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引火块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组合式引火块。
背景技术:
引火块多用于烧烤和户外野营中,使用引火块方便起火,给烧烤和野营带来方便,将引火块制作成组合式便于一次点燃多个引火块,提高工作效率,方便在烧烤架上大面积起火。
但现有的组合式引火块需要使用者捏住夹子夹住引火块,不便于拿起,引火主体与木炭过多的接触,影响引火主体和木炭的燃烧,不方便引火主体单体之间的组合,且引火主体单体之间组合之后稳定性较差,因此,我们提出一种组合式引火块,以便于解决上述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合式引火块,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组合式引火块不便于拿起,引火主体与木炭过多的接触,影响引火主体和木炭的燃烧,不方便引火主体单体之间的组合,且引火主体单体之间组合之后稳定性较差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组合式引火块,包括引火主体和承接块,所述引火主体的顶端开设有撑起槽,且撑起槽的内表面设置有防滑纹,所述引火主体的右端开设有组合槽,且组合槽的前后两端均设置有第一连接槽,并且第一连接槽开设在引火主体的内部,所述承接块固定连接在引火主体的左侧面,且承接块的左侧一体式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内部上下两端均开设有第二连接槽,所述引火主体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分叉杆,且引火主体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分叉杆,并且第二分叉杆和第一分叉杆的末端一体式连接有支撑平板。
优选的,所述撑起槽的长度大小等于引火主体的宽度大小,且撑起槽的竖直中心线与引火主体的竖直中心线相互重合。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槽与第二连接槽一一对应设置,且第一连接槽的内径尺寸等于第二连接槽的内径尺寸。
优选的,所述连接块关于引火主体的中心线对称设置,且连接块的内部贯穿有连接杆。
优选的,所述连接杆的外表面呈“凹凸”状结构,且引火主体通过连接杆与引火主体固定连接,并且引火主体通过组合槽与连接块卡槽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二分叉杆右侧连接的支撑平板的右侧面与引火主体的左侧面之间的距离小于承接块的长度大小,且第二分叉杆倾斜安装在引火主体的右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组合式引火块,便于拿起引火主体,避免引火主体与木炭过多的接触影响引火主体和木炭的燃烧,方便引火主体单体之间的组合,且增加引火主体组合之后的稳定性;
1.设置有引火主体和撑起槽,当需要使用夹子拿起引火主体时,将夹子放置在撑起槽的内侧,利用夹子的弹性使得夹子与撑起槽内表面的防滑纹紧密贴合,不需要握紧夹子,从而便于拿起引火主体;
2.设置有引火主体、第一分叉杆和第二分叉杆,引火主体通过第一分叉杆和第二分叉杆与木炭之间产生间隙,方便引火主体和木炭与空气接触,且便于木炭与引火主体的外焰接触,快速点燃木炭;
3.设置有引火主体、组合槽和连接块,引火主体通过组合槽和连接块与引火主体卡合连接,方便引火主体单体之间的组合,将引火主体组合之后便于一次点燃多个引火主体,提高工作效率;
4.设置有引火主体和连接杆,引火主体通过组合槽和连接块与引火主体组合之后,第一连接槽和第二连接槽重合,将连接杆穿过第一连接槽和第二连接槽的重合处,利用连接杆将引火主体与引火主体固定连接,增加引火主体组合之后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剖切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引火主体两两之间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俯视剖切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引火主体;2、撑起槽;3、防滑纹;4、组合槽;5、第一连接槽;6、承接块;7、连接块;8、第二连接槽;9、连接杆;10、第一分叉杆;11、第二分叉杆;12、支撑平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组合式引火块,包括引火主体1、撑起槽2、防滑纹3、组合槽4、第一连接槽5、承接块6、连接块7、第二连接槽8、连接杆9、第一分叉杆10、第二分叉杆11和支撑平板12,引火主体1的顶端开设有撑起槽2,且撑起槽2的内表面设置有防滑纹3,引火主体1的右端开设有组合槽4,且组合槽4的前后两端均设置有第一连接槽5,并且第一连接槽5开设在引火主体1的内部,承接块6固定连接在引火主体1的左侧面,且承接块6的左侧一体式连接有连接块7,连接块7的内部上下两端均开设有第二连接槽8,引火主体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分叉杆10,且引火主体1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分叉杆11,并且第二分叉杆11和第一分叉杆10的末端一体式连接有支撑平板12;
如图1和图2中第一连接槽5与第二连接槽8一一对应设置,且第一连接槽5的内径尺寸等于第二连接槽8的内径尺寸,使得连接杆9能够穿过第一连接槽5和第二连接槽8的重合处,第二分叉杆11右侧连接的支撑平板12的右侧面与引火主体1的左侧面之间的距离小于承接块6的长度大小,且第二分叉杆11倾斜安装在引火主体1的右侧,利用第二分叉杆11和第一分叉杆10避免引火主体1与木炭过多接触;
如图3中撑起槽2的长度大小等于引火主体1的宽度大小,且撑起槽2的竖直中心线与引火主体1的竖直中心线相互重合,方便不同长度的夹子放入撑起槽2的内部,连接块7关于引火主体1的中心线对称设置,且连接块7的内部贯穿有连接杆9,利用连接杆9增加引火主体1组合之后的稳定性,连接杆9的外表面呈“凹凸”状结构,且引火主体1通过连接杆9与引火主体1固定连接,并且引火主体1通过组合槽4与连接块7卡槽连接,提高连接杆9与引火主体1的摩擦力。
工作原理:在使用该组合式引火块时,首先在当需要使用多个引火主体1时,将图2中的引火主体1上的连接块7卡入另一个引火主体1开设的组合槽4的内部,此时第一连接槽5与第二连接槽8重合,将连接杆9插入第一连接槽5和第二连接槽8的内部,将引火主体1与引火主体1组合;
使用该引火主体1引火时,使用者捏住夹子,使得夹子闭合,再将夹子放置在图1中的撑起槽2的内部,松开对夹子的控制,夹子的外表面与防滑纹3贴合,然后使用者拿起夹子即可拿起引火主体1,将引火主体1放入烧烤架上,使得第一分叉杆10下方的支撑平板12的下表面位于烧烤架上,使用酒精将引火主体1点燃之后,将木炭放置在引火主体1的外侧,由于第一分叉杆10和第二分叉杆11的设置,使得木炭与引火主体1之间产生距离,且木炭与引火主体1外焰接触,快速点燃木炭,以上便完成该组合式引火块的一系列操作,本说明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本实用新型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异形件根据说明书的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等常规手段,机械、零件和设备均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型号,加上电路连接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连接方式,在此不再详述。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1.一种组合式引火块,包括引火主体(1)和承接块(6),其特征在于:所述引火主体(1)的顶端开设有撑起槽(2),且撑起槽(2)的内表面设置有防滑纹(3),所述引火主体(1)的右端开设有组合槽(4),且组合槽(4)的前后两端均设置有第一连接槽(5),并且第一连接槽(5)开设在引火主体(1)的内部,所述承接块(6)固定连接在引火主体(1)的左侧面,且承接块(6)的左侧一体式连接有连接块(7),所述连接块(7)的内部上下两端均开设有第二连接槽(8),所述引火主体(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分叉杆(10),且引火主体(1)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分叉杆(11),并且第二分叉杆(11)和第一分叉杆(10)的末端一体式连接有支撑平板(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式引火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撑起槽(2)的长度大小等于引火主体(1)的宽度大小,且撑起槽(2)的竖直中心线与引火主体(1)的竖直中心线相互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式引火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槽(5)与第二连接槽(8)一一对应设置,且第一连接槽(5)的内径尺寸等于第二连接槽(8)的内径尺寸。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式引火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块(7)关于引火主体(1)的中心线对称设置,且连接块(7)的内部贯穿有连接杆(9)。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组合式引火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9)的外表面呈“凹凸”状结构,且引火主体(1)通过连接杆(9)与引火主体(1)固定连接,并且引火主体(1)通过组合槽(4)与连接块(7)卡槽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式引火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分叉杆(11)右侧连接的支撑平板(12)的右侧面与引火主体(1)的左侧面之间的距离小于承接块(6)的长度大小,且第二分叉杆(11)倾斜安装在引火主体(1)的右侧。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