瓣膜修复装置及瓣膜修复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4-05-09  7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瓣膜修复装置及瓣膜修复系统。


背景技术:

2.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性瓣膜病以及冠心病、心肌梗死后引起的瓣膜病变也越来越常见。研究表明,超过13.3%的75岁以上的老年人患有不同程度的心脏瓣膜疾病。其中,二尖瓣、三尖瓣或主动脉瓣的疾病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心脏瓣膜疾病。
3.人体的心脏分为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和右心室共四个腔室,将心房与心室分开的薄膜被称为房室瓣。房室瓣由瓣叶、瓣环、腱索和乳头肌组成,所述瓣叶能够打开或关闭并起到单向阀的作用,以使血液仅能由心房流向相应的心室。其中,将左心房与左心室分开的房室瓣为二尖瓣,将右心房与右心室分开的房室瓣为三尖瓣。在心室充盈(舒张)期,二尖瓣和三尖瓣打开,以使血液从心房进入相应的心室。在心室收缩(排空)期,二尖瓣和三尖瓣关闭,以防止血液从心房进入相应的心室。而在心室的收缩期,若二尖瓣或三尖瓣关闭不全,心室内的血液可通过二尖瓣或三尖瓣之间的缝隙流回相应的心房(即血液的反流),这往往会导致患者的心脏衰竭、血流量减少、血压降低,严重时还可导致患者的永久性残疾或死亡。
4.目前,在房室瓣位置植入瓣膜修复装置是治疗房室瓣关闭不全的常用手段之一。所述瓣膜修复系统一般包括瓣膜修复装置、输送系统和手柄,所述瓣膜修复装置是一种可植入式假体,所述瓣膜修复装置在植入后,可通过夹持瓣叶从而消除瓣叶闭合后的缝隙,以减少血液的反流。具体的,以二尖瓣的植入瓣膜修复装置为例,瓣膜修复装置先压握并装载在输送系统中,而后将输送系统穿过房间隔到达二尖瓣的位置,再将植入物从输送系统中伸出并夹取瓣叶。
5.传统的瓣膜修复装置由于植入物压握后的径向尺寸较大,故输送系统入路后的径向尺寸也较大,如此在输送系统入路过程中可能会造成血管或房间隔的损伤,严重时还可能导致房间隔的撕裂。而若减少瓣膜修复装置中的零件尺寸,虽然能够减小瓣膜修复装置压握后的径向尺寸,但较小尺寸的瓣膜修复装置可能无法完全避免房室瓣的反流,从而导致瓣叶修复手术的失败。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瓣膜修复装置及瓣膜修复系统,该装置在压握后能够具有较小的径向尺寸,从而可避免瓣膜修复装置在入路过程中对血管或心脏造成损伤,进而提高手术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瓣膜修复装置,包括驱动部件和多个夹取部件,所述夹取部件用于夹取目标组织,并与所述驱动部件连接;所述驱动部件用于驱动所
述夹取部件转动,且所述夹取部件转动至不同的角度时分别具有夹合状态、抓取状态和压握状态,并能够在所述夹合状态、所述抓取状态和所述压握状态之间切换;
8.所述压握状态下的所述夹取部件相对于预定方向的转动角度大于夹合状态下的所述夹取部件相对于所述预定方向的转动角度,并还大于所述抓取状态下的所述夹取部件相对于所述预定方向的转动角度,所述预定方向为所述驱动部件的远端指向近端的方向。
9.可选的,随着所述夹取部件相对于所述预定方向的转动角度增大,所述瓣膜修复装置依次到达所述夹合状态、所述抓取状态和所述压握状态。
10.可选的,所述夹取部件相对于预定方向的转动角度为0
°
~180
°

11.可选的,当所述夹取部件相对于所述预定方向的转动角度为120
°
~180
°
时,所述夹取部件处于所述压握状态。
12.可选的,所述驱动部件包括植入物连接件和驱动杆,所述驱动杆可活动地穿设于所述植入物连接件中,并与所述夹取部件连接;所述驱动杆用于沿所述植入物连接件的轴向移动,以驱动所述夹取部件转动。
13.可选的,所述瓣膜修复装置还包括传动臂,且每个所述夹取部件配置一个所述传动臂,每个所述传动臂的一端与所述植入物连接件转动连接,另一端与对应的一个所述夹取部件转动连接。
14.可选的,所述夹取部件包括夹持臂和抓取件,所述抓取件和所述夹持臂用于相互配合以夹取所述目标组织;
15.每个所述夹取部件中的所述夹持臂分别与所述驱动杆和对应的一个所述传动臂转动连接;每个所述夹取部件中的所述抓取件与对应的一个所述夹持臂连接。
16.可选的,所述瓣膜修复装置还包括固定件,所述固定件设置在所述驱动杆的远端,每个所述夹持臂与所述固定件转动连接;
17.每个所述传动臂上均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用于避让所述固定件和部分所述夹持臂,以使所述夹取部件能够转动至180
°

18.可选的,每个所述夹取部件还包括支撑件,每个所述夹取部件中的所述支撑件与对应的一个所述夹持臂连接,所述支撑件用于支撑所述目标组织并用于增大所述目标组织被夹持的面积。
19.可选的,所述抓取件具有弹性;当所述夹取部件处于所述压握状态时,所述抓取件能够发生弹性形变,以减小所述抓取件在所述驱动杆的径向上的尺寸,
20.和/或,所述支撑件具有弹性;当所述夹取部件处于所述压握状态时,所述支撑件能够发生弹性形变,以减小每个所述支撑件在所述驱动杆的径向上的尺寸。
21.可选的,以所述夹取部件处于所述抓取状态下进行观察;所述支撑件为朝向所述驱动杆的近端突伸的弧形结构,和/或,所述抓取件为朝向所述驱动杆的远端突伸的弧形结构。
2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瓣膜修复系统,包括递送装置和任一项所述的瓣膜修复装置,所述递送装置与所述瓣膜修复装置可拆卸地连接,所述递送装置用于将所述瓣膜修复装置输送至预定位置。
23.可选的,所述夹取部件包括抓取件,所述瓣膜修复系统还包括多根控制丝;每个所述抓取件用于与对应的一根所述控制丝连接,每根所述控制丝能够被拉动,以使所述抓取
件抓取所述目标组织。
24.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瓣膜修复装置及瓣膜修复系统中,所述瓣膜修复装置中的驱动部件能够驱动夹取部件转动,使得夹取部件转动至不同的角度时分别具有夹合状态、抓取状态和压握状态,并还能够在夹合状态、抓取状态和压握状态之间切换,压握状态下的所述夹取部件相对于预定方向的转动角度大于夹合状态下的所述夹取部件相对于预定方向的转动角度,并还大于抓取状态下的所述夹取部件相对于预定方向的转动角度,如此配置后,能够减少瓣膜修复装置入路过程中对血管或心脏的损伤,还能够有效避免房室瓣的反流,进而可提升患者手术的成功率,并可提高手术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附图说明
25.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中处于压握状态下的瓣膜修复装置和递送装置的正视示意图,其中,所述瓣膜修复装置和所述递送装置处于连接状态;
26.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中处于压握状态下的瓣膜修复装置和递送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其中,所述瓣膜修复装置和所述递送装置处于连接状态;
27.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中处于抓取状态下的瓣膜修复装置和递送装置的正视示意图,其中,所述瓣膜修复装置和所述递送装置处于连接状态;
28.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中处于抓取状态下的瓣膜修复装置和递送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其中,所述瓣膜修复装置和所述递送装置处于连接状态;
29.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中处于夹合状态下的瓣膜修复装置和递送装置的正视示意图,其中,所述瓣膜修复装置和所述递送装置处于部分连接状态;
30.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中处于夹合状态下的瓣膜修复装置和递送装置的正视示意图,其中,所述瓣膜修复装置和所述递送装置处于分离状态;
31.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中处于夹合状态下的瓣膜修复装置和递送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其中,所述瓣膜修复装置和所述递送装置处于分离状态。
32.[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0033]
瓣膜修复装置1;植入物连接件11;驱动杆12;夹取部件13;夹持臂131;抓取件132;支撑件133;内腔1331;传动臂14;凹槽141;固定件15;递送装置2;控制丝3。
具体实施方式
[0034]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根据下面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
[0035]
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36]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
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或三个或更多个等。
[0037]
如在本说明书中所使用的,“远端”通常是指瓣膜修复装置中远离操作者的一端;术语“近端”与“远端”相对,通常是指瓣膜修复装置中靠近操作者的一端;术语“轴向”是指沿驱动杆的轴线方向;术语“周向”是指驱动杆的轴线的环绕方向;术语“径向”是指驱动杆垂直轴线的横截面的直径方向。
[0038]
下面结合附图和优选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补充或相互组合。
[0039]
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提供一种瓣膜修复装置1,包括驱动部件和多个夹取部件13,所述夹取部件13用于夹取目标组织,并与驱动部件连接所述驱动部件用于驱动夹取部件13转动,且夹取部件13转动至不同的角度时分别具有夹合状态、抓取状态和压握状态,并能够在所述夹合状态、所述抓取状态和所述压握状态之间切换,压握状态下的夹取部件13相对于预定方向a的转动角度θ大于夹合状态下的夹取部件13相对于预定方向a的转动角度θ,并还大于抓取状态下的夹取部件13相对于预定方向a的转动角度θ,预定方向a为所述驱动部件的远端指向近端的方向。进一步地,随着夹取部件13相对于预定方向a的转动角度增大,瓣膜修复装置1依次到达所述夹合状态、所述抓取状态和所述压握状态。
[0040]
应理解,驱动部件的远端指向近端的方向是指瓣膜修复装置1输送到预定位置后,驱动部件的轴线方向上远端指向近端的方向。在本实施例中,夹取部件13的两端包括与驱动部件连接的固定端(未标号)和围绕驱动部件转动的移动端(未标号),所述转动角度θ是指夹取部件13的固定端指向移动端的方向和预定方向a之间的夹角。
[0041]
参照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驱动部件包括植入物连接件11和驱动杆12,多个所述夹取部件13围绕植入物连接件11的轴向沿周向依次设置。所述驱动杆12可活动地穿设于植入物连接件11中,并与夹取部件13连接。驱动杆12用于沿植入物连接件11的轴向移动,以驱动夹取部件13转动。
[0042]
现有技术中的瓣膜修复装置在植入前需将瓣膜修复装置调整至夹合状态并进行压握后植入,由于此时瓣膜修复装置夹取部件需要压握在植入物连接件和驱动杆的外部,使得瓣膜修复装置在压握后具有较大的径向尺寸,此类瓣膜修复装置在植入过程中极易损伤血管和心脏,安全隐患较大。而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瓣膜修复装置1中,当夹取部件13处于压握状态时,瓣膜修复装置1能够被输送至预定位置以夹取目标组织,由于所有夹取部件13处于压握状态时其径向尺寸更小,如此能够减少瓣膜修复装置1入路过程中对血管或心脏的损伤,还能够有效避免房室瓣的反流,进而可提升患者手术的成功率,并可提高手术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0043]
应知晓,所有夹取部件13的径向尺寸是指所有夹取部件13在直径最大处的外径尺寸。还应知晓,所述目标组织是指夹取部件13植入后的夹持部位,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目标组织是指二尖瓣或三尖瓣的瓣叶。
[0044]
继续参照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瓣膜修复系统,包括瓣膜修
复装置1和递送装置2,所述递送装置2与瓣膜修复装置1可拆卸地连接,所述递送装置2用于将瓣膜修复装置1递送至体内预定位置。应理解,所述预定位置是指输送瓣膜修复装置1到达的目标位置,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预定位置是指二尖瓣或三尖瓣所处的位置。
[0045]
参照图3所示,所述夹取部件13相对于预定方向a的转动角度θ为0
°
~180
°

[0046]
所述瓣膜修复装置1的植入过程为:先将夹取部件13处于压握状态的瓣膜修复装置1置于递送装置2中,并沿着递送装置2所建立的通道植入体内;当递送装置2的远端定位在预定位置后,从递送装置2的远端推出瓣膜修复装置1,使夹取部件13处于抓取状态以夹取瓣叶,瓣叶被成功夹取后,夹取部件13便能够跟随瓣叶的开闭而在夹合状态和抓取状态之间切换。
[0047]
更详细的,所述压握状态为瓣膜修复装置1在递送装置2中输送时夹取部件13的状态。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2所示,当夹取部件13相对于预定方向a的转动角度θ为120
°
~180
°
时,夹取部件13处于所述压握状态。如此配置,可使夹取部件13处于压握状态时能够避让植入物连接件11和驱动杆12,此时所有夹取部件13在压握后具有较小的径向尺寸,从而可进一步避免植入后对患者血管和心脏的伤害。优选的,所述夹取部件13处于压握状态时,夹取部件13相对于预定方向a的转动角度θ为180
°
,此时夹取部件13压握后的径向尺寸最小,以使瓣膜修复装置1的植入过程更加安全可靠。
[0048]
所述抓取状态为瓣膜修复装置1抓取目标组织时夹取部件13的状态。如图3和图4所示,当夹取部件13相对于预定方向a的转动角度θ为45
°
~90
°
时,夹取部件13处于所述抓取状态。
[0049]
所述夹合状态为目标组织闭合时夹取部件13的状态,如图5~图7所示,当夹取部件13相对于预定方向a的转动角度θ为0
°
~45
°
时,夹取部件13处于所述夹合状态。
[0050]
在一较优实施例中,瓣膜修复装置1还包括传动臂14,且每个夹取部件13配置一个传动臂14,每个传动臂14的一端与植入物连接件11转动连接,另一端与对应的一个夹取部件13转动连接。如此当驱动杆12沿植入物连接件11的轴向移动时,驱动杆12驱动夹取部件13和传动臂14相对于植入物连接件11转动,且在此过程中传动臂14相对于夹取部件13转动,即夹取部件13在驱动杆12的驱动下和传动臂14的限定下相对于预定方向a转动。在其他实施例中,瓣膜修复装置1还可取消传动臂14,此时夹取部件13可通过与驱动杆12之间的结构限定,使得夹取部件13仅在驱动杆12的驱动下即可相对于预定方向a转动。
[0051]
参照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夹取部件13包括夹持臂131和抓取件132,夹持臂131和抓取件132用于相互配合以夹取所述目标组织。每个夹取部件13中的夹持臂131分别与驱动杆12和对应的一个传动臂14转动连接。每个夹取部件13中的抓取件132与对应的一个夹持臂131(即同一个夹取部件13中的夹持臂131)连接。更详细的,以夹取部件13处于抓取状态下进行观察,每个夹取部件13中的抓取件132在对应的一个夹持臂131的近端一侧与夹持臂131固定连接。
[0052]
参照图1~图4所示,以夹取部件13处于抓取状态下进行观察,抓取件132为朝向驱动杆12的远端突伸的弧形结构,且抓取件132优选为环状。更详细的,抓取件132在自然状态下(即不受到递送装置2限定的状态)均为弧形结构,当抓取件132放置在递送装置2中且能够受到递送装置2在径向上的作用力时,抓取件132可在受力后形成弧度更大的弧形结构或形成直线结构。
[0053]
由于瓣叶本身具有一定的弧度,若抓取件132为一平面结构,抓取件132仅能够在较小的区域内夹持瓣叶,如此既减小了对瓣叶的夹持面积,增加了瓣叶脱离瓣膜修复装置1的风险,同时还会使抓取件132与瓣叶被夹持的部位由于反复摩擦而造成破裂或损坏。本技术中将抓取件132设置为弧形结构,可使抓取件132在抓取瓣叶后其弧形表面与瓣叶能够进行较大程度的贴靠,从而可以增大瓣膜修复装置1与瓣叶的夹持面积,还可优化瓣叶夹持后的形态,即使瓣叶被夹持后的形态接近其初始形态,以便能够减少抓取件132对瓣叶产生的应力和损伤,继而可减少患者手术后的病发症,并确保瓣膜修复装置1长期植入的安全性。
[0054]
优选的,所述抓取件132具有弹性。当夹取部件13处于压握状态时,所有抓取件132能够发生弹性变形,以减小所有抓取件132的径向尺寸。在本实施例中,抓取件132由超弹性材料制备。如此设置,当夹取部件13处于压握状态时,多个抓取件132能够相互挤压并发生弹性变形,以使所有抓取件132的径向尺寸减小,从而可进一步减小瓣膜修复装置1在压握后的径向尺寸。而当夹取部件13从压握状态转变为抓取状态后,由于多个抓取件132失去相互作用力,抓取件132又能够快速恢复至初始状态,以方便抓取件132对目标组织的抓取。此外,由超弹性材料制备的抓取件132还能够在夹取瓣叶(即目标组织)后自动调整抓取件132的形状,以适应不同患者的瓣叶厚度,从而能够提高瓣膜修复装置1的通用性。应理解,所述超弹性材料是指能够在外力作用下发生较大程度的弹性变形,并能够在外力撤回时恢复受力前的状态的材料。本技术对制备抓取件132的具体材料不作限定,制备抓取件132的材料包括但不限于镍钛合金(简称niti)材料。
[0055]
在本实施例中,夹持臂131设置为板件。在其他实施例中,夹持臂131也可设置成其他能够与抓取件132配合并夹持瓣叶的结构。
[0056]
应知晓,所述植入物连接件11、驱动杆12、传动臂14和夹持臂131均由刚性材料制备,以使瓣膜修复装置1能够具有足够的刚度并能够始终夹持瓣叶。其中,所述刚性材料包括但不限于可植入不锈钢、钴铬合金(简称cocr)以及高分子材料等。还应知晓,所述抓取件132和夹持臂131之间的固定连接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铆接、焊接、缝合、孔轴连接或卡扣连接等。
[0057]
优选的,所述夹取部件13还包括支撑件133,每个夹取部件13中的支撑件133与对应的一个夹持臂131(即同一个夹取部件13中的夹持臂131)连接,支撑件133用于支撑所述目标组织并增大所述目标组织被夹持的面积,以使瓣膜修复装置1能够更加牢固的夹取瓣叶。应知晓,所述支撑件133和夹持臂131之间的固定连接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铆接、焊接、缝合、孔轴连接或卡扣连接等。在本实施例中,以夹取部件13处于抓取状态下进行观察,支撑件133在对应的一个夹持臂131的近端一侧与夹持臂131固定连接,且支撑件133的一端大致固定在夹持臂131的近端一侧中较为靠近远端的区域,从而可方便支撑件133与瓣叶的贴靠。
[0058]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支撑件133也优选具有弹性。当夹取部件13处于压握状态时,所有支撑件133能够发生弹性形变,以减小所有支撑件133的径向尺寸。在本实施例中,支撑件133也由超弹性材料制备。如此设置,当夹取部件13处于压握状态时,多个支撑件133能够相互挤压并发生弹性变形,以使所有支撑件133的径向尺寸减小,从而可进一步减小瓣膜修复装置1在压握后的径向尺寸。而当夹取部件13从压握状态转变为抓取状态后,由于多个支撑件133失去相互作用力,支撑件133又能够快速恢复至初始状态,从而能够实现对瓣叶的
支撑。本技术对制备支撑件133的具体材料不作限定,制备支撑件133的材料包括但不限于镍钛合金材料。
[0059]
较优的,以夹取部件13处于抓取状态下进行观察,所述支撑件133为朝向驱动杆12的近端突伸的弧形结构,如此能够较好的顺应瓣叶的形状以对瓣叶进行支撑,并能够避免支撑件133长时间摩擦瓣叶而对瓣叶的损伤。更详细的,支撑件133在自然状态下(即不受到递送装置2限定的状态)均为弧形结构,当支撑件133放置在递送装置2中且能够受到递送装置2在径向上的作用力时,支撑件133可在受力后形成弧度更大的弧形结构或形成直线结构。
[0060]
参照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件133为环形结构,并具有中空的内腔1331,抓取件132能够穿过内腔1331并与夹持臂131配合以夹持所述目标组织,如此可增大夹取部件13夹持瓣叶的面积,从而将瓣膜修复装置1牢固的固定在瓣叶处。当支撑件133在体内移动至预定位置后,支撑件133和夹持臂131被放置在瓣叶的一侧,环形的支撑件133与瓣叶相贴靠并对瓣叶进行支撑,抓取件132的近端被拉起,当瓣叶移动至抓取件132与夹持臂131之间时,释放抓取件132,此时抓取件132能够穿过支撑件133的内腔1331并与夹持臂131共同夹持所述瓣叶。
[0061]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预定位置为二尖瓣,故所述夹取部件13的数量为2个,即所述夹持臂131、抓取件132和支撑件133的数量均为2个,此时每个夹取部件13可夹取一个瓣叶。而当所述预定位置为三尖瓣时,所述夹取部件13的数量为2个或3个。
[0062]
由于在瓣膜修复装置1植入体内后,瓣膜修复装置1在抓取状态时需要使传动臂14和夹持臂131之间的相对位置固定,即使夹取部件13的转动角度θ不发生变化,以夹取瓣叶。而在现有的瓣膜修复装置1中,驱动杆12和植入物连接件11之间需要配合锁止装置才能够锁定,即使传动臂14和夹持臂131之间的相对位置保持固定。所述锁止装置由于结构复杂而使瓣膜修复装置1压握后的径向尺寸较大。
[0063]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植入物连接件11与驱动杆12之间的连接方式为能够相互锁定的螺纹连接。具体的,驱动杆12的外壁上设置有外螺纹,且植入物连接件11的内壁上设置有与所述外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操作者可通过转动驱动杆12而使驱动杆12与植入物连接件11发生相对移动,当驱动杆12停止转动后,驱动杆12与植入物连接件11能够锁定(即驱动杆12与植入物连接件11能够保持相对静止),而使传动臂14和夹持臂131的位置不发生变化。而当需要改变传动臂14和夹持臂131的位置时,仅需继续旋转驱动杆12至所需位置,此时传动臂14和夹持臂131能够相对锁定于另一所需位置。如此配置,一方面可在驱动杆12静止时使得传动臂14和夹持臂131能够在任意角度保持相对静止以抓取瓣叶;另一方面,如此可避免在传动臂14和夹持臂131之间设置锁止装置,从而可减少瓣膜修复装置1的零件数量,继而进一步减小瓣膜修复装置1压握后的径向尺寸。
[0064]
参照图5所示,所述瓣膜修复装置1还包括固定件15,固定件15设置在驱动杆12的远端,每一夹持臂131与固定件15转动连接。具体的,当将驱动杆12从远端朝近端方向拉动时,固定件15与植入物连接件11逐渐靠近,固定件15在移动过程中能够驱动夹持臂131带动传动臂14发生相对转动,使得夹取部件13的转动角度θ发生变化。具体的,当固定件15处于靠近近端的位置时,夹取部件13的转动角度θ为120
°
~180
°
,此时夹取部件13处于压握状态。随着固定件15从近端朝向远端移动,夹取部件13可从压握状态转变为抓取状态。当夹取
部件13的转动角度θ为45
°
~90
°
时,夹取部件13处于抓取状态。随着固定件15继续从近端朝向远端移动,夹取部件13从抓取状态转变为夹合状态,当固定件15靠近远端的位置时,夹取部件13的转动角度θ为0
°
~45
°
,且根据不同患者生理状况优选接近0
°
,此时夹取部件13处于夹合状态。
[0065]
参照图4,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每一传动臂14上均设置有凹槽141,凹槽141用于避让固定件15和部分夹持臂131,以使夹取部件13能够转动至180
°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传动臂14为薄板结构,当夹取部件13处于压握状态时,固定件15和部分夹持臂131能够穿过凹槽141,以使传动臂14和夹持臂131均能够移动至大致与驱动杆12平行的位置,此时夹取部件13的转动角度θ接近180
°
,如此能够减小多个抓取件132之间的距离,以使多个抓取件132能够产生较大程度的弹性变形,从而进一步减小多个抓取件132的径向尺寸。同时,如此设置还能够减小多个支撑件134之间的距离,以便进一步减小多个支撑杆134的径向尺寸,综上可进一步减小瓣膜修复装置1压握后的径向尺寸。
[0066]
参照图3所示,所述瓣膜修复系统还包括多根控制丝3,且每个抓取件132配置一根控制丝3,每个抓取件132用于与对应的一根控制丝3连接,每根控制丝3能够被拉动,以使抓取件132抓取所述目标组织。更详细的,瓣膜修复装置1在植入预定位置并使夹取部件13处于抓取状态后,抓取件132能够被控制丝3拉动,以使抓取件132发生弹性变形,当瓣叶移动至夹持臂131和抓取件132之间时,释放控制丝3,此时抓取件132恢复初始状态并能够与夹持臂131共同夹持瓣叶。
[0067]
本技术中的控制丝3优选为柔性材料,例如,控制丝3可采用镍钛丝、高分子丝或其他类型的丝材。
[0068]
针对以上任意实施例,在一非限制性操作中,以二尖瓣瓣膜置换为例,瓣膜修复装置1和递送装置2的植入过程为:
[0069]
参照图1和图2所示,在瓣膜修复装置1植入前,将控制丝3与抓取件132的远端固定连接后,并将控制丝3延伸至递送装置2的远端,同时将驱动杆12移动至最近端,此时夹取部件13处于压握状态。而后将瓣膜修复装置1装载在递送装置2中并输送至二尖瓣位置。当递送装置2的远端定位在二尖瓣位置后,从递送装置2的远端推出瓣膜修复装置1。而后使驱动杆12逐步朝远端的方向(即朝远离瓣膜修复装置1近端的方向)移动,直至夹取部件13的转动角度θ达到45
°
~90
°
,此时夹取部件13处于抓取状态。通过递送装置2调整支撑件133的位置,以使支撑杆133贴靠原生瓣叶。拉动控制丝3使抓取件132的近端朝靠近植入物连接件11的方向移动,由于抓取件132采用超弹性材料制备,抓取件132在控制丝3的拉动下可大致移动至与驱动杆12的轴线平行的位置。在所述原生瓣叶介于夹持臂131和抓取件132之间时,释放控制丝3,从而使原生瓣叶贴靠支撑件133并被夹持臂131和抓取件132夹持。而后使驱动杆12逐步朝远端的方向(即朝远离瓣膜修复装置1近端的方向)移动,以使夹取部件13的转动角度θ达到0
°
~45
°
,此时夹取部件13处于夹合状态。如此完成瓣膜修复装置1在二尖瓣位置处的固定,并使夹取部件13夹取瓣叶。
[0070]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不同患者的生理状况(例如原生瓣叶的厚度)不同,故对于不同患者来说,夹取部件13在处于夹合状态下的实际转动角度θ不同。优选的,可根据不同患者的生理状况使夹取部件13的实际转动角度θ接近0
°
,以使多个原生瓣叶能够更好的贴合,从而更加有效的避免血液的反流。
[0071]
所述瓣膜修复装置1安装到位后,在近端抽出控制丝3。随后使瓣膜修复装置1和递送装置2分离。撤回递送装置2,即完成瓣膜修复装置1在二尖瓣位置的植入。
[0072]
综上,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瓣膜修复装置1及瓣膜修复系统中,瓣膜修复装置1中的驱动部件能够沿轴向移动,以驱动夹取部件13转动,且夹取部件13转动至不同的角度时分别具有夹合状态、抓取状态和压握状态。如此能够减少瓣膜修复装置1入路过程中对血管或心脏的损伤,还能够有效避免房室瓣的反流,进而可提升患者手术的成功率,并可提高手术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0073]
上述描述仅是对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任何限定,本实用新型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上述揭示内容做的任何变更、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瓣膜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部件和多个夹取部件,所述夹取部件用于夹取目标组织,并与所述驱动部件连接;所述驱动部件用于驱动所述夹取部件转动,且所述夹取部件转动至不同的角度时分别具有夹合状态、抓取状态和压握状态,并能够在所述夹合状态、所述抓取状态和所述压握状态之间切换;所述压握状态下的所述夹取部件相对于预定方向的转动角度大于所述夹合状态下的所述夹取部件相对于所述预定方向的转动角度,并还大于所述抓取状态下的所述夹取部件相对于所述预定方向的转动角度,所述预定方向为所述驱动部件的远端指向近端的方向。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瓣膜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随着所述夹取部件相对于所述预定方向的转动角度增大,所述瓣膜修复装置依次到达所述夹合状态、所述抓取状态和所述压握状态。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瓣膜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取部件相对于预定方向的转动角度为0
°
~180
°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瓣膜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夹取部件相对于所述预定方向的转动角度为120
°
~180
°
时,所述夹取部件处于所述压握状态。5.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瓣膜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件包括植入物连接件和驱动杆,所述驱动杆可活动地穿设于所述植入物连接件中,并与所述夹取部件连接;所述驱动杆用于沿所述植入物连接件的轴向移动,以驱动所述夹取部件转动。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瓣膜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传动臂,每个所述夹取部件配置一个所述传动臂,且每个所述传动臂的一端与所述植入物连接件转动连接,另一端与对应的一个所述夹取部件转动连接。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瓣膜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取部件包括夹持臂和抓取件,所述抓取件和所述夹持臂用于相互配合以夹取所述目标组织;每个所述夹取部件中的所述夹持臂分别与所述驱动杆和对应的一个所述传动臂转动连接;每个所述夹取部件中的所述抓取件与对应的一个所述夹持臂连接。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瓣膜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件,所述固定件设置在所述驱动杆的远端,每个所述夹持臂与所述固定件转动连接;每个所述传动臂上均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用于避让所述固定件和部分所述夹持臂,以使所述夹取部件能够转动至180
°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瓣膜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夹取部件还包括支撑件,每个所述夹取部件中的所述支撑件与对应的一个所述夹持臂连接,所述支撑件用于支撑所述目标组织并用于增大所述目标组织被夹持的面积。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瓣膜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抓取件具有弹性;当所述夹取部件处于所述压握状态时,所述抓取件能够发生弹性形变,以减小所述抓取件在所述驱动杆的径向上的尺寸,和/或,所述支撑件具有弹性;当所述夹取部件处于所述压握状态时,所述支撑件能够发生弹性形变,以减小每个所述支撑件在所述驱动杆的径向上的尺寸。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瓣膜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以所述夹取部件处于所述抓取状态下进行观察;所述支撑件为朝向所述驱动杆的近端突伸的弧形结构,和/或,所述抓取件
为朝向所述驱动杆的远端突伸的弧形结构。12.一种瓣膜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递送装置和如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瓣膜修复装置,所述递送装置与所述瓣膜修复装置可拆卸地连接,所述递送装置用于将所述瓣膜修复装置输送至预定位置。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瓣膜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取部件包括抓取件,所述瓣膜修复系统还包括多根控制丝;每个所述抓取件用于与对应的一根所述控制丝连接,每根所述控制丝能够被拉动,以使所述抓取件抓取所述目标组织。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瓣膜修复装置及瓣膜修复系统,所述瓣膜修复系统包括瓣膜修复装置和递送装置;所述瓣膜修复装置包括驱动部件和多个夹取部件;所述夹取部件用于夹取目标组织;所述驱动部件用于驱动所述夹取部件转动,且所述夹取部件转动至不同的角度时分别具有夹合状态、抓取状态和压握状态,压握状态下的所述夹取部件相对于预定方向的转动角度大于夹合状态下的所述夹取部件相对于预定方向的转动角度,并还大于抓取状态下的所述夹取部件相对于预定方向的转动角度。如此设置,可使瓣膜修复装置在压握后具有较小的径向尺寸,从而可避免瓣膜修复装置在入路过程中对血管或心脏的损伤,提高手术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提高手术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提高手术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婧 邱尧 刘世红 陈国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微创心通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6.30
技术公布日:2022/12/1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41560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