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异形机翼及飞行器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4-05-07  6



1.本实用新型属于飞行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异形机翼及飞行器。


背景技术:

2.本部分的陈述仅仅是提供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背景技术信息,不必然构成在先技术。
3.现在的固定翼飞机主要是靠机翼产生升力,现在固定翼飞机多是单层机翼。
4.早期有双层机翼的设计,为加强双层机翼的强度会在二者之间加装几根拉杆或者缆绳,在快速飞行时会产生较大的阻力和振动;单层机翼效率相比双层机翼高,但如果想要获得双层机翼同样的面积就要将翼展加长,或者增加机翼的宽度也就是玄长,宽度增加范围优先,而且机翼过宽横向稳定性不好,翼展过长机翼的强度有问题,保证了强度,就增加了材料重量;二者是矛盾的关系。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异形机翼及飞行器,不仅通过上下两层机翼增加了机翼面积、提高了升力并减小了翼展,而且通过上小翼、下小翼和上下小翼将上下两层机翼连接起来,使得上下两层机翼翼尖有了较大的相互支撑力,提高了整个机翼的机械强度。
6.根据一些实施例,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7.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异形机翼,包括:小翼连接板、以及相互平行的上机翼和下机翼;
8.所述上机翼的第一端设置下小翼,上机翼的第二端设置上下小翼;
9.所述下机翼的第一端设置上小翼,下机翼的第二端设置上下小翼或下小翼;
10.所述上机翼的下小翼和所述下机翼的上小翼通过所述小翼连接板连接,且所述下小翼和上小翼之间的小翼连接板用于连接飞行器的机身;
11.所述上机翼的上下小翼与所述下机翼的上下小翼或所述下机翼的下小翼连接。
12.进一步地,所述上机翼的下小翼与上机翼之间,以及所述下机翼的上小翼与下机翼之间的夹角均处于90度至180度范围内。
13.进一步地,所述上下小翼包括上翼尖小翼和下翼尖小翼;
14.所述上翼尖小翼和所述下翼尖小翼均为后掠翼。
15.进一步地,所述上机翼的上翼尖小翼与上机翼之间的夹角处于90度至180度范围内;
16.所述上机翼的下翼尖小翼与上机翼之间的夹角处于90度至180度范围内。
17.进一步地,如果下机翼的第二端设置上下小翼,两个上下小翼直接固定连接。
18.进一步地,如果下机翼的第二端设置上下小翼,两个上下小翼通过小翼连接板连接。
19.进一步地,两个小翼连接板平行,两个小翼连接板之间设置有中间机翼,且中间机翼与所述上机翼平行。
20.进一步地,如果下机翼的第二端设置下小翼,所述上机翼的上下小翼与所述下机翼的下小翼通过小翼连接板连接,且两个小翼连接板平行。
21.进一步地,所述下小翼和上小翼之间的小翼连接板可以直接固定连接飞行器的机身,也可以通过倾转机构连接飞行器的机身。
22.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飞行器,包括:机身以及与机身连接的第一方面提出的一种异形机翼。
2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24.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异形机翼,其通过上小翼、下小翼和上下小翼将上下两层机翼(上机翼和下机翼)连接起来,使得上下两层机翼翼尖有了较大的相互支撑力,提高了整个异形机翼的机械强度。
25.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异形机翼,其通过上下小翼抑制翼尖涡流,并利用其能量转化成升力,提高了整个异形机翼的升力效率;同时,上下小翼使整个异形机翼具有很好的横向自稳能力,遇到复杂气流自恢复能力强。
26.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异形机翼,其通过上下两层机翼(上机翼和下机翼)增加了机翼面积、提高了升力并减小了翼展,相对同等面积的单层机翼减小了对起降场地的空间要求。
附图说明
27.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28.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下机翼设置上下小翼且两个上下小翼直接连接的异形机翼的主视图;
29.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下机翼设置上下小翼且两个上下小翼直接连接的异形机翼的右视图;
30.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下机翼设置上下小翼且两个上下小翼直接连接的异形机翼的正三轴视图;
31.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下机翼设置上下小翼且两个上下小翼通过小翼连接板连接的异形机翼的主视图;
32.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下机翼设置上下小翼且两个上下小翼通过小翼连接板连接的异形机翼的右视图;
33.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下机翼设置上下小翼且两个上下小翼通过小翼连接板连接的异形机翼的正三轴视图;
34.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下机翼设置下小翼的异形机翼的主视图;
35.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下机翼设置下小翼的异形机翼的右视图;
36.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下机翼设置下小翼的异形机翼的正三轴视图;
37.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的飞行器的正三轴视图;
38.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下机翼设置上下小翼且两个上下小翼直接连接
时,增加垂直尾翼的异形机翼的主视图;
39.图1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下机翼设置上下小翼且两个上下小翼直接连接时,增加垂直尾翼的异形机翼的右视图;
40.图1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下机翼设置上下小翼且两个上下小翼直接连接时,增加垂直尾翼的异形机翼的正三轴视图;
41.其中,1、上机翼,2、下机翼,3、上小翼,4、下小翼,5、上下小翼,6、小翼连接板,7、中间机翼,8、机身,9、螺旋桨,10、垂直尾翼,11、方向舵,501、上翼尖小翼,502、下翼尖小翼。
具体实施方式
42.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43.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实用新型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44.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45.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如“上”“竖直”、“水平”、“向上”、“向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只是为了便于叙述本实用新型各部件或元件结构关系而确定的关系词,并非特指本实用新型中任一部件或元件,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46.本实用新型中,术语如“固定”、“固设”等应做广义理解,表示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一体地连接或可拆卸连接。对于本领域的相关科研或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47.实施例一
48.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异形机翼。
49.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图8和图9所示,一种异形机翼,包括小翼连接板6、以及相互平行的上机翼1和下机翼2;上机翼1的第一端设置下小翼4,上机翼1的第二端设置上下小翼5;下机翼2的第一端设置上小翼3,下机翼2的第二端设置上下小翼5或下小翼4;上机翼1的下小翼4和下机翼2的上小翼3通过小翼连接板6连接。
50.上下小翼5包括上翼尖小翼501和下翼尖小翼502。上翼尖小翼501和下翼尖小翼502均为后掠翼。
51.上机翼1的上下小翼5的上翼尖小翼501与上机翼1之间的夹角处于90度至180度范围内,上机翼1的上下小翼5的下翼尖小翼502与上机翼1之间的夹角处于90度至180度范围内,可以等于90,但不可等于180度。
52.上机翼1的下小翼4与上机翼1之间,以及下机翼2的上小翼3与下机翼2之间的夹角均处于90度至180度范围内,可以等于90,但不可等于180度。
53.下小翼4和上小翼3之间的小翼连接板6用于连接飞行器的机身,且与机身的纵切面平行;下小翼4和上小翼3之间的小翼连接板6可以直接固定连接飞行器的机身,也可以通
过旋转机构连接飞行器的机身。如果小翼连接板6连接飞行器的后部,上机翼1的上下小翼5的上翼尖小翼501的长度大于下机翼2的上下小翼5的下翼尖小翼502的长度或下机翼2的下小翼4的长度。
54.上机翼1的上下小翼5与下机翼2的上下小翼5或下机翼2的下小翼4连接。
55.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如果下机翼2的第二端设置上下小翼5,两个上下小翼5直接固定连接,即上机翼的上下小翼5的下翼尖小翼502的端部与下机翼的上下小翼5的上翼尖小翼501的端部直接连接;下机翼2的上下小翼5的上翼尖小翼501与下机翼2之间的夹角处于90度至180度范围内,下机翼2的上下小翼5的下翼尖小翼502与下机翼2之间的夹角处于90度至180度范围内,可以等于90度,但不可等于180度;此时,机翼整体结构类似上下两边被拉长的七边形,上机翼1和下机翼2对应七边形的两个长边。在上下小翼5的连接处与小翼连接板6之间可以设置中间机翼,且中间机翼与上机翼平行。
56.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如图4、图5和图6所示,如果下机翼2的第二端设置上下小翼5,两个上下小翼5通过小翼连接板6连接,左右两个小翼连接板6平行,两个小翼连接板6之间设置中间机翼7,且中间机翼7与上机翼1平行;下机翼2的上下小翼5的上翼尖小翼501与下机翼2之间的夹角处于90度至180度范围内,下机翼2的上下小翼5的下翼尖小翼502与下机翼2之间的夹角处于90度至180度范围内,可以等于90度,但不可以等于180度;此时,机翼整体结构类似上下两边被拉长的八边形,上机翼1和下机翼2对应八边形的两个长边。
57.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如图7、图8和图9所示,如果下机翼2的第二端设置下小翼4,上机翼1的上下小翼5与下机翼2的下小翼4通过小翼连接板6连接,两个小翼连接板6平行;下机翼2的下小翼4与下机翼2之间的夹角处于90度至180度范围内,可以等于90度,但不可以等于180度。两个小翼连接板之间可以设置中间机翼,且中间机翼与上机翼平行,并同样设有下小翼4。
58.作为一种实施方式,上机翼1中部与下机翼2中部之间固定连接有垂直尾翼10,垂直尾翼10一侧边转动连接有方向舵11(与飞行器连接后,若以飞行器的头部作为前部,则方向舵11位于垂直尾翼后部),垂直尾翼10与上机翼1和下机翼2垂直。垂直尾翼放在两层机翼中间受侧风的干扰会小很多,在机翼中间会起到支撑作用增加机翼整体机械强度。如图11、图12和图13所示,为图1、图2和图3所示的异形机翼增加垂直尾翼10和方向舵11后的图,即在下机翼的第二端设置上下小翼且两个上下小翼直接固定连接时,在上机翼1中部与下机翼2中部之间固定连接垂直尾翼10。同样,在下机翼的第二端设置下小翼时,或者,在下机翼的第二端设置上下小翼且两个上下小翼通过小翼连接板连接时,在上机翼1中部与下机翼2中部之间也可以固定连接垂直尾翼10。
59.本实用新型通过上小翼3、下小翼4和上下小翼5将上下两层机翼(上机翼1和下机翼2)连接起来,使得上下两层机翼翼尖有了较大的相互支撑力,提高了整个异形机翼的机械强度。
60.本实用新型通过上下小翼5抑制翼尖涡流,并利用其能量转化成升力,提高了整个异形机翼的升力效率;同时,上下小翼5使整个异形机翼具有很好的横向自稳能力,遇到复杂气流自恢复能力强。
61.本实用新型通过上下两层机翼(上机翼1和下机翼2)增加了机翼面积提高了升力并减小了翼展,相对同等面积的单层机翼减小了对起降场地的空间要求。
62.需要注意,以上机翼或下机翼为水平面,本实施例中的上小翼是指与上机翼或下机翼成一定角度,并位于上机翼或下机翼上方的小翼;下小翼是指与上机翼或下机翼成一定角度,并位于上机翼或下机翼下方的小翼。
63.实施例二
64.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飞行器。
65.如图10所示,一种飞行器,包括:机身8以及与机身8连接的实施例一所述的一种异形机翼。
66.机身8的前部两侧和后部两侧均安装有实施例一所述的一种异形机翼。机身8的头部安装有螺旋桨9。机身8的下部安装有起落架。
67.机身8的后部两侧的异形机翼的上机翼的上下小翼的上翼尖小翼的长度,大于机身8的前部两侧的异形机翼的上机翼的上下小翼的上翼尖小翼的长度。
68.使用时,螺旋桨9旋转产生拉力拉动飞行器向前运动,向前运动时,四个异形机翼产生升力实现飞行器在空中飞行,使得飞行器飞行具有效率高、飞行航程和航时较长、飞行稳定性较好和节省能源等优点。
6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异形机翼,其特征在于,包括:小翼连接板、以及相互平行的上机翼和下机翼;所述上机翼的第一端设置下小翼,上机翼的第二端设置上下小翼;所述下机翼的第一端设置上小翼,下机翼的第二端设置上下小翼或下小翼;所述上机翼的下小翼和所述下机翼的上小翼通过所述小翼连接板连接,且所述下小翼和上小翼之间的小翼连接板用于连接飞行器的机身;所述上机翼的上下小翼与所述下机翼的上下小翼或所述下机翼的下小翼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异形机翼,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机翼的下小翼与上机翼之间,以及所述下机翼的上小翼与下机翼之间的夹角均处于90度至180度范围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异形机翼,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小翼包括上翼尖小翼和下翼尖小翼;所述上翼尖小翼和所述下翼尖小翼均为后掠翼。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异形机翼,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机翼的上翼尖小翼与上机翼之间的夹角处于90度至180度范围内;所述上机翼的下翼尖小翼与上机翼之间的夹角处于90度至180度范围内。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异形机翼,其特征在于,如果下机翼的第二端设置上下小翼,两个上下小翼直接固定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异形机翼,其特征在于,如果下机翼的第二端设置上下小翼,两个上下小翼通过小翼连接板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异形机翼,其特征在于,两个小翼连接板平行,两个小翼连接板之间设置有中间机翼,且中间机翼与所述上机翼平行。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异形机翼,其特征在于,如果下机翼的第二端设置下小翼,所述上机翼的上下小翼与所述下机翼的下小翼通过小翼连接板连接,且两个小翼连接板平行。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异形机翼,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小翼和上小翼之间的小翼连接板可以直接固定连接飞行器的机身,也可以通过倾转机构连接飞行器的机身。10.一种飞行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机身以及与机身连接的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异形机翼。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属于飞行器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异形机翼及飞行器,包括:小翼连接板、以及相互平行的上机翼和下机翼;所述上机翼的第一端设置下小翼,上机翼的第二端设置上下小翼;所述下机翼的第一端设置上小翼,下机翼的第二端设置上下小翼或下小翼;所述上机翼的下小翼和所述下机翼的上小翼通过所述小翼连接板连接,且所述下小翼和上小翼之间的小翼连接板用于连接飞行器的机身;所述上机翼的上下小翼与所述下机翼的上下小翼或所述下机翼的下小翼连接。不仅增加了机翼面积、提高了升力并减小了翼展,而且使得上下两层机翼翼尖有了较大的相互支撑力,提高了整个机翼的机械强度。提高了整个机翼的机械强度。提高了整个机翼的机械强度。


技术研发人员:田凯 杨守利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天津斑斓航空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0.08
技术公布日:2022/12/1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415457.html

最新回复(0)