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型收油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8  81


本发明涉及餐厨油脂回收领域,具体涉及的是一种改进型收油装置。



背景技术:

城市中存在着大量的餐饮企业,每天产生大量具有油脂的餐厨垃圾,如果这些油不进行收集而直接排放至市政管道中,长年累月将会大大影响到市政管道的正常运行。而且油脂发酵产生的不良气味也会影响市民的生活。

cn110013688a公开一种收油装置,能够对油脂进行回收收集,但是由于设置有位于收油滚轴外侧的半弧形收油管,增大了收油装置横向占据的空间,整体结构不够紧凑。还存在着由于辅刮片一体成型在所述挂刀上,当其中一个辅刮片损坏时,不便于局部辅刮片的更换的缺点。

有鉴于此,本申请人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型收油装置,其具有整体结构紧凑的特点。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改进型收油装置,包括收油芯轴、收油片、刮油组件和挡油部件,若干个所述收油片平行设置在所述收油芯轴上;所述收油芯轴内形成有沿轴向设置的收油通道,相邻的两片收油片之间的收油芯轴上形成与所述收油通道连通的进油孔;相邻的两片收油片之间均设置有位于收油芯轴上侧的刮油组件;所述收油芯轴上设置有阻碍收油通道内的油液从进油孔向外流出的挡油部件。

进一步,所述刮油组件包括主刮片和副刮片,所述主刮片和副刮片的左右两侧与收油片贴合,所述主刮片和所述副刮片的下端与所述收油芯轴的外表面贴合,所述主刮片的上端高于所述副刮片,所述主刮片、副刮片、两侧的收油片和所述主刮片、副刮片之间的收油芯轴围成一个上部开口的储油腔,随着所述收油芯轴的转动,所述进油孔能够与所述储油腔底部连通。

进一步,所述主刮片与所述副刮片之间设置有连接筋条,所述连接筋条与两侧的刮油片均留有过油间隙,所述收油片上方形成有固定安装座,每一所述主刮片的上端通过固定件与固定安装座相连。

进一步,所述主刮片上端形成有连接座,所述主刮片通过所述连接座与所述固定安装座连接,所述主刮片、连接座和所述连接筋条上均连接有纵向筋板,所述纵向筋板的宽度小于连接筋条的宽度。

进一步,所述挡油组件包括固定连接有所述收油通道内的螺旋挡油卷,所述螺旋挡油卷上形成有螺旋过油通道,所述进油孔与所述螺旋过油通道的外侧相连,所述收油通道位于所述螺旋过油通道的内侧。

进一步,所述进油孔内形成有位于所述螺旋过油通道进油端对侧的进油挡板。

进一步,所述螺旋挡油卷的截面呈阿基米德螺线状。

进一步,所述挡油组件包括挡油圈,所述挡油圈自下而上与所述收油芯轴贴合,所述挡油圈的左右两侧与所述收油片密封连接,所述挡油圈的上端分别与所述主刮片和所述副刮片背离储油腔的一侧密封连接。

进一步,所述收油芯轴的轴端侧形成有收油槽,所述收油槽与所述收油通道连通。

进一步,所述收油芯轴的一端或者两端形成有与所述收油通道连通的负压吸引装置。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发明涉及的一种改进型收油装置,其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一、通过设置在所述收油芯轴上方的刮油组件将两侧收油片上的油刮下,刮下的油通过所述收油通道上的进油孔进入至所述收油通道中收集。由于刮下的油液收集的通道位于所述收油芯轴内部,大大降低了收油装置的横向占据的空间,使得装置的结构更加紧凑。

二、由于所述主刮片的上端高于所述副刮片,这样所述主刮片上端与所述副刮片上端之间的区域的收油片上的油脂能够被所述主刮片刮下,并沿着所述主刮片向下流动至所述储油腔中。当所述出油孔随着所述收油芯轴转动至所述储油腔内腔底部时,油液通过所述进油孔进入至所述收油芯轴内的收油通道中。

三、所述挡油部件在所述进油孔朝下时阻碍了所述收油通道内的油液从所述进油孔向外流出,使得油液只能够从上方进入至所述进油孔中,从而使得收油工作持续进行。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从所述收油芯轴内部走油的方式,使得结构更加紧凑,更加适用于厨房空间紧张的餐饮企业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涉及一种改进型收油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剖面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收油芯轴和收油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收油芯轴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刮油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刮油组件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剖面使用示意图。

图8为挡油圈和收油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局部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收油槽与所述收油芯管的连接示意图。

图中:

收油芯轴1;收油通道11;进油孔12;螺旋挡油卷13;进油挡板14;

收油片2;刮油组件3;主刮片31;副刮片32;储油腔33;连接筋条34;连接座35;纵向筋板36;

固定安装座4;挡油圈5;收油槽6。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发明进行详细阐述。

如图1至图10所示,其为本发明涉及的一种改进型收油装置,包括收油芯轴1、收油片2、刮油组件3和挡油部件,若干个所述收油片2平行设置在所述收油芯轴1上;所述收油芯轴1内形成有沿轴向设置的收油通道11,相邻的两片收油片2之间的收油芯轴1上形成与所述收油通道11连通的进油孔12;相邻的两片收油片2之间均设置有位于收油芯轴1上侧的刮油组件3;所述收油芯轴1上设置有阻碍收油通道11内的油液从进油孔12向外流出的挡油部件。

这样,本发明涉及的一种改进型收油装置,使用时,收油芯轴1转动安装在固定架上,驱动装置(图中未示出)带动所述收油芯轴1转动,并通过设置在所述收油芯轴1上方的刮油组件3将两侧收油片2上的油刮下,刮下的油通过所述收油通道11上的进油孔12进入至所述收油通道11中收集。由于刮下的油液收集的通道位于所述收油芯轴1内部,大大降低了收油装置的横向占据的空间,使得装置的结构更加紧凑。所述挡油部件在所述进油孔朝下时阻碍了所述收油通道11内的油液从所述进油孔12向外流出,使得油液只能够从上方进入至所述进油孔12中,从而使得收油工作持续进行。

优选地,所述刮油组件3包括主刮片31和副刮片32,所述主刮片31和副刮片32的左右两侧与收油片2抵顶贴合形成刮油密封结构。所述主刮片31和所述副刮片32的下端与所述收油芯轴1的外表面抵顶贴合形成密封结构,优选地的,所述主刮片31和所述副刮片32的下端与所述收油芯轴1外表面之间形成有密封圈,所述主刮片31的上端高于所述副刮片32,所述主刮片31、副刮片32、两侧的收油片2和所述主刮片31、副刮片32之间的收油芯轴1围成一个上部开口的储油腔33,随着所述收油芯轴1的转动,所述进油孔12能够与所述储油腔33底部连通。由于所述主刮片31的上端高于所述副刮片32,这样所述主刮片31上端与所述副刮片32上端之间的区域的收油片2上的油脂能够被所述主刮片31刮下,并沿着所述主刮片31向下流动至所述储油腔33中。当所述出油孔随着所述收油芯轴1转动至所述储油腔33内腔底部时,油液通过所述进油孔12进入至所述收油芯轴1内的收油通道11中。

优选地,所述主刮片31与所述副刮片32之间设置有连接筋条34,所述连接筋条34与两侧的刮油片均留有过油间隙,所述收油片2上方形成有固定安装座4,每一所述主刮片31的上端通过固定件与固定安装座4相连。这样所述副刮片32通过所述连接筋条34与所述主刮片31连接,相邻收油片2之间的所述主刮片31再通过固定件一一固定在所述固定安装座4上,如此实现所述主刮片31与所述副刮片32的安装。更进一步的,所述主刮片31上端形成有连接座4,所述主刮片31通过所述连接座4与所述固定安装座4连接,所述主刮片31、连接座4和所述连接筋条34上均连接有纵向筋板36,所述纵向筋板36的宽度小于连接筋条34的宽度。所述纵向筋板36进一步增加了所述主刮片31和副刮片32之间的连接强度,保证所述主刮片31和所述副刮片32的工作性能和提高使用寿命。当其中一个主刮片31或副刮片32损坏时,可以单一的从所述固定安装座4上拆卸下进行替换。大大方便了装置的维护。

优选地,如图2和图4所示,所述挡油组件包括固定连接有所述收油通道11内的螺旋挡油卷13,所述螺旋挡油卷13上形成有螺旋过油通道,所述进油孔12与所述螺旋过油通道的外侧相连,所述收油通道11位于所述螺旋过油通道的内侧。这样,油液由进油孔进入后,随着所述收油芯轴1的转动,油液随着所述螺旋过油通道进入至螺旋挡油卷13内侧的收油通道11中。当所述进油孔12随着所述收油芯轴1的旋转至朝下时,所述螺旋挡油卷13挡住油液,避免油液由进油孔12中逆向流出。更进一步的,如图4所示,所述进油孔12内形成有位于所述螺旋过油通道进油端对侧的进油挡板14。所述进油挡板14将所述螺旋挡油卷13外侧与空心管制成的收油芯轴1内壁之间的间隙进行封堵,避免油液进入至间隙中造成浪费。

优选地,所述螺旋挡油卷13的截面呈阿基米德螺线状。这样使得所述螺旋过油通道是等宽的,便于油液流动。而且所述收油通道11位于所述螺旋挡油卷13的中心位置。

优选地,所述挡油组件包括挡油圈5,所述挡油圈5自下而上与所述收油芯轴1贴合,所述挡油圈5的左右两侧与所述收油片2密封连接,所述挡油圈5的上端分别与所述主刮片31和所述副刮片32背离储油腔33的一侧密封连接。如图7所示,所述挡油圈5在所述进油孔12离开所述储油腔33后将所述进油孔12挡住,避免油液流出。更进一步的,所述挡油圈5与所述主刮片31和所述副刮片32通过粘接连接。所述挡油圈5和所述螺旋挡油卷13同时设置在所述收油芯轴1上能够更好的保证收油效果。

优选地,所述收油芯轴1的轴端侧形成有收油槽6,所述收油槽6与所述收油通道11连通。收油通道11中的油液流入至收油槽6中进行收集。

优选地,所述收油芯轴1的一端或者两端形成有与所述收油通道11连通的负压吸引装置。这样所述收油通道11中形成有低于大气压的压力,油液能够更顺畅的从所述进油孔12进入至所述收油通道11中。如图10所示,所述收油芯轴1的端部转动连接在所述收油槽6侧壁的通孔中,通孔的直径稍大于所述收油芯轴1的端部的直径,在所述收油槽6内形成负压,所述收油通道11中的油液将会被动的吸引至所述收油槽6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从所述收油芯轴1内部走油的方式,使得结构更加紧凑,更加适用于厨房空间紧张的餐饮企业使用。

上述实施例和图式并非限定本发明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发明的专利范畴。


技术特征:

1.一种改进型收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收油芯轴、收油片、刮油组件和挡油部件,若干个所述收油片平行设置在所述收油芯轴上;所述收油芯轴内形成有沿轴向设置的收油通道,相邻的两片收油片之间的收油芯轴上形成与所述收油通道连通的进油孔;相邻的两片收油片之间均设置有位于收油芯轴上侧的刮油组件;所述收油芯轴上设置有阻碍收油通道内的油液从进油孔向外流出的挡油部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型收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刮油组件包括主刮片和副刮片,所述主刮片和副刮片的左右两侧与收油片贴合,所述主刮片和所述副刮片的下端与所述收油芯轴的外表面贴合,所述主刮片的上端高于所述副刮片,所述主刮片、副刮片、两侧的收油片和所述主刮片、副刮片之间的收油芯轴围成一个上部开口的储油腔,随着所述收油芯轴的转动,所述进油孔能够与所述储油腔底部连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改进型收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刮片与所述副刮片之间设置有连接筋条,所述连接筋条与两侧的刮油片均留有过油间隙,所述收油片上方形成有固定安装座,每一所述主刮片的上端通过固定件与固定安装座相连。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改进型收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刮片上端形成有连接座,所述主刮片通过所述连接座与所述固定安装座连接,所述主刮片、连接座和所述连接筋条上均连接有纵向筋板,所述纵向筋板的宽度小于连接筋条的宽度。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型收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油组件包括固定连接有所述收油通道内的螺旋挡油卷,所述螺旋挡油卷上形成有螺旋过油通道,所述进油孔与所述螺旋过油通道的外侧相连,所述收油通道位于所述螺旋过油通道的内侧。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改进型收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油孔内形成有位于所述螺旋过油通道进油端对侧的进油挡板。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改进型收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挡油卷的截面呈阿基米德螺线状。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改进型收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油组件包括挡油圈,所述挡油圈自下而上与所述收油芯轴贴合,所述挡油圈的左右两侧与所述收油片密封连接,所述挡油圈的上端分别与所述主刮片和所述副刮片背离储油腔的一侧密封连接。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型收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油芯轴的轴端侧形成有收油槽,所述收油槽与所述收油通道连通。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型收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油芯轴的一端或者两端形成有与所述收油通道连通的负压吸引装置。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一种改进型收油装置,包括收油芯轴、收油片、刮油组件和挡油部件,若干个所述收油片平行设置在所述收油芯轴上;所述收油芯轴内形成有沿轴向设置的收油通道,相邻的两片收油片之间的收油芯轴上形成与所述收油通道连通的进油孔;相邻的两片收油片之间均设置有位于收油芯轴上侧的刮油组件;所述收油芯轴上设置有阻碍收油通道内的油液从进油孔向外流出的挡油部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从所述收油芯轴内部走油的方式,使得结构更加紧凑,更加适用于厨房空间紧张的餐饮企业使用。

技术研发人员:张伟滨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东山县极点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2.28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1002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