挡部的左右表面上分别开设有贯穿至内腔的左穿套孔、右穿套孔,所述遮挡部的前表面上开设有贯穿至内腔的喷射口,所述火石架的底面上开设有贯穿至内腔的安放孔;所述摩擦轮能转动布置在内腔中,所述左边轮、右边轮分别布置在遮挡部的左右两侧,并使左边轮与摩擦轮之间通过穿置于左穿套孔中的左转轴相接,还使右边轮与摩擦轮之间通过穿置于右穿套孔中的右转轴相接,以及使左转轴的中心线与右转轴的中心线同轴。
优选地,所述摩擦轮的端部上开设有贯穿的嵌装孔,所述左转轴的一端连接在左边轮的端面上,所述左转轴的另一端端面上设有左花键轴,所述右转轴的一端连接在右边轮的端面上,所述右转轴的另一端端面上设有右花键轴,所述左花键轴、右花键轴分别嵌装在摩擦轮左右端面的嵌装孔孔口中。
优选地,所述左花键轴与右花键轴均为中空轴。
优选地,所述左穿套孔的前壁上开设有左让位缺口,并使左让位缺口分别贯穿至遮挡部的左壁、遮挡部的前壁、喷射口的左口壁上;所述右穿套孔的前壁上开设有右让位缺口,并使右让位缺口分别贯穿至遮挡部的右壁、遮挡部的前壁、喷射口的右口壁上。
优选地,所述遮挡部呈圆柱形,并使遮挡部的中心线呈横向延伸,所述内腔也呈圆柱形,并使内腔的中心线呈横向延伸,所述左边轮的直径与右边轮的直径相等,并使左边轮的直径大于遮挡部的直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本实用新型的火石轮装置中,通过将摩擦轮布置在内腔中,以及使左边轮通过穿置于左穿套孔中的左转轴与摩擦轮相接,还有使右边轮通过穿置于右穿套孔中的右转轴与摩擦轮相接,这样能对左边轮、右边轮、摩擦轮形成可靠的限位作用,从而有助于提高左边轮、右边轮、摩擦轮高安装定位的可靠性。通过安放孔的开设,可便于打火石的安放;通过使安放孔与内腔相连通,可便于打火石作用于摩擦轮上;通过喷射口的开设,可在摩擦轮摩擦打火石时,便于产生的火花飞溅出去,这样就能保证该火石轮装置的正常使用,该火石轮装置的整体结构十分简单可靠。由于,摩擦轮布置在遮挡部上的内腔中,这样能完全避免使用者的手指接触到摩擦轮,从而能避免手指上沾染上火石灰,这能大大提高打火机使用的卫生性,进而能避免使用者的健康受到火石灰的影响。其中,通过上述的结构设计,能使左边轮、右边轮、摩擦轮能转动地设置在火石架上,这样在打火机上就无需安装用于支撑它们的支架,这能起到简化打火机结构的作用,从而有助于提高打火机制造的便利性。其次,本实用新型的方案在安装起来十分方便,直接插装于打火机上的位置即可,不用改变打火机的原来结构,实施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火石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火石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左边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右边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摩擦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火石轮装置,包括火石架1、左边轮2、右边轮3、摩擦轮4,其中,如图2与图3所示,所述火石架1的顶部设有一体的遮挡部11,所述遮挡部11上开设有内腔111,所述遮挡部11的左右表面上分别开设有贯穿至内腔111的左穿套孔112、右穿套孔113,所述遮挡部11的前表面上开设有贯穿至内腔111的喷射口114,所述火石架1的底面上开设有贯穿至内腔111的安放孔12;如图1、图4与图5所示,所述摩擦轮4能转动布置在内腔111中,所述左边轮2、右边轮3分别布置在遮挡部11的左右两侧,并使左边轮2与摩擦轮4之间通过穿置于左穿套孔112中的左转轴5相接,还使右边轮3与摩擦轮4之间通过穿置于右穿套孔113中的右转轴6相接,以及使左转轴5的中心线与右转轴6的中心线同轴。在本实用新型的火石轮装置中,通过将摩擦轮4布置在内腔111中,以及使左边轮2通过穿置于左穿套孔112中的左转轴5与摩擦轮4相接,还有使右边轮3通过穿置于右穿套孔113中的右转轴6与摩擦轮4相接,这样能对左边轮2、右边轮3、摩擦轮4形成可靠的限位作用,从而有助于提高左边轮2、右边轮3、摩擦轮4高安装定位的可靠性。通过安放孔12的开设,可便于打火石的安放;通过使安放孔12与内腔111相连通,可便于打火石作用于摩擦轮4上;通过喷射口114的开设,可在摩擦轮4摩擦打火石时,便于产生的火花飞溅出去,这样就能保证该火石轮装置的正常使用,该火石轮装置的整体结构十分简单可靠。由于,摩擦轮4布置在遮挡部11上的内腔111中,这样能完全避免使用者的手指接触到摩擦轮4,从而能避免手指上沾染上火石灰,这能大大提高打火机使用的卫生性,进而能避免使用者的健康受到火石灰的影响。其中,通过上述的结构设计,能使左边轮2、右边轮3、摩擦轮4能转动地设置在火石架1上,这样在打火机上就无需安装用于支撑它们的支架,这能起到简化打火机结构的作用,从而有助于提高打火机制造的便利性。
所述火石架1与遮挡部11由塑料制成。
所述摩擦轮4是通过喷射口114安装于内腔111中的。
所述左边轮2、右边轮3与摩擦轮4的圆周表面上均开设有摩擦齿纹。
在使用该火石轮装置时,手指首先接触左边轮2、右边轮3的顶部,然后使手指向遮挡部11后侧滑动,这样就能拨动左边轮2、右边轮3,从而就能带动摩擦轮4转动。由于摩擦轮4的上方与后侧均被遮挡部11遮挡着,这样就能完全避免手指与摩擦轮4接触。
如图1、图4至图6所示,所述摩擦轮4的端部上开设有贯穿的嵌装孔41,所述左转轴5的一端连接在左边轮2的端面上,所述左转轴5的另一端端面上设有左花键轴51,所述右转轴6的一端连接在右边轮3的端面上,所述右转轴6的另一端端面上设有右花键轴61,所述左花键轴51、右花键轴61分别嵌装在摩擦轮4左右端面的嵌装孔41孔口中。这样能有效地提高左边轮2、右边轮3安装定位的可靠性。
所述左转轴5与左边轮2为一体结构。所述右转轴6与右边轮3为一体结构。
如图4与图5所示,所述左花键轴51与右花键轴61均为中空轴。通过采用中空的结构,能起到提高左花键轴51、右花键轴61嵌装的便利性。
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左穿套孔112的前壁上开设有左让位缺口115,并使左让位缺口115分别贯穿至遮挡部11的左壁、遮挡部11的前壁、喷射口114的左口壁上;所述右穿套孔113的前壁上开设有右让位缺口116,并使右让位缺口116分别贯穿至遮挡部11的右壁、遮挡部11的前壁、喷射口114的右口壁上。通过这样的结构设计,可在左边轮2、右边轮3、摩擦轮4组装一起后,使左转轴5通过左让位缺口115嵌置于左穿套孔112中,使右转轴6通过右让位缺口116嵌置于右穿套孔113中,这能进一步提高左边轮2、右边轮3、摩擦轮4安装的便利性。
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遮挡部11呈圆柱形,并使遮挡部11的中心线呈横向延伸,所述内腔111也呈圆柱形,并使内腔111的中心线呈横向延伸,所述左边轮2的直径与右边轮3的直径相等,并使左边轮2的直径大于遮挡部11的直径。这样的结构设计,能使遮挡部11具有十分简单、可靠的结构,从而进一步能提高火石轮装置制造的便利性。
1.一种火石轮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火石架(1)、左边轮(2)、右边轮(3)、摩擦轮(4),其中火石架(1)的顶部设有一体的遮挡部(11),所述遮挡部(11)上开设有内腔(111),所述遮挡部(11)的左右表面上分别开设有贯穿至内腔(111)的左穿套孔(112)、右穿套孔(113),所述遮挡部(11)的前表面上开设有贯穿至内腔(111)的喷射口(114),所述火石架(1)的底面上开设有贯穿至内腔(111)的安放孔(12);所述摩擦轮(4)能转动布置在内腔(111)中,所述左边轮(2)、右边轮(3)分别布置在遮挡部(11)的左右两侧,并使左边轮(2)与摩擦轮(4)之间通过穿置于左穿套孔(112)中的左转轴(5)相接,还使右边轮(3)与摩擦轮(4)之间通过穿置于右穿套孔(113)中的右转轴(6)相接,以及使左转轴(5)的中心线与右转轴(6)的中心线同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火石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轮(4)的端部上开设有贯穿的嵌装孔(41),所述左转轴(5)的一端连接在左边轮(2)的端面上,所述左转轴(5)的另一端端面上设有左花键轴(51),所述右转轴(6)的一端连接在右边轮(3)的端面上,所述右转轴(6)的另一端端面上设有右花键轴(61),所述左花键轴(51)、右花键轴(61)分别嵌装在摩擦轮(4)左右端面的嵌装孔(41)孔口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火石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花键轴(51)与右花键轴(61)均为中空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火石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穿套孔(112)的前壁上开设有左让位缺口(115),并使左让位缺口(115)分别贯穿至遮挡部(11)的左壁、遮挡部(11)的前壁、喷射口(114)的左口壁上;所述右穿套孔(113)的前壁上开设有右让位缺口(116),并使右让位缺口(116)分别贯穿至遮挡部(11)的右壁、遮挡部(11)的前壁、喷射口(114)的右口壁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火石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遮挡部(11)呈圆柱形,并使遮挡部(11)的中心线呈横向延伸,所述内腔(111)也呈圆柱形,并使内腔(111)的中心线呈横向延伸,所述左边轮(2)的直径与右边轮(3)的直径相等,并使左边轮(2)的直径大于遮挡部(11)的直径。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